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洞头卷

白庚胜 总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白庚胜 总主编  

页数:

453  

前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内容概要

  洞头位处瓯江口外,濒临东海,由168个岛屿组成,素有“百岛之县”的美誉。县域总面积893.3 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0.3 平方公里,辖3镇3乡,总人口12.7 万,分布在14个住人岛上。居民中三分之二操闽南话,三分之一操温州方言。洞头历史悠久。据文物考证,早在三千五百至四千年前,洞头列岛就有人类活动,晋时开始有移民。南朝“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颜延之,于元嘉三年(426年)任永嘉郡守时,曾在洞头的青岙山(今大门岛)建望海楼观赏海景。唐宝历年间(826年),温州刺史张又新上岛寻楼未果,作《青岙山》一诗感怀,收入《全唐诗》中。洞头“外截海洋,内资三江”,历来为兵家所重。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朝廷在大门、鹿西岛建兵寨始,到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次解放、一次保卫战、三次进剿,最后彻底解放洞头列岛。

书籍目录

前言
神话
 日光和月光成亲
 嫦娥吞仙丹
 彩虹斗太阳
 打雷前为什么先打闪
传说
 人物传说
  郑成功挥泪斩小妹
  吴拔当总兵
  打鹿公
  金钩寨王
  活活打死“灵昆鲨”
 地名传说
  洞头洋的传说
  洞头
  北岙
  金门槛
  九仙
  白迭
  鹿坑
  鹿坑为什么又叫东弯寮
  巴浪鼓屿-
  横止岛
  狮嘴口
  观音礁
  女儿礁
  牛鞭礁
  小门石头塘
  小门戏台岩
  胜利岙鸡母孔
 名胜传说
  半屏山
  仙叠岩
  观音训狮
  金银滩
  斧头礁
  状元岙
  白龙屿和双抱人岩
  石和尚
  龟岩
  龟屿和蛇屿
  背蛙岩
  蟒赶坑和海龟岩
  陈三镜和五娘鞋
  状元冠
  泗洲宁海禅寺
  三鼎金和三鼎银
 动物传说
  鲎
  蛤蟆鱼
  ……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北岙北岙原来很荒,没人住,岙边山坡都是野草、杂树。有一年,一个外地逃荒人带着一家人,逃荒来到这所在。两翁某白天顶着红日头,夜晚向着满空星,起早摸晚烧杂草,搬乱石,垒地坎,一直干了三七二十一日,好容易才开出了十几块小小山坡园。附近岙一个渔财主知道这事,带着管家来了,讲:“嘿嘿,你住我祖宗岙口,开我祖宗山园,连个招呼都不打,太不讲情理了!年底缴十吊钱的地租来!”逃荒人明白,渔财主是雷公打豆腐——专门欺软的。可是,虾仔斗不过恶鲨,只好打断嘴牙齿连血吞,认了。当时正是春二月,逃荒人在新开山坡地上撒下金瓜籽。瓜身才冒出两片叶,两翁某就忙了。北岙缺水,他们到几里外的西岙挑;一路上,洒下的汗水比挑来的溪水还多。新开地野草多,他们又锄又拔,除掉的野草杂树根跟小山一样高。两翁某就这样苦心照管。不久,金瓜伸藤了,结蕾了,开花了。一开,开了几千朵。可是,说也奇怪,十几丘地,几千朵花,统共只有一朵是母花!第二日,几千朵公花全凋谢了,母花结出一个小金瓜仔,有拳头这样大。十日过去了,满山瓜藤没有再开花,金瓜仔还像拳头。一个月、两个月过去,满山瓜藤全枯了,那金瓜仔还只有拳头大。十几丘地才结这么个小物事,填不得肚皮,抵不得租钱,逃荒人看着,真伤心啊!渔财主带着管家上门讨租。逃荒人把实情讲了,请求宽容一季,以后补还。

后记

编纂《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洞头卷》,感慨良多。 从陆域面积和人口总数看,洞头是个小县;从民间故事的蕴藏和发表出版量来看,洞头可以说是个“大”县。从1979年有组织地开展民间文学采风活动开始,三十年来,全县民间文学工作持续不断,1980~1986年专题采录海洋动物故事,1987年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2004~2008年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其中的三次高潮。三十年采录的民间文学资料,单是民间故事,就多达1300余篇300多万字,编印了《洞头民间故事》四辑及《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洞头卷》,正式出版了《东海鱼类故事》、《海洋动物故事》、《西施贝——海洋药物故事》、《虾兵蟹将的故事》、《虾子学艺》、《洞头海洋动物故事集》等专集。《东海鱼类故事》获全国首届(1979~1982年)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海洋动物故事”被列入全国“非遗”名录。 是生活在百岛这片蓝土地上的洞头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了这么多鲜活形象的故事;是县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组织指导了这么多次的田野采风活动;是一大批热爱民间文学的同仁们,抢救了这么多珍贵的文化财富。正是在这么好的工作基础上,从这么丰富的资料中,我们根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在杭州召开的“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编纂了这个县卷本。全书共收入故事近二百篇约30万字,渔民渔俗传说、海洋动物故事、岛礁村岙传说占了较多篇幅,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编选中,我们力求保持原有的讲述风格,尊重两种方言的差异性,也充分考虑到了记录者的不同手法。对于由此造成的在阅读上的一些不便,尚请谅解。 感谢县委、县政府对民间文学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感谢县委宣传部把本书列入“文化洞头”建设的资助项目,感谢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指导和帮助。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祈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lO年11月30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冯骥才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洞头卷)》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洞头卷 PDF格式下载



许多故事小时候听过,很亲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