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立命·究底·理政三道综论集

单纯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单纯  

页数:

353  

字数:

3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性资源,主要体现在先秦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思想和中国特色的佛教之中。本书从“安身立命”、“寻根究底”和“治国理政”三个方面论述了其特色,以见其在世界现代文明体系中的特殊意义。
“安身立命”是儒佛对于人类宗教情怀的特殊表达。它强调个体生命的自觉性和无限精神动力,从“尽心知性以至于命”以及“众生皆有佛性”出发,儒佛思想旨在阐明心性的主体价值和普世伦理意义并揭示中国特色的人格独立意识和川流敦化的宇宙生命伦理。
“寻根究底”表达了中国特色的“知识论”,其要旨是将人的内在认识能力与外在的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儒家“乐天知命”中的“知”是将个体生命贯彻于客观世界,其
“知行合一”展示了“以身载道”的“性命”观;道家的“知道”是“损之又损”而又弥漫宇宙自然的“无为之道”;佛教则于“想入非非”中体证“般若无知”的“真如”本性。
“治国理政”是儒法两家对于传统政治和法律的缜密思考。儒家在反思
“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中以“仁义”价值为“礼乐之治”确立“德治”基础和“天下为公”的民本目的,法家则以“法势术力”加强周秦制度的工具效能;在思想层面,汉承秦制不仅见证了儒法“德治”与“法治”的互补,而且表达了“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治国理政思想精髓。

作者简介

  单纯,浙江绍兴人,1956年出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学士,中国科技大学硕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领域:法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哲学。出版有:《中国宗教与哲学的基本特征》(英文)、《儒家思想的魅力》、《启蒙时代的宗教哲学》、《禅宗的智慧》、《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宗教哲学》及《海外华人经济研究》等十二本专著。以中英文发表涉及法学、哲学、宗教、经济方面的论文一百余篇。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辑.安身立命之道
儒家天命信仰的特色
论人的尊严
反思中西宇宙观中的生命哲学
从“孔颜乐处”思考儒家的伦理幸福论
论儒家的气节观及其现代价值
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全球价值
禅宗的佛性论及其意义
达赖现象也是一种世界宗教文化现象
第二辑.寻根究底之道
哲学:定义层面的反思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文明特征与儒家的和谐思想
佛教哲学三论
“真善美”探源
中国哲学的精神
燕谈冯友兰
第三辑.治国理政之道
如何理解中国典籍中的儒法互补思想
中华法系的“天人合一”特色
宗教信仰与法治精神
论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一个特点
论孔子对“礼”的政制规范性解释
儒家对秦制及法家思想的批判
论新理学视野下的人权、民主与法治思想
比较法视野中的中国宪法
附:作者主要作品目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根据佛教的传统和禅宗的特色,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所谓佛性本体论至少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讲。就宇宙万物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来讲,其本体就是性,也可以叫法性或真如;就宇宙万物中最有主体能动性或自觉性特色的人讲,其本体就是心,或自心。而就宇宙生成论讲,宇宙万物中每个或每类存在者的本体都是单个的、特殊的,这是单个的本体;就其宇宙本体论的逻辑意义讲,除了每个或每类事物的生成有其特殊的本体之外,它们又在总体方面共享一个本体,这是指公共的本体。单个的本体和公共的本体的不同可以区别为不同的哲学流派。因此,在某些哲学家看来佛教里的本体论是强调单个的本体的,因而是主观唯心主义:佛教和佛学主张一切都是唯心所现,但是,这个心是个体的心或是宇宙的心,各宗派的主张则有不同。如果认为是个体的心,那就必然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它自己的世界,不可能有公共的世界,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如果认为是宇宙的心,那它所现的世界就是公共的世界,各个个体所公有的世界,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佛教和佛学是从个体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讲起的。它们原来所说的心,所说的神都是个体的。由此发展下去必然成为主观唯心主义”冯友兰参照的是佛教所谓“山河大地都由心造”、“一切唯心所现”这些断言,这当然是从宇宙生成论方面讲的,是可以判断出其主观唯心主义的特性。这些断言的意思是,对于自觉的人来讲,一切客观外在之所以存在都是由于人的内在心识所幻现,山河大地并不是客观的独立存在,而只是幻现在个人的心里的感受对象,是每个人心里的山河大地。它根本不承认山河大地的客观性,只承认山河大地在主体的人的感受中的意义。禅宗的人也常讲:山是山,水是水。在你迷中,山是山,水是水;在你悟中,山是山,水是水。“山前一片闲田地”,“几度卖来还自买”。就缘起性空的佛教宇宙生成论讲,它们本身的存在是假有的,即空的。但它们却是具有相对意义的,即面对人的心性的迷悟而显示出不同的意义,所以山水的实际意义是由人心性的迷悟来判断的。田地之所以是“闲”的,因为没有人来买卖、耕种,田地就不能称之为田地,只有人买卖、耕种时才能称之为田地。


编辑推荐

《立命•究底•理政三道综论集》编辑推荐: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不断催生着新人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立命·究底·理政三道综论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