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笃志
201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魏志敏 编
285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1988年10月正式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这20余年里,历任校领导、学生工作部领导及各级学生工作干部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心理教育成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逐渐形成了以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领导为龙头、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核心的全员教育与服务的心理教育格局。多年来,我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积极探索了课内与课外、宣传与教育、咨询与辅导、问题解决与危机干预等多种途径与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多维的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作用,形成了心理咨询与深度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院系发展辅导中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逐步建成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和设施,心理健康与发展辅导的教育、宣传、服务、训练、干预、培训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全国和北京市等一系列的嘉奖,被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首批5所首都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心理教育领域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本书收录了数十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级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及学生工作干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和论文。根据我校全员心理教育的工作特点以及心理教育与深度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分别从学校工作、院系教育和学生个人的心理教育等不同层面,全面展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工作理念、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关育人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第一篇 境由心造 工作机制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在第十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正确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 育心育人为“两领人才”保驾护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风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与实践模式探索 科学构建发展辅导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内涵及原则 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 大学生深度辅导的实践模式与工作机制研究第二篇 心同理同 理论创新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 当代大学生发展任务的理论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大学生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机制 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心理督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试论依恋模式对大学生恋爱关系的影响第三篇 耕心之旅 方法技术篇 心理解剖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启示 箱庭疗法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元认知策略指导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非言语技巧在大学生咨询面谈中的运用 如何做好高校心理咨询预约接待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转介问题探讨 生物反馈的方法和技术运用 训练师在高校心理素质拓展中的角色 运用团体辅导干预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工作机制研究第四篇 励心笃行 实践探索篇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机制与实践探索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辅导内容探析 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构建院系级发展辅导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张凤 大学生全人发展,我们身在何方——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浅谈全人教育 精英教育中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初探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高校研究生常见心理困扰及干预对策研究 “三标一体”质量模型在大学生发展辅导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若干思考 辅导员在学生心理辅导中应重视的四个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浅析 对工科专业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访谈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心理战教育初探许慧远 金融危机形势下数理专业本科生生涯发展辅导探索与实践 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试论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辅导的新思路
轻度心理问题主要是指神经症、轻度的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主要是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所致;重度心理问题主要是指病态人格和精神病,表现为心理活动与行为紊乱,缺乏自知力,且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其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心理评估,严格讲应该是相关专业人士,如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等根据严格的程序和方法实施的一项工作。所使用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测验、会谈以及观察技术。对大规模人群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主要采用测验法。目前,用于心理问题评估的测验很多,有专项评估工具,如焦虑评定量表、抑郁评定量表等,也有综合性评估工具,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等。目前国内使用的心理问题评估工具多数是从国外引进修订的,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用于大规模人群心理问题评估的工具主要有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等。评估工具的适用范围、信度、效度的局限性,以及评估者对心理问题界定的标准不同,是导致如前所述的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评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谈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例时,应充分考虑到有的评估工具没有经过本土化过程,有的没有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全国常模,有的没有对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作出更加科学的研究,因此,不能泛泛而论,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对心理问题评估,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通过测验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评估。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式是自评量表。量表共包含90个项目,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5级评分,涉及感觉、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和饮食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被测评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个方面的自觉症状。近年来,应用该工具对大学生进行群体性心理问题测评的研究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一是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题组于1999年对北京市23所大学的近6000名大学生进行的测评,其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1%;二是“八五”中华社科基金课题“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课题组于1998年对我国15个省的47所高校的近3500名大学生进行的测评,其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8.58%。二是通过大学生与普通人群的比较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上述两次测评中,大学生与中国正常人群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0个症状指标上,大学生高于正常人群,这说明,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大学生相对于一般人群来说,由于其发展压力大以及所处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明心笃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创新》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