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蒋介石的家事与国事

王晓华 等著 孟国祥、戚如高、王晓华、 张庆军 团结出版社 (2010-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孟国祥、戚如高、王晓华、 张庆军 团结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

王晓华 等著  

页数:

3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近代中国变幻纷繁多彩的历史舞台上,蒋介石表演了什么角色?是伟人抑或独夫,其历史功罪,向来评说民国史者,褒贬不一。近来虽有一些蒋介石传记问世,但详略不同,史料不足,评论也异。现王晓华、张庆军等撰写的《蒋介石的家事与国事》,在大量图书报刊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融会提炼,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蒋介石的形象。 《蒋介石的家事与国事》,有家庭、婚姻、思想、外交、军事、权术种种。其中“家庭篇”的“蒋氏谱牒与郑发其人”,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的身世;蒋介石的“经纬之情”,则显现出他对经国的严求、纬国的亲慝,揭示了其寄重任于经国的希望。“婚姻篇”,则显示了蒋介石与妻妾们的感情纠葛、陈洁如其人其事,并指出《陈洁如回忆录》是一部伪作。“思想篇”,既呈现出蒋介石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观,又暴露了其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和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并展现了他与基督教的关系。“外交篇”,显示出蒋介石对苏关系的失策;同时,还揭示了他的“夫人外交”路线。“权术篇”,则显现了一个在政治上玩弄权术“深藏不露”,“大权独揽,唯我是尊”和“举贤用不肖”,“裁抑权贵,玩弄平衡”,“扶植太子,继承大位”的蒋介石。此外,笔者还重点反映了蒋介石的“帅才”,如怎样打败孙传芳,如何收拾西北军,如何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如何指挥五次“围剿”,如何适时地谋划“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抗战方略,如何指挥“徐蚌会战”等等。这些篇章,基本构成了蒋介石一生的素描。 作者在笔下显现出来的蒋介石,从身世、婚恋、父子情到“亦憎亦恋、难舍难弃的乡情”;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认识到其“安内”用兵、运用权术、独揽大权、“传大位”,形象栩栩如生,是一个有骨、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的蒋介石。在写作方法上,作者不落前人窠臼,敢于创新,采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技艺,重点“扫描”了蒋介石几个主要不同的侧面,文字生动,便于人们认识蒋介石的历史面目,是一部寓历史科学性于可读性之中的成功之作。

作者简介

王晓华
  民国史专家,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曾在河南大学《史学学刊》工作,现为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从1993年以来,先后发表专著:《远征颂》《塞外雄风——两北军传奇》《北洋枭将孙传芳》《滇缅军魂》《百年生活变迁》《百年风俗变迁》《百年演艺变迁》《百年证券变迁》《决胜神州》《京华名士袁寒云》《吃在民圈》《民国子午线》《民国军服图志》《抗战海报》《杏花烟雨——江苏旧影》《汉奸大审判》《台湾光复纪实》《模范南昌——新生活运动》等。 与张庆军合著:《多棱镜下的蒋介石》《国共抗战大肃好》《民国第一舰》《中原大战》《秘密之剑——德国顾问在中国》《大红大黑周佛海》《百年中国奥运》《黄埔恩怨》等。

书籍目录

序言再版序言家庭篇 1.蒋氏谱牒与郑发其人 2.俄狄浦斯情结——蒋介石的恋母症 3.蒋介石的经纬之情 4.蒋纬国的亲妈——重松金子 5.亦憎亦恋、难舍难弃的乡情婚姻篇 1.蒋介石与妻妾们的感情纠葛 2.陈洁如其人其事 3.陈洁如笔下的蒋介石和其在美学习、生活 4.《陈洁如回忆录》是一部伪作思想篇 1.蒋介石的哲学思想 2.“半部论语治天下” 3.蒋介石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4.蒋介石与基督教 外交篇 1.蒋介石的“联苏反共” 2.蒋介石争取香港归还 3.蒋介石不肯见斯大林 4.蒋介石为何放弃向日本索赔 5.蒋介石急欲出兵朝鲜 6.蒋介石与夫人外交军事篇 1.蒋介石是一个军事家吗 2.三分敌前、七分敌后——蒋介石如何收拾孙传芳 3.银弹战术——蒋介石如何瓦解西北军 4.远交近攻——蒋介石怎样战胜冯阎李 5.碉堡战术——第五次“围剿”红军 6.时空转换——持久消耗的抗战方略 7.奇正两无——蒋介石怎样指挥东北战争 8.兵贵神速——蒋介石如何指挥徐蚌会战权术篇 1.深藏不露天威难测 2.大权包揽朝纲独断 3.裁抑权贵约束亲随 4.匠心独运举贤用不肖 5.培植太子继承大位附《蒋纬国口述自传》中的《陈洁如回忆录》质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家难的第二层含义,系指亲属与吏胥豪势互相勾结,欺压孤儿寡母。征赋税,抢田产,构陷公庭,迫辱备至。这已不是兄弟阋于墙了,是一种外侮。蒋介石后来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大约就能找到当时的影子。家难的第三层含义,应该指那些平时道貌岸然,虚情假意的“乡愿”了。蒋介石指责此辈为“乡里既无正论,戚族亦多旁观”。乡原、亲戚都袖手旁观看热闹,而王采玉“内则辑和族里”,是一副打落门牙肚里咽的忍气吞声的形象。寡母孤儿,势单力弱,是怎样低三下四,忍辱负重的。这一切都让少年时代的蒋介石看在眼里,深深铭刻在心中,不能须臾忘怀的。与蒋介石几乎是同一时代的,蒋的另一位浙江同乡鲁迅,在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从13岁到16岁,经常出入于药店和当铺,在被侮蔑与歧视的环境中,备尝社会的冷酷与势力,后来,慈父见背,也经历了和蒋介石相同的命运。尝尽乡人的讥笑与冷眼,对鲁迅心灵刺激很深,遂发奋读书、负笈远游。当他留学日本回来后,立即接老母到北京,避开可恶的乡愿,并将这些“伪君子”在他笔下一一辛辣的入木三分的揭露,让世人了解这些人的丑恶嘴脸。蒋介石母子的家难要更甚于鲁迅,周家是名门望族,正宗嫡系;而蒋介石是什么身份,乡愿族人是知根把底的。很有一种可能即为蒋氏母子的特殊身份有关,所以,郑发之说是别有隐情的。王采玉为了她的儿子,只能受“胯下之辱”,强作欢颜,再去巴结族人乡愿。不如此,便不能周旋强暴、保护稚弱,就无法顾全蒋家的大局。因此,蒋介石对其母备极赞扬,对其母的去世,哀号痛哭。奇怪的是蒋介石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又对家难耿耿于胸,而对戚族乡里不敢报复呢?蒋介石和鲁迅不一样,他不敢开罪乡里,特别是他长大以后,需要有个皇皇的家族,要有显赫的谱牒,便要结好乡愿;而其乡人亦为能出一个伟大的人物,不胜荣幸之至;双方都要满足一种虚荣心,便要维持一种虚伪、客气的融洽关系。但少时的刺激,对蒋还是一个鲜明的反差,他一定要有所反应。

后记

宋代李曾伯挽史鲁公诗日:“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蒋介石于1975年清明在台北去世,其棺暂厝台湾慈湖。据说蒋介石生前对自己有个评价,云不如孙中山那么高,但又没有朱元璋那样低,因此陵墓应选在南京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二十年就要过去了,逝者长已矣,夙愿久未成,盖棺不能论定,人土亦难为安。作者生活的石头城中,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金陵春梦处。工作环境原为国民党国史馆,遗有汗牛充栋的民国档案,如果能将案卷立着紧紧相连,可绕南京城墙四圈有余。咫尺之遥便有黄埔路官邸,总统府,中央军校,国民大会堂,励志社等陈迹。都是当年蒋介石统治所在。从厚淀淀的历史尘卷中,翻阅前朝记载,始悟我们以往在论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时,不少观点有失偏颇;而台港学者,评价不乏阿谀;不是鬼,即是神。我心不泯,小子狂傲,《蒋介石的家事与国事》大概是属这种认识的产物。我们力求将蒋介石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欲,还其历史真实的本来面目。“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区区几十万字所能达到的。本书的作者,均为历史专业工作者,也许操持起八股式的文章来尚可应付,而想写成一部寓可读性、科学性熔一炉的专著却勉为其难。但有一点理直气壮,本书所引用的史料,“无一字无来历”,有不少是第一次公布于世的“黑匣子”,对治史者研究蒋介石或有一定用处。该书由王晓华、张庆军主编,全书撰写目次,王晓华:家庭篇、婚姻篇;张庆军:思想篇、权术篇;孟国祥:外交篇及军事篇第6节;戚如高:军事篇。全书由王晓华、张庆军策划、统稿。


编辑推荐

《蒋介石的家事与国事》所引史料,无一字无来历,大量第一次公布于世的(黑匣子)将有血肉、有情有欲、历史本来面目的蒋介石呈现给读者。蒋介西于1975年清明在台北去世,据说蒋介石生前对自己有个评价,说不如孙中山那高,但又没有朱元璋那么低,因此他的陵墓应当选在南京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蒋介石的家事与国事 PDF格式下载



值得一看,不过没留下深刻印象


给老爸买的。应该不错吧


这本书插图好多模糊不清晰,据老爸说书中的人名也有错误,书中还有印刷错误,因此估计是盗版的


老人很喜欢,没事翻翻


前面部分还好,但是说到“家事”,太过冗长,太多信件引用,几乎叙述同样内容和观点,让人没有想读下去的感觉。他的一生应该是更加精彩和充实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