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教育·天大专辑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编  

页数:

107  

Tag标签:

无  

前言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天津大学十分富有特色的一个学院——建筑学院。我们真诚地感谢《建筑教育》编辑部,给了天津大学一个总结过去的机会,一个就教于业界同行的机会,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大家评头品足,不吝赐教。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为何这个规模并不十分强大的学院却让全国优秀考生如此向往?为何“鸟巢”、“水立方”的中方主设计师李兴刚、赵晓钧、崔恺和周恺等一批年轻建筑师“恰巧”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老一辈的且不说)?这并不是巧合。赵晓钧说:“我有这么一个感觉,一个孩子在一个家庭里长大,被这个家庭哺育,在家庭中可能没有觉得彼此很相像,但到了社会上,虽然各自工作不同,却都秉承着这个家庭的文化。回头看一看,发现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共同的东西。”从本期内容中,大家可以看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是如何治学育人的。  我以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得以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有正确的办学理念。理念之一是建筑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而这里的育人,不是一般的建筑“匠”,一开始,其定位就在于培养“建筑师”。“师”与“匠”之区别,不在技术,而在思想。从本期内容中大家可以看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是如何把培养“建筑师”贯彻到各个环节、各门课程中的。理念之二是精品战略。近些年,不少兄弟校、院、系规模大大扩张,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依然坚定,至今每年只招收180人左右,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辅导每个学生。精品战略长期坚持,使建筑学院特色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其二,有一批优秀的教师。相对来讲,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师总体数量不大,但他们都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优秀老师。他们孜孜以求,以对国家、民族之大爱感染着学生;他们身体力行,以求真务实的校风熏陶着学生。从徐中先生平等对待每个教师,到彭一刚先生“甲午海战馆”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再到王其亨老师长期带领学生亲临古建筑测绘一线,同睡地下室,误被学生丢在了房顶,成为佳话。  其三,有严格的素质要求。培养建筑师,必须具备优秀的素质。他们不仅应有工程师的严谨。也要有艺术家的热情。天大建筑学院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注重美的情操,教学生追求人与建筑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界的和谐——这才是美,这也是校训中“求是”的要求;注重科学素质的养成,以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而闻名。不仅要求有力学、结构等理论功底,而且以保持手工绘图训练、小钢笔黑白画全国闻名;注重实践锻炼,比如长期坚持走出去做古建筑测绘,从故宫的花园、永定门到钟楼,从十三陵到山东曲阜的所有古建筑。“每个石头墩子都有图”,至今,古建筑测绘图有1万多卷;注重历史传承,“与古代建筑的对话,事实上就是无形地与古代大师的对话”。在逐渐深厚的积淀中,让学生的创新有了土壤;注重开拓国际视野,不仅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地区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往来,而且有长期聘任的外国教师扎根在学院从教,让学生得到了不同的思想碰撞——正是在碰撞中,学生的思维才更加活跃。  纵观世界建筑的发展,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建筑师其实不是在“造房”,而是在“筑史”。一个时代的建筑,是那样鲜明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政治。历史的步伐不会停止,建筑风格的发展也不会停止。21世纪的建筑师,处于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的转折期,重任在肩,应该更加自觉地在“人居环境”的营建中,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结合起来.将人们居住出行交往的现时需求与人类发展对节能、节材、减排的长远要求结合起来,将民族的美与世界的美、历史的美与时代的美结合起来,尽到传承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尽到对于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责任。展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风范。  2007年11月,因事未能参加建筑学建系70年庆典,甚为憾。当时用短信发了十六个字,今天也用作小序的结语吧:  木石筑史,天大之责;七十从心,育人营国。

内容概要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自创建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为何这个规模并不十分强大的学院能持久不断地吸引无数热爱建筑的学子?为何“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众多标志性建筑的中方总设计师都毕业于此?其治学特色为何?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作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书中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框架,到建筑奖得主访谈、校友回访,再到优秀获奖学生作品展示,全面而直观地反映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经验和治学特色,对国内众多院校的教学研究可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适合建筑学等相关设计专业的教师、教学研究者、建筑界学者及关注建筑教育的读者阅读。

书籍目录

01.序 0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简介 03.徐中先生与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成长 05 面向21世纪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08.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得主访谈 17.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教学框架 20.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框架 23.建筑系教学框架 26.城市规划系教学框架 29.艺术设计系教学框架 32.建筑技术科学课程教学框架 34.建筑美术课程教学框架 36.建筑历史课程教学框架 38.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框架 40.国家级精晶课程——中国古建筑测绘 43.建筑教育中的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46.学生德育工作与素质教育 48.大事记 49.学生设计竞赛获奖名录 52.杰出校友回访 58.天津大学本科生优秀课程设计作业 58.建筑学专业 72.城市规划专业 84.艺术设计专业 92.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章节摘录

  聂兰生  第二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得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Jec:您是“建筑教育特别奖得主”、天津大学第一个女垮导”,您觉得现在的建筑系最大的变化是什久?  聂:现在的建筑系和以前相比,各方面条件都改善了许多。文革以前是土木建筑合系,建筑学是一个小专业,大家对建筑学的认识也不甚了了,总认为这个专业只讲美观,在社会财富积累不多的情况下好像这个专业可有可无办学的社会环境如此,反映存物质条件上则是编制小,设备条件差,招生人数日趋减少,有的学校干脆停办建筑系,改革开放之后,形势大有改观,首先是社会对建筑学专业认识的改变,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来临之际,建筑学专业学生成为人才市场上奇缺的专业人才当时国内只有八所大学附设建筑学专业,发展到现在有两百多个,单是经过教育部评估过的建筑学专业就有38所,队伍扩大了,师资队伍也壮大了,和过去相比现在是黄金时代建筑学当前成为热门专业,入学分数也连年攀升,生源质量的提高令人欣慰。最大的变化是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社会需要,也就没有建筑学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教师在专业上要注意自我素养的提高  Jec:您能具体谈谈老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吗?  聂:大学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地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培养出大量的建筑学专业优秀人才,我们这个系也向社会交出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其实毕业生有成就是他们自己刻苦努力的结果,大学的作用就是把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专业人才,教师只起到一个“领进门”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是一块美玉,把它交给一个艺品高超的玉匠,就能打造出一件珍品,学生的入学水平越高,对教师的能力也就要求越高。教师拿出来的东西叫学生感到值得一学,不然也号召不了学生。大学本科是打基础时期,坚实的基本功培养也就在这个时段,所以首先教师的基本功要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知识渠道多元化。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很多,这就迫使教师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并获取日新月异的知识充实自己。最后则要有个认真的态度,该做的一定做到位,而且要做得高于对学生的要求,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有一种期盼,愿意跟你学,你要是认真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热情地回报你。  Jec:看您的简介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设计竞赛,还是发表论文,甚至是一些你不曾熟悉的领域,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后,您都可以获得很高的评价。您认为是什么样的研究习惯或独特性格使得您能“全面开花”呢?  聂:谢谢,说不上“全面开花”,其实在建筑系工作的教师们,您说的那些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我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相长”是我坚信的,认真对待,有助于自我学养的加深,凡是我指导过的题目,我都收集了一套资料和幻灯片,这不但有益于教学,在日后的实际设计中也都是有用的。对于我不熟悉题目的指导,除了阅读资料之外,也常常用草图做几个方案,看看有几种可能,上课时做到有备无患,即使是讲过十几次的课程,上课之前一定要看一遍讲稿,因为听课人很多,不能令他们失望。  关于参加设计竞赛,我认为参加这类活动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它有几个好处:一是参加竞赛都想赢,所以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尽量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二是总要拿出一个有些创意的设计,因为出奇才能制胜;三是把作品拿到社会上去鉴定优劣,试-下深浅高低,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明确日后努力方向,“做然后知不足”  参加设计竞赛对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毕业之后面临的是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学生时期就能培养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可贵的。  至于发表论文也是处于工作需要,因为学校要求不同职称的教学人员,每年需写若干篇论文。写文章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但作为设计课教师,建筑创作是第一要务,总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少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写的,其实我不是反对写东西,一个人精力有限,总要有个取舍,有时我也婉拒了一些杂志的约稿、  对于其他领域的项目,确实有很多我并不熟悉,但我觉得做建筑设计也好,课题研究也好,是一通百通的,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认真地投入就可以做好。我的建筑作品和文章发表得都不算多。凡是我接过来要做的事情,无论大小我总要做好,也好给人一个交代,我的工作习惯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敷衍了事,不如不做。


编辑推荐

  徐中先生与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成长  面向21世纪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教学框架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得主访谈  本科生优秀课程设计作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教育·天大专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