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与生命相约

一行禅师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

一行禅师  

页数:

285  

译者:

明洁,明尧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集结了一行禅师的三本著作:《初恋三摩地》、《般若之心》、《与生命相约》,堪称一行禅师最精彩的幸福人生三讲。
  初恋三摩地:花开易谢,原本无常。听一行禅师讲初恋故事。
  般若之心:微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世界会因你的微笑而改变,听一行禅师谈《心经》。
  与生命相约:生命的富足来自独处,一行禅师告诉你如何享受独处的快乐。

作者简介

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宗教界精神领袖、伟大的心灵导师、当今社会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人之一,以禅师、诗人、人道主义者闻名。  1926年出生于越南,16岁出家,后创立青年社会服务学派、梵汉佛教大学和Tiep
Hanh团体。1966年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Plum Village)禅修道场

书籍目录

作者序一行禅师:幸福就是此时此地
推荐序陈琴富:当下最美好
译者序明洁:又逢禅师
导读明洁:绽放生命之花
初恋三摩地
 法雨润泽:滋润慈悲与智慧的种子
 初恋滋味:我喝到了世界上最甜美的水
 大乘佛教之始:那位隐修者和那口泉
 春之美:真我与真爱的相遇
 纯净之爱:人生若只如初见
 捕蛇诀窍:伐不是岸,最后仍然要放手
 捍卫纯真:一盒咳嗽糖浆
 花非花:切穿妄想的金刚石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生命就像那支香
 道别:我被悲伤淹没了
 三法印:未来怎样,取决于你
 溯源而上:分离,让慈悲之花绽放
 期待相见:后来,怎么样了?
 解脱之门:空,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六波罗蜜:不满一茶勺的喜悦
 僧伽团体:种子再饱满,也需要大地的供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请你微笑
 华藏世界:永远和佛在一起
 层层无尽都是花:我们的誓愿如此宏大,以至于只有海才能容纳得下
 一花一世界:触摸到太阳,而不被灼伤
 法华三昧:执著如蛇,咬伤你我
 不能见到佛的原因:理解得太多,才看不到真相
 终极层面:善哉!善哉!
 开门见佛:无知、分别是阻挡视线的大门
 步入终极空间:过去在看着未来微笑,未来也在看着过去微笑
 一切唯心造:寻找遗忘痛苦的手段
 安宁与快乐:是什么使你活着?
般若之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五蕴皆空:空掉了什么?
 般若之道:一粒盐想知道大海有多咸
 无常万岁:没有无常,怎么能长大
 延续愉快:知己无知,乃知之始
 宇宙观:用水的眼睛来看世界
 不垢不净:玫瑰和垃圾
 富裕与贫困: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别人如彼
 不增不减:月亮总是月亮
 十二因缘:给魔鬼泡一杯茶
 解脱: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
 改变世界的话:用你的整个生命说出那三个字
 最珍贵的礼物:因为有你们,《心经》变得很容易接受
与生命相约
 《上座比丘经》
 《胜妙独处经》
 独坐独安息:放下过去,放下未来
 与桎梏一起生活:月亮再美,终究冰凉
 觉悟的基础:“得不到”与“已失去”
 不要拒绝世界和社会:他像一碗水中的一滴油
 独处带来内心的富足:我们愈努力,我们愈失落
 烦恼!烦恼:心生执著,不肯放舍
 被过去的回忆淹没:没有谁的青春永垂不朽
 别让自己迷失于未来“希望”是维他命,也可能是鸦片
 把握当下:消除酷旱的雨水只落在当下
 从当下发现生命:与幸福约会,就在此时此地
 生命的奇迹:一件事物越脆弱,它就越美越珍贵
 宁静、自在、快乐的生活:明天会不会太晚?
 超越生死:云没有死,它只是变成了雨
附 一行禅师传略:荒芜岁月里的一行诗

章节摘录

  爱、微笑、和平、快乐、喜悦,这就是一行禅师文集全部的文字语言,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在诉说爱和理解,每一句话都在传递快乐和喜悦。在这个无数心灵已经干涸、窒息的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比雨滴还要滋润的东西来唤醒生命的激情,这个时候我们与一行禅师相逢,或者这是无数缘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不知道还有谁比这位温良的越南僧人更堪当诺贝尔和平奖。         --马丁·路德·金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  他的教导,对于我们的繁忙的生活以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  --阿诺德·卡特勒 一行禅师著作英文版编辑  回过头来看看本书的《初恋三摩地》,也许领受的就自然不同,一个二十四岁的比丘与二十岁比丘尼的爱,就再也不一定是惊世骇俗、难以接受之事。它只不过像我们生命中许多的所爱所恶般,攀缘的是如此自然,如此不自觉地就来到。但可贵的是人有观照的能力,真正的行者所浮现与凡夫的不同就在于此。于是,这无名之爱由何而生?它是常或无常?有没有可能完全紧闭?它的出现是纯然?是考验?还是堕落?……   --林谷芳 台湾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他不说佛法中一些深奥的理论,反而是透过个人的体悟,将佛法深入浅出的阐释出来,在他的说明中,佛法是简单而易行的,没有高妙深奥难解处,一切只在生活日用中,只在当下的觉念中。  --陈琴富 《当下最美好》作者


编辑推荐

  国际第一禅宗大德一行禅师  听南怀瑾讲佛学经典,听一行禅师讲入世佛法  欧美畅销排行榜前十名  著名学者梁文道  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生前挚友  帮助人们从迷失、虚假、烦恼的状态。  回归到真实、自主、顿悟的生活中。  读一行禅师的书,你常常会忘记他的宗教身份,而是更愿意把他当作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一位心灵导师。他的文字如果抛开浸染着的佛教气息,就像一首生命绽放的诗。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人、动物、植物组成的大千世界,变成纸上的立体雕塑。何其简单的感悟,何其生动的说明。生命还可以再简单一些吗?当然,透过一行禅师的文字,你可以将复杂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将所有的心看得明明白白,将自己的生命领悟得透透彻彻。你可以将这位可爱的禅师看成自  己心灵的好朋友,因为你将从他那里得到爱的卫护和智慧的启迪,你将会因为靠近他而忘却烦恼和忧伤。  爱、微笑、和平、快乐、喜悦,这就是一行禅师文集全部的文字语言,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在诉说爱和理解,每一句话都在传递快乐和喜悦。在这个无数心灵已经干涸、窒息的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比雨滴还要滋润的东西来唤醒生命的激情,这个时候我们与一行禅师相逢,或者这是无数缘分中的一种。当你脸上的微笑从心底绽放开来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你遇到的是怎样一种让生命上升的力量。  书中大量精美的手绘插图,是对心灵与生命的另一种阐释,与生命相约就是感受爱和宁静,就是享受快乐和幸福,打开这《一行禅师选集第1辑:与生命相约》的那一刻生命的全部真相即刻显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与生命相约 PDF格式下载



本书主要是对佛经的解读,开启了智慧。
“紫图”这次出版的一行禅师选集第1辑共四本,我买了《一心走路》、《与生命相约》。一行禅师为这两本书单独作了序。使书更厚重了。
本书分为三部分:初恋三摩地、般若之心、与生命相约。
初恋三摩地写了一行禅师的初恋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对《维摩诘经》、《金刚经》、《法华经》等佛教经典的部分解读。
一行禅师的初恋是凄婉的。他24岁时遇上一位20岁的比丘尼。“她的威仪——走路、看人、说话方式是无懈可击的。之后他们在一起吃饭、喝茶、谈话。他们被爱俘虏了。“内心强大的力量保护着她,还有我自己。”一行禅师说:“她是由‘非她’的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源自我的生命之流,乃至我出生之前,我的前世已经遇到过她了。我的初恋本来一直就在哪里,它没有起点”。一行禅师的这几句话你看明白没?他就此解脱了。
般若之心讲的是《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像波浪是水,水是波浪一样。这话你明白不?你要是明白了一些,《心经》就开启了心的之门。你对佛教就有了新的认识。
与生命相约结合《上座比丘经》、《胜妙独处经》讲了独处的妙处。独处并不是要远离世界和社会。“假如我们继续回忆过去,担心未来或者沉溺于当下的烦恼当中,我们决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独处。”“放下过去和未来,提起正念,深入观察和揭示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真相”。
让我们的生命多一份宁静和愉悦吧!


《与生命相约》这本书读后的确让人感悟颇深,它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行禅师从他自己年少时的修行经历开始讲起,包括他是如何第一次与佛结缘,如何走上出家修行的道路,在出家修行时又是如何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以及他是如何守住自己的理想,沿着和平与爱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佛教所说的慈爱是一种博大的爱,可是这种爱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不是你整天念经拜佛就可以感受到的。它需要你去接触你周围的人,去爱你周围的人,去践行你的责任和义务,更进一步就是推而广之一切众生。
一行禅师对《心经》的阐释简单而清晰,但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Interbeing”,就是互即互入,就是世界的一切无论是天地、阳光、树林还是人,都是互相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一种博大开阔的心境,将天地万物都装于心中,有宽容、有容忍、有关怀、有自省;没有是非曲折、没有名利纷争、没有执著痛苦、没有妄想迷乱。一行禅师将一颗般若之心展现在生活的每一寸实践中,让人看到自在和解脱。
最后一部分“与生命相约”,一行禅师讲的是《独处经》,这是整本书最精华的部分。“生命的富足来自独处”,深陷忙碌疲惫生活中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到这种富足的。因为总是不明白,内心深处的那种不满足并不是因为物质财富的匮乏,而是因为精神生活的贫瘠。人们只顾追逐那些闪着人造光芒的金钱与名声,忘记了最大的温暖来自阳光。这种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颠倒人生,导致人们去追逐那些廉价的财富,却忘记了最宝贵的生命礼物。这也正是现代人普遍缺乏幸福感的根源所在。
《与生命相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告诉你生命的本质与宝贵之处,告诉你幸福来自于自己心灵的富裕和安宁。读懂了一行禅师就会明白一种生活态度,就会找到幸福的方向。人生最完美的就是赚到钱也赚到人生,我想为自己的心灵加点清醒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大家都能努力得到。


——悦读《与生命相约:一行禅师的人生幸福三讲》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你打开心灵的那一刻,蝴蝶落下来。当你的心灵在不断寻找一处静谧的所在时,而恰好就在那一刻你遇到了所有的答案和结果。一切豁然开朗,与一行禅师的不期而遇就是这样,微笑,即可绽放,就在这个挂满灿烂阳光的秋季。
因为生命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内心总是充满不安和迷惑,生活因此总是摇摇晃晃。努力生活的人,一路上,总会不断地思考和改变。只是不知道要到哪一刻,你的心才会彻底看透和看清。太多的牵挂和纠结都是因为放不下和舍不得,很多人都因此而痛苦或是忧伤。大多时候,你感觉自己是在被命运推着往前走,所以你经常会觉得很累,没有自由。我不知道有什么语言或者怎样的表达,才能够让人明白生命可以轻盈和美丽,生活可以恣意和洒脱。一行禅师说他那年在山上喝到了世界上最甜美的水,真的很诱人,让人禁不住要问“去哪里能喝到这样甜美的水”。可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泉水,而是在于你的心。就好像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和幸福,总是不停地问“怎样才能成功和幸福”?向外求索的眼睛是没有任何收获的,因为一切的问题都来自于自心,一切的答案当然也是来自于自心。试想一下你有没有见过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你有没有见过世界上最动人的微笑、你有没有听过世界上最贴心的话、你有没有爱过世界上最好的人,其实你有,只是你真的没有在意,你以为那些最好的都在别处,其实你什么都拥有过。阳光下盛开在路边的野花、田野里孩子的欢笑、亲人体贴入微的关怀……哪一样不是最美丽、最动人、最有爱的?
很多人都习惯的认为只要我拥有了金钱、地位和荣誉我就会拥有幸福和快乐。我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但是很多人的事实证明结果未必就那么肯定。因为在你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你的心其实是迷失了自由的方向,你以为放飞的是希望,其实那不过是你放下了幸福去追逐遥远的虚无。一行禅师说得真好:与生命相约,就在当下这一刻。感谢这个美好的相遇,让我看到了阳光下的美丽。
找个时间,收回你的目光看自己,静静地观察一下你的心是怎样流淌的,当你觉得一切都静止或是消失,你觉得你再也不想要任何东西时,那一刻即是当下的解脱,卸下所有的回忆和期待,没有任何负累,好好歇一歇。


曲指算来,从我第一次得缘翻译一行禅师的著作《步步安乐行》(Peace Is Every Step),至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被他文中叙述的禅法所吸引,尤其是在翻译《正念的钟声》和《儿时的甜饼》两篇时,好像被带到一个祥和而宁静的世界,那个世界不是遥不可及的西方净土,而是我们熟悉且近在眼前的娑婆世界。
  就在我翻译完《步步安乐行》的次年春天,一行禅师到台湾来弘法,期间在中坜宝莲寺主持禅七法会,我有幸担任他的翻译,七天下来,不仅从他宣说的法义中得到受用,更从他行住坐卧间瞻仰了一个禅者的风范,他无时无刻不轻声细语,无时无刻不是面带发自内心的笑容。
  一行禅师离开台湾以后,我开始用他教导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他的教法是以观呼吸入手,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起正念,让身心如一,行住坐卧之间都能念念分明,日久功深,烦恼慢慢剥落,而能活在当下,身心平静自在。
  此外,他教导我们如何深观事物的本质,透过谛观,我们会发觉到一切事物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包括人都一样,没有阳光、雨露、大地的温润滋养,没有其他众生的帮助,人不可能存活于世间,这就是他所强调的“互即互入”、《华严经》中所谓圆融无碍的道理,也正是佛法中所谓的“空性”。
  他不说佛法中一些深奥的理论,反而是透过个人的体悟,将佛法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在他的说明中,佛法是简单而易行的,没有高妙深奥难解处,一切只在生活日用中,只在当下的觉念中。
  一行禅师于 1926年生于越南中部, 16岁时在归原寺当见习僧,后来赴美研究并教学。越战期间返国从事和平运动,对于越南的年轻僧众起了重大的启发作用,战争结束,因代表参加巴黎和谈时被放逐,长期不能回到他的祖国。但他一直积极从事救援难民的工作, 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金深为他的和平精神所感动,金在提名的推荐文中说道:“没有一个人比这位来自越南的慈悲和尚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他把佛法中慈悲与和平的法义在人间实践。
  虽然一行禅师来自小乘的南传佛教国度,但他却地地道道地奉行大乘佛法,他在做沙弥的时候就受到人间佛教理念的激发,他说:“假如我们能够把佛教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那么我们将可以引导社会朝向慈悲、正义、自由的方向。”
  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卷入战争的境地,发觉所学的禅和净土并不能解决周遭人的痛苦,于是他努力研究佛法的基本教义,特别是四圣谛和八正道,他在佛陀所教示“安般守意”和“四念处”的法教中找到了现法乐住的教义,他说:“佛法的一个基本特质就是现证涅槃,当下得解脱,不必等到死后或来生。”通过对于四圣谛的了悟,他也教导人们如何拥抱痛苦、转化痛苦、解脱痛苦。
  他在教导我们如何从观呼吸入手让身心合一的时候,举了他自己的例子:“在我第一次读到《阿含经》中的《安般守意品》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也告诉我们如何安住当下的方法,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举过佛陀启悟央崛摩罗尊者的故事。
  “央崛摩罗在没出家以前,皈依外道,一心想要登上王位,以为用千人的拇指做成花冠即可遂其愿,已经得到九百九十九个,尚差一指,于是想杀他母亲取指头。
  “这时佛在灵鹫山用天眼观察到,就化作一个沙门走在鸯崛摩罗的前面,央崛摩罗于是放下母亲转而追杀这个沙门。但无论怎么追就是追不上,便喊道:‘瞿昙,停!停!’佛陀说:‘我早就停下来了,是你停不下来啊。’央崛摩罗听了这句话,心中忽然开解,于是放下屠刀,跟着佛陀出家去了。”
  一行禅师根据这则公案,教导我们在行禅时可以默念:“我已到了,已到家了!”不是吗?我们总是在期待着,即使是修行,也在等待有一天能够出现什么消息,甚至等待死后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等什么呢?当下就已经到家了,就已经证入涅槃,就已经到西方净土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
  在这本书中,一行禅师同样以最简单的文字阐释了佛经中最奥妙的道理,《心经》、《金刚经》这两部禅宗最深奥的宝典,在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下,不仅易懂,而且很容易在生活中实践;最后他再阐释《上座比丘经》,告诉我们如何活在当下。可以说,以小乘佛教的修行做基础,以大乘佛教的法义为依归。不仅可补小乘之不足,亦可救大乘之时弊。
  我有幸亲炙一行禅师的法教,使我初入佛门没有走过冤枉路,1995年一行禅师离台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是他洒脱自在的身影、轻声曼妙的法语时时在我无助的时候出现。只要忆念及他,身心即时平静,脸上自然流露出微笑。直到今天,我才能粗略地领悟到一点“当下最美好”的法乐。
  对一个无法一窥佛法堂奥的我而言,是没有能力替一行禅师的文章作序的,只因为一行禅师的法教简单明了,可以免去学人许多的冤枉路,并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每一个境时,当下转化烦恼,当下自在。因此,不揣浅陋,以对一行禅师粗浅的了解做个介绍。谨愿有缘看到此书的人能安住当下,现证涅槃。


一行禅师的著作用了很多生动而富于生活情趣的事例来说明:对宇宙万物互即互入,圆融无碍的本性进行深入地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唤起内心本具的慈悲心和菩提心,用慈悲、理解、柔和的心怀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从而帮助我们拥有健康、美好、和平的心灵,使我们能更好地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促进家庭、社会与世界的和平。
   如:“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将会清楚地看到,这张纸里有一朵云彩在飘飞。没有云就没有雨;没有雨树木就不能生长;而没有树木我们就不能够造纸。如果我们再深入观察的话,我们还会看到阳光、伐木工人、小麦(成为伐木工人吃的面包)以及伐木工人的父母。没有所有这些事物,这张纸就不可能存在。事实上,你无法指出一样东西不在这张纸中一一时间、空间、泥土、雨水、土壤中的矿物质、阳光、云彩、河流、热量以及心灵。每一件事物都与这张纸共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云和纸是互即互入的。我们也不可能独自存在,我们不得不与其他每一件事物互即互入地存在。”
   “实际上,一个掌声可以传达到无数个星系。一个声音的影响是不可测量的。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他事物之中。”
   “华藏世界是我们心的产物。无论是我们生活在充满了痛苦、分别和战争的娑婆世界(the saha world),还是生活在充满了花鸟、安宁、慈悲和智慧的华藏世界,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宇宙是唯心所造,每一件事物都来源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的心充满了矛盾和妄想,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矛盾和虚妄的世界中。如果我们的心是纯净的,充满了正念和慈悲,我们就是生活在华藏世界里。”
   我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幸福,世界要想实现真正的和平,必须从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我们的贪欲、嗔恚、愚痴,只会给自他都带来烦恼和痛苦。而唤起我们自心本具的慈悲心和菩提心,能够帮助剥落我们坚固的嗔恨、骄慢、嫉妒、贪婪等对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伤害和痛苦的恶业习气,从而使我们的心灵充溢着安详、安静、和平与喜悦,这也是实现社会与世界的和平的最好的保障。“如果我们自己既不愉快也不安详,我们就不可能与其他的人分享安详和愉快,即便那些我们热爱的人,乃至我们的家人;如果我们既安详又愉快,我们的生命就会像一朵花一样绽放,我们家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将得到我们安详的濡润。”
   我们在自己的内心唤起和培养慈悲与安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为自己和他人、社会带来和平与幸福,也是开始在为世界的和平而作出积极的贡献。而对宇宙万物互即互入的本性的觉照,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和品味生活中宁静优美的事物,培育和浇灌我们内心安详与和平的种子,使之绽放出美妙的花朵:“与你的小儿小女坐在草地上,指点那些绿草中星星点点、或黄或蓝的小花,一起注目这些大自然的奇迹,和平的教育就从这一刻开始。”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三本佳作的合集:《初恋三摩地》、《般若之心》、《与生命相约》,之前听朋友多次提到的是《与生命相约》部分。没想到第一部分却是更加动人的篇章。
他从初恋,谈到了法华三乘成佛的平等观,谈到了华严互即互入的法界观,真可谓头头是道,着手成春。这是一行禅师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的真知灼见。愿所有众生不为情执所缚,直至无上菩提。
听禅师讲初恋的故事,原来这是我读过的最特别的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我最欣赏的一个。


与生命相约:一行禅师的人生幸福三讲(初恋三摩地、般若之心、与生命相约)(第一辑)


没有开始的开始,时间流成了数字,时针不知疲倦地周而复始,日落月升,黎明黄昏,渐变的容颜,都成了时光流转的记忆,生命在这失语年代变得如此轻盈,一如少女曼妙的身段,美妙却没有分量,惟有眼神还依稀雀跃着生机。
不知不觉,迷失了自己,不再过问生命的意义,只是行走,在生活的驱使下,年复一年,就这样老去,以为就可以这样老去。
可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惶恐与不安总会悄悄提醒你:找回自己,听听内心的声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心灵找一处栖身之所,使自己真正安静下来。
这是每个人的理想,就像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对于家的渴望,只是寻找心灵家园不像寻找一所房子那样容易,多少人拥有漂亮的大房子,却依旧中不到心灵的归宿。
期待,希望,这些美好的词语着实令人着迷,它们像华丽的影子,在残酷的现实世界,给当下的痛一个合理的理由。也许正是当下生活的不如意,才促使我们期待未来,可是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成为当下,我们感受未来的方式永远是当下的现实生活,期待只是一种慰藉,一种抚慰当下不安的方式。
比起希望,记忆更加真切丰满,却也早已是昨日黄花,活在过去,就等于放弃未来,生命也就到此为止。也许是当下与过去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你无法面对当下的现实,此时记忆更像是储备的粮食,可以维持当下的生活,却永远不可能长久。
不管是活在对未来的期待中,还是流连于过去美好的记忆,都是对当下生活的逃避,生命之泉会因此而停滞,心灵也会在污浊的空气中蒙上一层灰尘,这就是惶恐不安的根源。不管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都无法拥有当下的快乐。
读了一行禅师的《与生命相约》,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许永远也达不到禅师的境界,却从中找到了指引灵魂的光。禅师讲到人生的基本烦恼无非是贪、嗔、痴,“痴”是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是其他两种烦恼的基础,正是因为愚痴,人们贪求那些将会毁掉自己的事物,对许多无谓的事情感到嗔怒。所以一切烦恼的根源无非是无知,或者仅仅是局限于历史层面而缺乏对人生终极的思考。
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之所以能够平静,泰然自处,大致就是因为能够将自己从尘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彻底清空世俗的烦恼,正是因为空,他们可以洞察一切,一粒沙中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演绎一座天堂。
倘若真能达到这个境界,便再无执念,便可以安然活在当下,远离烦恼。幸福,有时只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它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而在当下,只要用心活在当下,就能体会到它。
未来永远在将来,你永远也追不上,过去早已湮灭,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幸福,只存在于当下,用心生活,改变心态,便能得到它。


“过去事已灭,未来尚未到;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此时”,喜欢这本书,仅仅因为这一句话。我们一生都在不断的寻觅、追逐所谓的幸福,却为了这样未可知的“未来”的幸福而忽略了“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一行禅师的作品一直都是不动声色地激荡着我们的心灵,他不仅仅是在释义佛法,更是在帮助人们参悟人生。阅读他的作品,就像品一杯香茗,幽香淡淡,却能沁入心脾,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将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一点一点地洗涤世人的心灵,就像他的慈悲,他的宽容,他爱的方式一样,永远安静地接受着现实的约束,却永远以乐观的心态将结局的方向扭转。正如一行禅师所言,我们应珍惜当下,不但当下的幸福和快乐是珍贵的,就是当下的痛苦,也是非常珍贵的。人,固然可能在痛苦中沉沦、改变自己的品性,也同样可以在痛苦中明白人生的无常,珍惜自己的所有,增长智慧,获得成长。只要自己不放弃,只要我们积极至诚的生活,不论我们遇到了什么,我们都有可以微笑的理由。
就像我们的身体会有病痛一样,我们的生活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行禅师于我们而言,就像一位帮助我们净化身体、解脱心灵的心灵医师,将我们从迷失、虚幻、烦忧的状态重新带回到真实、自主的生活中,体味生活原本的美好……


过去事已灭,未来尚未到;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此时。
这本书出乎我意料,一行禅师讲了自己的初恋,在我面前展现的是一个历经沧桑活生生的出家人,而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传说人物,有一种触手可及的和蔼,看他的书仿佛是在听一个过来人讲故事,他告诉我们怎么面对人生的旅途中出现的问题,怎样用睿智妥当的方式把它解决。
经历的多了,才明白一个道理,以前始终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怀念最适合自己甚至是最深爱的,而现如今的自己有了一个安定的家一个爱我疼过爱自己的人,每天安逸闲适的生活着,才发现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人,当下的这个人。


我所知道的高僧大德中,我最喜欢读到的是一行禅师的文字。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舒缓从容,那种对生命每一个细节的觉知与体味,那种诗意而幽微地阐发,可以为我清理心泉的落叶污垢,让它重新平静而欢快地流动。隆重推荐,紫图最新图书《与生命相约》,和一行禅师一起,再度发现生命的真相。


用流行的说法,这是一本可以触及现代人底线的心灵读本,跟随一行禅师的文字,不由得让人静下来,思索,体会。
你读与不读,它就在那,默然处之 寂静欢喜。

第一次真正接触佛学方面的文字,第一次体会到了佛学的魅力,这是值得细细品读的文字,这是值得用心去体验的文字。

与生命相约,体会当下,活在当下。


与生命相约:一行禅师的人生幸福三讲


早就听说过一行禅师这个人,但这还是第一次读他的说,听说《与生命相约》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刚读了一下开篇,果然不同凡响,文字间流淌着的智慧,是一个必须具备深厚佛学修养的人才能达到的,非常喜欢这本书,在现在鱼目混珠的图书中,能有这么一本好书横空出世,是我有生之年的大幸事!


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禅师讲自己的初恋,一行禅师恐怕是第一人吧。说实话,这一点都没人觉得不舒服,反而理解起来佛法感觉更容易了。对于生命本身的领悟,相信一行禅师比我们都深刻,这无明之爱恐怕就是后来成就他的主要因素。


好郁闷啊。我明明是买的当当的《你可以,爱》的,而且在买之前我有提前阅读,一再确认的。之前我也只是看了他的这本书。新年快到了,本打算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恩师的,毕竟四年了,有那么多的感情,就想把自己平时看的书推荐给她。可,今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才发现是一行禅师的《与生命相约》,当时收获付款的时候是同学帮我取得包裹,今天才发现郁闷咯。
不过,一行禅师的书不管是那一本都总是那么温馨看的时候,一点不像是在说教,就像是和邻居拉家常一样,亲切和温馨……


“你幸福吗?”
我常常这样问自己,但似乎找不到答案。幸福是什么呢?是买了心仪的衣服?是遇见了喜欢的人?还是去看了期盼已久的演唱会?……我想,这些算是幸福吗?
禅师在书中说“我们的誓愿如此宏大,以至于只有海才能容纳得下”。看完后,心境豁然开朗,尽管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读懂其中的禅意。然而因为“我们不必贪心,一颗小珠宝就足以使我们心满意足了。”是的,心满意足!我想我所追求的幸福感就是在满足一个个小小的欲望中形成的,而这种欲望超过限度的时候就是“贪得无厌”,我想那也就没有幸福可言了。
当我感知到幸福的时候,也会产生些许恐惧,源于生命的有限而幸福却很短暂。“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当我们用相即的眼睛来看问题,我们就会超越恐惧。认清自己,出离于生死,就像波浪认识到自己只是水的时候,除了水在没有别的,他就会意识到,生死对于他无法造成任何伤害。
就好像听好音乐要听作曲者表达的意境,读书也要读到书后面的那个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一行禅师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体悟,佛性、解脱、觉悟、安宁、快乐和幸福只能在当下发现。我们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我们约会的地点即是此时此地。
合上书,闭目冥思。我想我找到了自己幸福的答案。


一行禅师谈的最多的,是保持心灵的宁静、平和,以及对当下的关注、珍惜。他非常强调当下的幸福最重要,过去已灭,未来还没到,我们的生命最美丽的幸福时光就是当下。因此,买这本书的人有福了。


不是强调来生与过去,而是强调活在当下,值得一读。

我喜欢看修心类的书,这前也买过不少,感觉都受社会的熏染内容肤浅且市侩,让我看起来很不舒

服,感觉像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感慨重复的堆积,让我对佛学的这个大师那个大师嗤之以鼻~~~~~~~~

感觉是出版商用他们的名号来欺骗我这样的消费者。

买这本书,纯粹是碰碰运气,我一直都不太相信别人的评论,觉得自己亲自看过才能真正看到这本

书到底怎么样,前天收到的货,之所以这么晚才上来发评论,因为我想先看看,给和我一样的购买

者一个真实的反馈。

这本书内容写的很清新脱俗,感觉是一个真正的僧人在写东西,字里行间不参杂任何市侩的文字,

起码让我看了很舒服,书内有插图,感觉画的也很协调,看多了文字,想休息一下眼睛,看看插图

也挺有意思,而且每张插图都有越南风情。

一行禅师不愧是梁文道最推崇的修行导师,我也很赞同他的看法。


一行禅师,是我的老师梁耀坚教授推荐之下,与他结缘。我曾经读过他的《古道白云》,《正念的奇迹》,《佛之心法》,《生命的转化与疗效》,《佛之心法》,《步入解脱》。虽然这本书的某些内容与前面书中的一样,但是,我自己觉得看了还是百看不厌。虽然这本书目前没有读完,但是,我喜欢它的版面设计、文字版本以及这书的名字。我觉得这本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一行禅师的佛法书,言语简单、平和,但是你别以为那是白开水,就在那一处回行之际,仿佛惊雷一样,令人悸动。原来生命是如此!原来幸福是这样!你,有这样的领悟吗?


我个人觉得一行禅师最大的特点是诗意。佛教本质上的通透被他用最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了。纸里怎么会有一朵云呢?那是因为如果没有云,就不会下雨,不下雨,树木就无法成活,没有树木,也就没有纸张。因此,每一张纸的内部都蕴藏着云。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是如此相连的。同理,我们与这个世界也是如此联系着的。如果能够这样看待这个世界,就会产生真正的超脱之心。这种心态不是弃离世界,而是用更大的悲悯来爱它,理解它。


看了一行禅师的书后,方知如何生活在当下,禅师之语或可打开人的心扉,或可开启幸福之门,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学会幸福生活每一天。


佛法再深奥,人们听不懂也枉然。一行禅师就不这样,他用他的文字,他的微笑,告诉我们一个极其有趣的答案,佛法其实不彪悍,反而很温柔、优雅。


一生中最怕的事,其实是死。对这件事,从小思考到现在,不管怎样,想到从此化为一捧灰,还是觉得胆寒。
一行禅师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消灭。即使死亡以后,我们也会以别的形式感知这世界,生命不灭……道理这样简单明晰,让我心里安静了许多。


一行禅师在越南、法国,都身体力行着他对佛法的理解、弘扬,这对于注重心灵修行的人来说,无异于一个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听,可以想,更可以当下就去做,只要能够像一行禅师那样,从容、宁静、平和,世界无处不天堂。


被清新雅致又意义隽永的文字打动,生命是我们所拥有的无价之宝,却一再被忽视、荒废,一行禅师告诉我们如何珍惜生命,如何享受生命。


这本书让我见识到了诗性和佛性的融合,恰如一行禅师在这本书里用美好的语言叙述美好的境界。无常在所难免,但愿我们能同享生命中的蔚蓝。


一行禅师生于1926年的越南中部,16岁出家。1967年,被小马丁*路德*金(Dr. Martin Luther King, Jr)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路德*金博士说:“我不知道还有谁比这位温良的越南僧人更堪当诺贝尔和平奖。”
一行禅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实践家和活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作家。


首先看到的是书非常美的封面,给人以素雅、高山远阔的大气之感。然后书中的插画也非常美,真的很素、很禅,图像竟然都能带给人佛音在耳的听闻。等在家中卧榻而读时,被诱惑了许久的感触终于爆发,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佛法书!佛家造诣高深的一行禅师,竟然可以写下如此优美,像诗一样的文字!令人惊叹!


“当第一个景象消失的时候,我根本不会哭,因为我知道没有任何东西受到损失,另一个美丽的景象总是随之而来。”
《与生命相约》是期待了很久的书,刚刚到手,就被禅师充满诗意的文字深深打动,对禅法的解释从日常生活入手,但蕴含的禅机却直指人心。就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


佛曾经说过很多箴言,流传了很多经文,不断为世人所领会、曲解。当佛拈花微笑,代表着之前的言语都是扯淡,唯有心灵的感悟才最为重要。一行禅师重拾佛陀的奥义,却不再深奥不可言,反而平实到老大妈都能听懂的地步,这才是入世的佛法,也是我们普通人需要的心灵皈依之法。


阅读这样的佛法书,其实是一种幸运。之前再怎么浮躁、不安的心,也会在一行禅师如诗如画的文字间安静下来,犹如风波潋滟的洞庭湖……有没有这样的想象,在一棵金黄树叶簌簌而落的树下,一身素衣的禅师正低着头,向行礼叩问的你讲述你的前世今生?


一行禅师对生命的解释和感悟,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久闻一行禅师的大名,终于等到了中文版上市。在诸多禅修类图书中,《与生命相约》就像一杯甜美的清水,文字朴实充满诗意。只是粗略地翻看了一下,非常喜欢里面清单的插图。希望可以帮助我放下心中的忧虑。


曾经看过一行禅师的其他书,早知道他的佛法如此优美,犹如佛陀手中拈起的优昙婆罗花,而微笑正是禅师一贯的行止。花与微笑的结合,便是禅师的禅语书意。愚钝如我,也有了一点清风迎面、小雨淅沥的出尘之感。


一行禅师也有初恋,但他和她都将这份爱融入了更大的爱。我想即使不出家,在对待感情时,我们也可以更宽容,更轻松些,不只是对被人,对自己也是如此。


谈一谈自己对佛法书的看法:我们看什么、听什么,最终都不能盲从。佛法也是如此,看一行禅师的书,听他讲佛法,一个感受就是他的豁达与开明——佛法讲的就是如何尊重、珍惜自己的人生,任你拈花微笑,任现实威逼利诱,我也坦然面对。人生理应如此。


听朋友聊起过一行禅师,在越美战争期间他积极地投身到救助战争受害者的活动中,曾经被马丁*路德*金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深深敬佩这位面相温和从容的越南僧人。


痛苦因为求不得、爱别离,求不得、爱别离是因为愚痴、痴缠,有人我之分,如果用一种忘我的态度生活,体会当下每一刻的美好,肯定就会快乐起来吧,一行禅师。


近来因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我内心充满了焦躁和痛苦。每到此时,我都会向佛教哲学寻求智慧,一行禅师让我明白,执著是痛苦之本,无常才是永恒的,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恒地抓住的。这给我带来了久违的平静。


看过那么多对心经的解读,但是唯有这本书里一行禅师的解读最能打动我。他对每一句的阐释都扣人心弦,每一个小标题都让人怦然心动。比如像五蕴皆空,空掉了什么?般若之道,一粒盐想知道大海有多咸。


书里一行禅师讲述了初恋的故事和人生的智慧。很喜欢!


读一行禅师的文字,观黑白分明而又素雅非常的插画,静一静,听自己心的声音。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慨。


一行禅师的初恋故事,让人动容,平淡中却也包含着炽烈。真想能看到那位比丘尼的真容,会是怎样的安详宁静啊。


不同于原来看过的很多佛学书籍,深奥难懂,而一行禅师的文字让你在阅读时总能心生喜悦,温暖,将佛陀的道德用平静祥和的笔触轻轻的、静静地映照在身心,感动常在。
精美的插图,细腻的文字,深入浅出的佛理,这应该才是真正的高能量灵修书籍吧。
因为喜欢,将全套购齐,还推荐多个好友亲人购进,分享。


读佛法书,最头疼的是深奥到让人怀疑自己的智商。然而心灵的修行与智商、情商无关,不懂是因为没有到懂的机缘。难以理解的时候,就放下。此刻懂了,是因为一行禅师,是缘法到了。


一行禅师的话语让人顿悟,人为什么活着的答案千差万别,生活中的我们时常被烦恼所缠绕,看到的天空只有巴掌大,心中郁闷之极。然而,当你静下心来,会发现天空是那样的蓝,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有着绝美的景色,也有着频繁的自然灾害。那里贫穷、混乱,宗教的信仰却非常普及和坚定。所以那里的禅师都会开解渡化生活在尊严最底层的妓女,所有的宗教活动都与改良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所以才会出一行大师这样积极入世的禅宗活动家。


看了这本一行的与生命相约,发现梁文道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他讲的都是常识,但是听的时候就觉得入耳入心。我想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是因为他整个人的那种状态,从容、宁静、平和”


19*有佛法三千,就有三千种解读。禅宗老是拿棒子打人,其他的和尚都去苦行了,一行禅师却走近我们,跟我们说,佛法是让我们寻找自己的幸福,并珍惜当下的幸福。这是多么明了、简单的佛法啊!


一行禅师,独有的诗人气质和柔软的悲悯之心,用优美动人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个人生哲理,真的很不错。


一行禅师的书总是娓娓道来,心变得非常宁静。读时口齿含香,像置身一片芳草地,一尘不染,周身每一个毛孔都清透无比。读一行禅师的书,人不知不觉就会充满温柔,神情都会安祥。


买了几本禅修书,一行禅师的书是最通俗优美的。这种阅读的感动很难用语言去评论,只觉得很幸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分享相似的感受。


一行禅师在国外的名声很大,许多修佛的老外都很爱看他的书。也许是跟他长年在西方生活、精通多种语言有关吧。现在他的书终于引进到佛学大国中国来了,真的要好好看看了!


在本身就是比较平和的人来看,他人念叨的苦啊幸福啊快乐啊都是庸人自扰。我从一行禅师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自得其乐,而又独乐不如众乐的豁达智者。


从这本书开始读一行禅师的文字,记不起因何找到这一页,当时是在线试读,此后居然一发不可收地又购入若干本。感动已不足以表达心情,非常想追随禅师的理念,体验生活禅。不,是力行生活禅。


本书讲的很多道理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但是一行禅师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让我们更能明白人生的真谛,佛性的真谛,不至于懵懵懂懂。值得一读的好书。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行禅师会带着你走进他的世界,带进佛陀的世界,带进开悟的世界,带进慈悲的世界,带进幸福的世界。


一行禅师是我很尊重的大师,他的书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慈悲的力量可以让读书的人深深的感受到。语言朴实,娓娓道来,如同在耳边与你说话。推荐!


一行禅师,怀着苍生的爱,怀着方便利他的佛法理念。


书中的插画非常漂亮,一行禅师的小诗非常优美,禅师的生活意境令人向往,读来真的很享受!


喜欢,一行禅师文笔优美通,佛学于浅显的文字娓娓道来


别人推荐看一行禅师的书,看过正念的修行还是可以,其他的感觉可能没那么好。


相比星云和圣严,一行禅师的著述在文本上更加富有艺术情趣,禅师本身也兼作家和诗人的身份,把道理讲述得这么诗情画意也就不足为奇。


这本书一行禅师专门讲述了纯净的爱


释然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具体的问题,都不能马上找到答案。经常自己思索,或和朋友交流,但心底总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看了一行禅师的论述,突然感到释然了,原来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很喜欢看一行禅师的书,娓娓道来,体会人生的哲学。文笔很好,有说服力


第一次接触一行禅师,看了他的书觉得很舒服,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城市,有这样一本书能平静很多!


一行禅师的智慧,如果不了解,还真是遗憾。书很精美


一行禅师的作品,这是我很喜欢的书,自己读了觉得好又买来送人,推荐!


这是买的一行禅师的第三本书了,每看一部都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


南亚文化和中国文化还是有差别,从禅师的讲解感觉南亚的文化的见地是很透彻,很易懂的,而且视角不同,看后收益匪浅,还在学习中,一行禅师的文章太棒了


一行禅师的书买了有几本了,反复看了好几次,感觉内心充盈,谢谢禅师


喜欢一行禅师的书,插图很有感觉


一行禅师的书我几乎都买了。大师用浅显的事例阐述深奥的道理,亲切,温暖,娓娓道来。不论修行与否,都有益。


一行禅师的书几乎都买回来了,学习中..


一行禅师的作品很喜欢,但也不能局限在他所说的东西内,一切都是活的,变化的。


原来禅师也曾经爱过,原来他的初恋是如此纯净和美好。这样一份大爱,却完美地融入到了生命之中,转化为滋养、支持着自我的河流。


喜欢一行禅师的书 可以学到很多哲理


好看的一行禅师的书


一行禅师的书很值得看


和一行禅师学智慧


一行禅师系列书籍都很好


很喜欢一行禅师的写作风格,行文中不乏实相的显露


一行禅师的大多数书籍都非常好,大力推荐!


不用我说,喜欢一行禅师书籍的人,你们懂~~


此时看到一行禅师的这本书,很是欣喜


喜欢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的文章总如一道清泉婉婉而来,浸入人心。


一行禅师的粉丝,很喜欢他的作品!


我觉得一行禅师是温柔治愈系的,看了禅师的文章,我顿感缠绕自己的痛苦神马的,都是浮云,都是浮云……


“一天,我注视着燃烧着的香。香烟从顶端升起,在空气中划出很多优美的形状。它就像活的,真

的在那里。我感到一种存在、一种生命。我静静地坐着,体会着我自己和这支香的“我”。

香烟继续袅袅上升,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状。我欣赏着它,用左手去抓它。香燃尽的最后一刻格外

美丽。”

一行的像一个超凡脱俗的诗人。喜欢看他写的东西,感觉这才是一个出家人的感受,他介于凡人和

神之间,他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把我们

带到了他的世界,那里鸟语花香,海天一线,走在路上都能感到花香满径。


当下的每一分钟,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一分钟。这不是一种口号,经过禅师的阐释,你会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事实。那些痛苦都是没有必要的。


与生命相约,与一行大师相约,体味人生的境界。


初恋三摩地、般若之心、与生命相约,慢慢体会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被指引,一颗心的修正需要高人指点,与禅师一起修心,体悟生命的意义。


看到第一部分“初恋三摩地”,真的被禅师与年轻的比丘尼的纯真感情感动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初恋,大概初恋都是这么美好的吧!


平淡的语句,透露了禅师生命的豁达,很有感触。


非常喜欢禅师的文字风格,涓涓流水,就像是一位博学的智者在我们耳边讲故事一般。如沐春风的阅读感受,真是好久没有过了,大爱啊!!!
不知后续还有没有新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