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世昌文集

宋世昌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宋世昌  

页数:

351  

前言

  我本来对出版自己的文集没有兴趣,甚至想都不敢想。这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认为,虽然自己自幼喜欢写作,在学生时期,工作期间,教学过程中,曾经写过一些文章,但多为“应景”之作,时过境迁,也就随风而去了。二是我退休之后,得了一种怪病,西医叫“眼睑痉挛症”。这种病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不能读书,不能看报,连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哪还敢奢谈什么出书呢?还是老老实实养病为好。但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我的思想也渐渐起了变化。我的眼病在“无药可治”的情况下,抱着“求医不如求己”的理念,彻底放松,自我调理,心态平衡,居然就有了好转,眼睛能睁开,也能看书看报了,这样就增加了对自己身体自我康复能力的自信。加之,近几年来,我陆续收到不少老同学退休之后出版的文集,这些对我是很大的触动,渐次引发了自己出书的冲动。是呀,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同共和国一同成长。我们是共和国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往事并非如烟,把记录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文字收集起来编印成书并非没有意义。再加上我的孩子们屡屡“将我的军”要我把过去写的文章编成文集出版。我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暗下决心,准备出自己的文集了。我翻箱倒柜,把过去发表过文章的期刊、报纸统统找出来检索、剪贴,加上少数未发表的,共有70篇。这些文章从1959年到2009年,跨度有50多年;从文章长短看,有万字文,。千字文,也有豆腐块的百字文;从文章的形式看,有论文、译文、散文、打油诗等。我把这些文章分类排队,编为六个部分。  ……

内容概要

本书是宋世昌教授文集。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17篇,第二部分是译文,第三部分是教学探讨研究,第四部分是大学生活点滴,共10篇,第五部分是安徽印迹,第六部分是感思录。 本书可供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和教学人员及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宋世昌,男,汉族,1936年2月12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韩洪乡杭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51年2月考入山西省平遥中学,195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考入北京政法学院,1960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1962年9月至196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1972年4月,北京政法学院解散后分配到安徽省省委组织部工作。1979年2月北京政法学院复办后回校任教。1980年晋升为讲师,1987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88年以来聘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北京市市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部分 论文 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以法治税 教育走上法制轨道——谈我国《教育法》颁布并正式实行 试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个人消费需要初探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理论思考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伟大创造——简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论稳定与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关系——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点体会 论新形势下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学习《邓小平文选》第卷的一点体会 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 关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几个问题 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认识 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理论思考——学习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的体会 继续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开拓奋进——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第二部分 译文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 美国的经济危机第三部分 教学探研 谈谈怎样学习政治经济学 谈谈学习政治经济学与法律专业的关系 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原则的体会 课堂教学法探研 战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愈来愈尖锐吗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坚持教学改革,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导向功能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讲话切实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搞好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关键 搞好德育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 浅议把竞争机制正确引入学校 加强法制建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市场经济与加强宏观调控 必须从严治党 破除陈旧框框实现观念更新 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切实把党的建设摆在党的重要议事日程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第四部分 大学生活点滴 送粪 妈妈的亲笔信 她走在最前面——记四年五班党支部书记杨永泉同志 登“湖心山” 春游十三陵 对强盗只有打 热心 土城“插针”记 清河插稻散记 爱管“闲事”第五部分 安徽印迹 共产党员要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革命精神万古长青——记王步文烈士的一生 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第六部分 感思录 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想到的…… 关于“爱情”之我见 开学伊始话“尚早” 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了我——党的生日抒怀 风景这边独好 六十年——纪念“一二·九”六十周年感言 伟人辞世风范永存——从邓小平的三落三起看他的革命风范 难忘九七 祖国万岁——国庆抒怀 澳门的昨天·今天·明天 教师节感言 我这四十年 说说我这二十年 党永远在我心中 我所亲历的四个校庆日 我爱校刊 我的心声——纪念党的八十八岁生日暨新中国六十华诞感言 于细微处见真情——读《地质局长和一顶帐篷》有感 冀望晚辈齐奋进——七十岁生日抒怀 后记

章节摘录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因素。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观点,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在发展生产力已经主要不是靠追加生产资料,增加劳动力,而是主要靠科学技术的发明和直接应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充分说明,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不能只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搞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而要靠现有企业的革新挖潜,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靠内涵的扩大再生产,这是我国经济振兴的战略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所谓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花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产品。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总是千方百计用最小限度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产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必然会关心经济效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忽视经济效益,结果形成高积累、高速度、高消耗、低效益,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仓库积压、财政虚收”的现象。从表面上看,生产发展速度并不慢,,但国家和人民得到的实惠甚少,形成为生产而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贯彻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情况有所改变。但从全局来说,经济效益仍然很差。企业资金回收率、流动资金周转率等指标至今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宋世昌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