第一图书网

投资项目资源开发利用及分析评价

李开孟,张小利 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

李开孟,张小利 编著  

页数:

280  

前言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匮乏。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继续增长,资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经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十分惊人,致使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的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过程,往往都会伴随着资源的开发或利用活动。因此,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就成为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从项目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角度,资源评价往往又与项目选址及工程建设条件评价、工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和经济影响评价、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评价,以及环境和社会评价等相关专业领域的评价密切相关。因此,对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研究,在项目评价理论方法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本书以在项目评价中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指导,以在投资建设领域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推动工程咨询理论方法体系创新为宗旨,对投资项目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分析评价所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从资源科学的角度,阐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属性,以及资源形成和分布的地理规律,自然资源的时间、空间配置特征。第二部分属于应用理论的研究,重点阐述了资源评价的相关理论、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资源定价与资源价值核算的思路和方法,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途径,资源管理模式与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途径,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和主要评价方法,科学发展观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提出的要求,以及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如何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第三部分是专题性研究,重点针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主要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沿海滩涂资源、重要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对其开发利用的现状、前景及在项目分析评价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涉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项目的分析评价,尤其是资源货币量化的有关理论方法进行了研究。本书结构框架见下图。

内容概要

本书以在项目评价中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指导,以在投资建设领域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推动工程咨询理论方法体系创新为宗旨,对投资项目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分析评价所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资源及其分类 1.1 资源的概念 1.1.1 资源的一般概念 1.1.2 自然资源的概念 1.2 资源的本质及特征 1.2.1 资源的本质 1.2.2 资源的主要特征 1.3 资源的分类 1.3.1 资源分类的方法 1.3.2 自然资源的分类第2章 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1 资源形成和分布的地理规律 2.1.1 资源地理观 2.1.2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2.1.3 人地关系与自然资源 2.1.4 时空尺度与资源地理 2.1.5 地域差异与资源短缺问题 2.2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2.2.1 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2.2.2 地表生态资源的分布规律 2.2.3 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与统计规律 2.3 资源的时间和空间配置 2.3.1 资源的时间配置 2.3.2 资源的空间区域配置第3章 资源评价 3.1 资源评价方法分类 3.1.1 根据评价对象分类 3.1.2 根据评价侧重点分类 3.1.3 根据特定评价目的分类 3.1.4 资源评价分类实例 3.2 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3.2.1 评价目的 3.2.2 评价内容 3.3 国土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3.1 国土资源评价的原则 3.3.2 国土资源质量评价的方法第4章 传统资源史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史观 4.1 传统资源史观的历史演变 4.1.1 古代朴素资源史观 ……第5章 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第6章 资源定价与资源价值核算第7章 资源管理模式与法律制度第8章 资源安全第9章 水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第10章 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第11章 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第12章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3章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第14章 主要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5章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6章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7章 重要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8章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9章 涉及自然资源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价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资源总称。它们是有生命、可繁殖、可遗传、具有新陈代谢机能的资源。它们均属于可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这类资源是地球上对人类社会最重要且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资源,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原料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也是维持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环境质量与生态平衡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区别于其他非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机能,具有可遗传、可生殖和生态适应性、生态脆弱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表明,地球已知生物计有1300万~1400万种。正是这种多样性,满足了人类对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需要;也正是由于他们可新陈代谢、可繁殖、可遗传,才保证了这类资源的可再生性;由于它们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脆弱性,所以一旦环境变化或遭破坏,不再适合其生存和繁衍,它们就会从地球上消失,再不复出现。为了使生物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必须强调资源保护,使开发利用与生物种群的恢复增殖相协调,利用生物资源的强度与开发速度不超出生物资源的生态耐受能力,不破坏生物资源的恢复与再生特性,使之不致出现衰退与灭绝。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和具有利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基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上,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材料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双重属性。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包括:①难确定性。矿产资源绝大部分隐伏在地面以下,控制成矿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储存的时间、空间,质量和数量都具有难以确定性,入类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发现它,且不论做了怎样仔细的探查工作,也只能求得相对准确的探查结果。②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是亿万年地质历史的产物,在短暂的人类历史中不可能再生,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们总是有限的,迟早会被人类开发殆尽而最终枯竭。⑨分布不均匀性。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衡性和成矿地质作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致使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局部集中。④概念的动态性。矿产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从第一块“石头”被利用到现在,已供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有200余种,就是这种动态性的体现。随着人类智慧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将进一步推进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与广度。⑤不可创造性。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免费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矿产资源是地质作用的结果,人类不可能通过劳动去创造,矿产资源本身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而只有使用价值,矿产资源的价值只是在探明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才使之得以实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投资项目资源开发利用及分析评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