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沈从文妙语录

刘红庆 编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4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刘红庆 编  

页数:

213  

Tag标签:

无  

前言

二十多年来,我越来越感受到沈从文就是我最值得信赖的靠山。不论是我集中阅读他,还是只把他的作品长时间地码放在书架上不动,任尘埃迷蒙,他都已经融会成我的血肉,滋养着我生命里四季不落的花朵,为他开放。 沈从文当然也会是整个民族精神众多靠山中的一座,是可以支撑一代又一代年轻生命向前的力,为国家进步,为文化积累。虽然很多人并不理解他,或者说很多人对他的理解还远远不够,但是,用七十年前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到将来,你会懂我。” 沈从文死的时候,已经八十六岁。但是不到二十岁,他就不怕死了,并且在文字中不断地谈到“死”这个问题。 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中,沈从文都把“死”这个肉身的终极归宿摆在自己面前,然后问“生”的理由。向“死”而“生”,沈从文于是在很多次合该死去的时候,又转生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那么,沈从文的命有几条?他的命是谁给的呢? 给沈从文第一条命的,是湘西那灵性的山水与野性的人民。这是自然状态下的生命,原始而古朴,一种厚道的美植入沈从文的生命,使沈从文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巨大的背景烘托着。这背景是一条条长河,一座座边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湘西崇山峻岭间或者奔腾而欢歌,或者沉静地守望。它们像水一样浸透了沈从文的生命,它们都属于沈从文,正像沈从文属于它们一样。 给沈从文第二条命的,是五四运动吹拂下遍地的思想火种。没有这风里的火,沈从文或许在湘西便沉沦了,这与他的生命长短无关。他或许成为沱江里激情的浪花,或许是船头高扬不断的号子,或许是吊脚楼里不倦的明灯,但因为缺乏思想,所以不能把整个的湘西照亮。而进入北京文化圈,沈从文通过阅读交流,他升华了自己,也把故乡点亮了,也把我们点亮了。 给沈从文第三条命的,是最好年华下正可人眼心的张兆和。沈从文一生中最美的文字,是和张兆和相恋相亲的那段日子汩汩涌出的。爱的折磨与爱的收获,都激励和自信了沈从文。如果说别的作家丰产在不同的文体上,那么沈从文的丰产还有另一种主要文体,这便是他的“家书”。沈从文“家书”数量之多,描摹之细,情谊之炽,见解之烈,都成了一道风景。不是黄永玉说的“太阳下的风景”,而构成了沈家别致的“月亮下的风景”,或者更隐秘地说,仅仅是“灯光和烛光下的风景”。在这不大的只在几个家人间传递的信件中,却见出沈从文的爱,平和,困难中的忍耐与坚持。每每读来,不觉垂泪。 给沈从文第四条命的,是他渴望培养成铮铮汉子的龙虎二子。“龙朱”“虎雏”,被沈从文亲昵地唤为“大弟”“小弟”。一九四九年,沈从文过往的一切成就被全盘否决,在绝望中沈从文能够活过来,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对孩子们的牵挂。龙朱十五岁,虎雏十二岁,两个孩子失去父亲以后将会怎样?沈从文不堪设想。如果说生命仅仅是为了把孩子养活成人,他也认了。于是他在新中国就要来临而自己已万念俱灭的情形中,肩起生活下去的担子。 给沈从文第五条命的,是文化资源丰富而学术研究贫弱的祖国。“文化大革命”来临,他自己感觉已经进入暮年。身体很差,环境又苦。孩子们长大了,而他还愿意活着,就是惦念国家博物馆仓库里那正在霉烂着的文物。这些文物,他花了二十年心血做了一些基础的工作,而年轻人还不曾意识到好好做的时候,他要活着,做好传承。他最朴质的愿望,就是报答祖国,献出余热。 所以,几乎贯穿二十世纪始终的沈从文的一生,风雨很多,很骤,他却没有死。而一九八八年虽然真实的一个躯体消失了,几年后那一捧灰烬回到了湘西的水里土里,但因为思想与创作,因为理想而努力,沈从文灵魂不灭。 湘西的水,五四的火,兆和的木,龙虎的金,祖国的土,五行相生,扭结成沈从文结实的生命绳索,拉扯在过去与现实之间,拉扯在遗憾与理想之间,拉扯在湘西与世界之间,拉扯在你与我之间。让我们懂得忍耐,也懂得坚守,懂得汲取,也懂得舍予。用我们一己微薄的力,去擦拭祖国额头上的一道鲜红血迹,那是为了我和我们的土地更坚强。 沈从文一生都在克服并与之战斗的东西,思想的不自由,作家的不独立,艺术家的无个性,传统道德与古朴民风在所谓现代生活的冲击下黯然退位,而新的信仰依旧无法获得确立,以致多数人工作的慵懒,大量资源、时间与精力莫名其妙地浪费,等等,等等,今天的社会并没有多少改观。读他的文字,我心中充满沉痛与悲哀。沈从文不仅是一个思想超前的预言家,而且是一个无怨无悔的战士。他一生都在战斗,而且是注定要失败的持久战。不管他的武器是枪,还是笔,是呐喊,还是沉默,是号角,还是撤退,是自杀,还是隐忍,他都为的是自己的理想,为的是他的爱人,为的是他的祖国。 《沈从文全集》是我几年前从龙朱手里买得的,这些年里一直在书架最耀眼的位置上,我却并没有读。记得买书时手头紧,还花掉了女儿的压岁钱。但是我愿意沈从文陪我。当高晓岩老师约我编本书的时候,我怀着忐忑与虔敬。重新一页页捧读,寻找光点时,我决定只给每一条妙语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全集”卷数,第二个数字是所在卷页码,第三个数字是写作或发表年代。我想这就够了,我不想用更多信息来干扰了您的阅读。希望您理解。 当我在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的妻子和女儿正随龙虎二老在凤凰沈从文的土地上看“沈从文墓园”。实际上,沈从文的骨灰不带包装直接进入了泥土,家人只放了一块石头在那里。龙朱说:“本来就没有‘沈从文墓’这一说。” 只是,喜欢沈从文的人太多,硬弄出一个墓园来。当然,这也是好意,毕竟,喜欢沈从文的人能到这里凭吊,并读一下沈从文的话: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我愿我的孩子可以懂,即使今天不懂,将来慢慢懂。二○一一年五月九日

内容概要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他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本书精选了沈从文才情思想俱佳的句子,给读者提供一个可玩味的读本,为读者快速领略大师的语言艺术,简捷走进哲人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年-1988年),湘西凤凰人,作家、文物研究家。14岁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至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代表作有《边城》、《从文自传》、《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有《沈从文全集》(32卷)行世。

书籍目录

序言·到将来你会懂我
壹·那飞驰不驯的野心
贰·把乡间美整个啃住
叁·愿囚你进爱的笼去
肆·给那最好年纪的人
伍·政治理想家的空谈
陆·从沉默中学习接受
柒·拿灵魂出来晒太阳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完本书,你将明白,沈从文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思想家和批评家。  ——《不曾苟且》编者啄木鸟


编辑推荐

《沈从文妙语录》:沈从文不仅是一个思想超前的预言家,而且是一个无怨无悔的战士。他一生都在战斗,而且是注定要失败的持久战。不管他的武器是枪,还是笔,是呐喊,还是沉默,是号角,还是撤退,是自杀,还是隐忍,他都为的是自己的理想,为的是他的爱人,为的是他的祖国。——《沈从文妙语录》编选者刘红庆•那飞驰不驯的野心•把乡间美整个啃住•愿囚你进爱的笼去•给那最好年纪的人•政治理想家的空谈•从沉默中学习接受•拿灵魂出来晒太阳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我动,我存在;我思,我明白一切存在。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一个裸着体的妇人的身子,横陈于床上……床边还有一个人,也还裸着体。且这人,不久,就亵渎的压在那人身上了。她作他的床,他作她的被。不久,他们成一个人,嘴是一把锁,还有一把更精巧的锁,在下体。一个好诗人像一个神的舌人,他能用贫乏的文字,翻出宇宙一角一点的光辉。上天造人的巧妙,令人把爱与怕分子糅杂在一起,因此世界上才有笑与泪。佛把这事看得极清楚,才出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沈从文妙语录 PDF格式下载



是收货也是收获。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灵魂的剖析,这本书让我更好地走进沈从文,更多地了解他。


有沈从文三个字,就根本不需要评价来贴金了


看到了作为思想家的沈从文。


买了全集,为什么还买这本语录?
摘编出来的都是精华妙语,足可点睛。
爱不释手。值得一看。


名家妙语,智者思想的光芒。


大家之笔,每句话都那么有滋有味,值得反复回味咀嚼!


好文好书。


没有看来着, 但看封面觉得 很好 ~~~


许都都是好词好句,纸质不错


书很好,还会 买


及时收到,完好无损


可以去认真读一读,大家就是大家


重新发现认识


很好看,值得购买阅读


一提到沈从文先生,被人津津乐道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他和张兆和的爱情、他与诺贝尔文学奖这两件事。 诺贝尔文学奖前评委会主席马悦然曾经说过,沈从文先生因为过世而与诺奖失之交臂。这多少让人觉得有那么点遗憾。


沈从文的文字精华


书中的内容都是从沈从文其他书籍中摘录的段子,有些看过,有些没看过。总体还好,以后可以留给小孩子看,能提高写作水品也不一定


像“边城”一样的文笔


书本的排版格式特别,像日记本那样的。。。不过书的内容很喜欢,书中像“我动,我存在,我思,我明白一切存在。”此类的句子比比皆是,对这本书还是挺满意的


选的很精,但内容太少。


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


稍欠厚实,排版一般,内容很好。


里面有很多沈从文的语录和文本中撷取的精华,因为硕士论文和沈从文有关,所以买了 还没细看


东西今天收到了,真的是一本语录哦,纸张很一般~~~


书内的字体设计比较幼稚,像小学生的田字格。速食文学,断章取义地看看,凑合吧。


选编是用了心的,但版面设计感觉画蛇添足了。。。


如果没有时间或不想读作家的全集 读一读精华部分也可以 然后记得一些心动的句子——“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文章就是摘句子而成,感觉还是看原版书好


在辞世二十三年后,终于有了一本展示沈从文先生完整精神风貌的文选。在文学家之外,我们见识了思想战士的沈从文。按照编者的说法,沈从文一生都在克服并与之战斗的东西是,思想的不自由,作家的不独立,艺术家的无个性,传统道德与古朴民风在现代生活冲击下黯然退位,而新的信仰依旧无法获得确立等等。


本来想买《古人的胡子》的,一不小心选择了这本,这书适合给初高中生看。断章取义的东西,有意思吗?


书很喜欢,质量不错就,就是其中有好多个错别字呀!封面是简约的黑白


摘录了一些写给张兆和的情书,看着心里暖暖的。沈从文的文笔朴素清新,真情尽显。好书!


文人的思想里总是流淌着浪漫细腻的情感,虽然版式比较生硬,也没有什么配图,但细读文字,仿佛到了另个别样的世界。


非常经典而细腻的书。


并不是我想要的哪一种


这样的语录,随手翻开皆有收获


一个人忘我并不容易,但在学习中总要慢慢的取得克制之方的。——首要的,是学习如何取得克制之方——读《沈从文妙语录》


从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沈从文所有作品的精髓。精彩的语言,掩不住的才情,在这本书里一一呈现。很喜欢他的一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