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谁谋杀了宋教仁

张耀杰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作者:

张耀杰  

页数:

327  

字数:

29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宋教仁案发生后,国民党方面的第一大报上海《民立报》,逐日报道了相关方面对于这桩政治凶杀案的调查取证情况。
  宋教仁于1913年3月20日晚上遇刺之后,“即有人往沪宁车站,即宋先生遇刺客地点察看情形,并访问站中人役。”
  这里所说的“有人”,如果不是《民立报》直接派遣的调查记者,就是与《民立报》关系密切的国民党侦探。这个人从沪宁车站站内酒吧的洋人服务员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当时刺客似不止一人,因上车前,宋先生与议员诸君聚谈于国会议员招待室,其时曾有三人频频在室外窥探,……”
  宋教仁遇刺后的第二天即3月21日,“又有某君就地察看,将当时情形绘入图中”。这位“某君”,既是国民党方面派遣的更加专业的职业侦探,同时也是《民立报》的资深记者。按照他的调查图示,宋教仁先与送行诸人在接待议员室谈话,等到将要开车时,拓鲁生、黄克强、陈策(勤宣)由正门出来,宋教仁与廖仲恺由偏门到售票室购票。五个人会合之后,按照拓鲁生第一,黄兴第二,陈策第三,宋教仁第四,廖仲恺第五的次序并排往剪票处走去。其中黄兴的背后“尚有一茶房跟随”,而且宋教仁的身子恰好比其他人落后了半步,这样就给凶手行刺提供了方便。凶手的第一枪“其声甚微”,当“同人方惊惶四望”时,中弹后的宋教仁先是在旁边的铁椅上靠了一下,然后便振作精神急忙赶往剪票处。正在不远处的月台上谈话的于右任和吴铁城,听到枪声急忙赶到宋教仁身边,宋教仁呼喊道:“我已中枪矣!”凶手见第一枪已经打中,便侧身向图示中的“未”点逃跑,逃跑途中又连放两枪。接下来,“某君”以记者身份表示说:“记者观察至(未)点处,颇滋疑窦,盖此处是铁栏,虽茶点处之旁有一小门,乃公司内之门,并非普通出入之门,何以凶手奔逃之至此,而其迹遂杳耶?”
  上海地方检察厅对于宋教仁案的凶案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已经是案发第二天的下午:“地方检察厅,于二十一日下午二时始得信,即以人至车站检查,同行者为检察官危道济、录事陶中牧、法医王长春,三人至站后,即与华站长袁某共同调查。”这次调查得出的初步判断是:
  其一,凶手行刺时,距离被刺者仅数步,必其面目无多人认识。
  其二,以素不相识之人,行此极残忍之事,必非宿怨私仇。
  其三,刺客一枪后,即匍匐于地,再左右连放两枪,以拒捕者,必系行刺之老手。
  其四,就行刺时情形,刺客举止甚是从容,其旁必尚有同党。
  其五,刺客行刺后,尚携其手枪以逃,不畏累赘,必其附近有机关部或接应之人。
  根据以上五点,危道济等人给出的结论是:该案是“为人买通行刺,故就性质而论,破案获凶或非难事也。”
  当年的沪宁火车站由中英双方共同管理经营。危道济等人询问沪宁火车站的中方站长“袁某”,宋教仁遇刺时有没有巡警在场?“袁某”回答说:“事出后即通电话至闸北警局,乃该局答称非其权力所及,继又通电至总巡捕房,至二十分钟后,曾派包探至站。”
  3月24日,《民立报》报道了上海地方检察厅在宋教仁去世之后进行的医疗调查:“二十三日午后一时后,上海地方检察官王言纶同录事黄君、译员蒋君及检验吏,前至医院,又王长春君等亦继至,验视一周,又赴西医克尔品处,取医生之伤证事一通。”
  由主治医生克尔品出具的医检报告介绍说,他在上海沪宁火车站医院第一次见到宋教仁的时间,是3月20日晚上的11时15分。他通过剖腹手术为宋教仁取出子弹时,宋教仁的几个朋友都在场。第二天下午2时,他又主刀为宋教仁做了肠道缝补手术。到了3月22日早晨5时,宋教仁已经疼痛而死。“总之,宋君身体素来强健过人,可决其别无他病,确系因受枪弹,伤及小腹及大肠而死。又验视所中之枪弹,乃由后面平侧经过腰际方达腹部,此种枪弹,乃系极新式之手枪所发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宋教仁的革命与宪政
第二章 宋教仁案的历史现场
第三章 宋教仁案中的陈其美与应*丞
第四章 洪述祖招安就*丞
第五章 宋教仁案中的袁世凯
第六章 “二次革命”的酝酿与调和
第七章 “二次革命”的落花流水
第八章 宋教仁案的前台与幕后
后记
参考书目举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谁谋杀了宋教仁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很好的历史读物。是谁谋杀了宋教仁,这是一桩历史往事,众说纷纭。谁是幕后的指使者,谁是真正的凶手,此书对这一历史公案作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更清楚了解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是关于宋教仁的一本最没有党派立场的创新专著。基本上改写了整个的国民党历史——


宋教仁相关研究专家看完后称,这本书有点扯


现在又出现了崇拜宋教仁贬低孙中山的历史潮流。事实**年的孙中山和宋教二,都还没有真正明白民主宪政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文明社会的价值理想。


宋教仁选择了现代议会政党的正确道路,他自己却没有足够的理性智慧来脚踏实地地把这条道路走下去。他死的时候连最基本的防范措施都没有采取,实在是太过天真和幼稚。


这是关于宋教仁案仅有的一部原创性专著。


当今中国的社会进步,必须从超越孙中山宋教仁的历史局限起步,而不是回过头无限崇拜历史人物。


政治有事真的叫人看不懂。


果然是一本史料翔实、逻辑严谨、观点比较客观、全面的好书。无论作为通俗历史书,还是作为中国现代史研究资料,都颇有价值:使人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冷静和理性的认识态度,和负责人的分析方法。


这次购买,依然是送朋友的。总是不断地有朋友索要签名书,而且都是从事历史专业的年轻朋友。


书收到。递送很及时的。朋友索要,只好一次接一次地购买——


又读了一遍——


随手翻了翻,应该不错吧


反正我觉得不会是袁世凯杀的。


宋教仁的案子,主流说法一直是袁世凯、赵秉钧为幕后主使,这本书则把矛头指向真凶陈其美,至少在宋案中,玩鹰的袁世凯是被鹰啄了眼睛。无论如何,宋案都是中国的宪政之殇,惯于从事刺杀活动的陈其美最终死于行刺,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也落得千秋骂名,背后更多的是普通人的血。本书对孙文、黄兴等,也有很深刻的描写


凑数的书,为了花优惠券。


一直就觉得宋是孙杀的,这本书还算有看头。


这本书以全新的观点和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一个世纪以前的这个案子,发人深思。


内容太乱了,看的头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