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编  

页数:

1570  

字数:

2399000  

内容概要

本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其内容涵盖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16个专业、49个考试科目(其中,临床中药学专业按中级、初级师、初级士三个层次,临床中医护理专业按中级、初级师两个层次分别编辑成册),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内经 伤寒论 温病学 金匮要略 医古文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内经 伤寒论 温病学 金匮要略 医古文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章节摘录

五、舌质舌苔综合分析人体是复杂的整体,舌象与机体的脏腑、气血以及各项生理功能都有密切联系,但是,舌苔和舌体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意义各有所侧重。一般认为,舌体颜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舌体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消长。故在临床诊病时,不仅要分别掌握舌体、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还应注意舌体和舌苔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舌体和舌苔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一)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一般无论病之久暂,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意味着病情尚属单纯。如淡红舌而伴有干、厚、腻、滑、剥等苔质变化,或苔色出现黄、灰、黑等异常时,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盛衰和消长等方面的情况,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故临床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舌苔薄白而出现舌质老嫩,舌体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青紫等变化时,主要反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以及运行的畅滞,或为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二)舌质和舌苔均出现异常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例如: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主热极津伤;青紫舌与白腻苔并见,提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等病理特征。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多提示病因病机复杂,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如淡白舌黄腻苔者,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又常为湿热之征,舌色和苔色虽有寒热之别,但是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所以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可见上述之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又如红绛舌白滑腻苔,舌色红绛属内热盛,而白滑腻苔又常见于寒湿内阻,苔和舌亦反映了寒、热两种病证,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由于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色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而腻;又有索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亦可见红绛舌白滑腻苔。所以,当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变化,病情一般比较复杂,临床诊疗中要注意处理好几方面的标本缓急关系。


编辑推荐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权威机构组织编写,权威专家倾心打造,专业出版社精心策划,紧扣大纲,紧抓重点,灵活应用,轻松过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PDF格式下载



LG说还不错。这本书,希望对LG考中级有帮助~~~


这本资料很难买,终于在当当买到了,真的很及时。


老公正在啃!祝老公顺利通过!


不错,祝愿所有买书的朋友都过线。


要考主治,所以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