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的盲肠

王题 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作者:

王题  

页数:

244  

Tag标签:

无  

前言

战国时期,列国中的显学是儒学、墨学,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墨家集团不见了踪影,墨学无人传承,一门在战国二百年间轰轰烈烈展开的大众学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都感叹墨家的资料太少,连墨子这个人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 具体而言就是:《史记》写孔子师徒,用了15000字;写孟子用了240字;写墨子,用了24个字,也就是一句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中实属蹊跷,在一个社会中如此轰轰烈烈存在过的一群人物和一段历史居然被消灭地干干净净。这就令我们怀疑历史被人做了手脚。与其他诸子百家连篇累牍的记载比起来,司马迁的做法真是厚此薄彼。是司马迁有意冷落墨子,还是手头确实没有墨子的记述材料?或者两者兼有?我们只好从墨子的生平活动中去找答案。 两干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某一天,一名墨家子弟自千里之外的越国赶到鲁国,求见了自己的恩师墨子。这名墨家子弟是公尚过,他这次返回鲁国是因为受到当时的越王朱勾的委托,来请自己的老师墨子去越国做官。越王朱勾想以五百里土地的封赐,换取墨子为自己效命。 越王朱勾是卧薪尝胆的主人公,越王勾践的曾孙,此时的越国刚刚被强大的楚国打败,朱勾正在寻找报仇雪耻的方法,他对墨子的邀请多半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前不久墨子刚刚成功地阻止了楚国发动的另一场侵略战争。那是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在有记载最早的兵棋推演中,墨子行有余力地击败了能工巧匠的代名词鲁班,从而打消了楚国攻灭宋国的念头。 而此时,面对越王的一番盛情,墨子淡然回答:“如果越王能听取我的意见,实施我的主张,那他只需给我温饱,和其他大臣一样就行,不必要分封之类的;如果越王不能使用我的主张,我去了只能是让我出卖道义。” 王的盛情被墨子挡在了门外,错在越王,因为他不知道,墨子不希图高官厚禄,和楚国也没什么仇怨。他只是在贯彻自己的理想。 墨子的理想,初中生都能说得出,是“兼爱”和“非攻”——大家相亲相爱,谁也不要打谁。而他推行这个主张的现实手段,是组织帮会。 在阻止楚国攻宋的时候,真正阻止楚王的不是墨子本人的守城技术,而是三百个已经学了墨子守城技术的弟子已经去帮助宋国守城的事实。这足以抵挡一国大军的三百弟子,就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帮会,而墨子是他们的老大。 那三百人,是随时准备赴死的。 这并不是开玩笑,《墨子·鲁问》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子墨子。子墨子日:“子欲学子之子,今学成矣,战而死,而平愠,是犹欲粜,耀售则愠也,岂不费哉!” 鲁国有人,让儿子跟墨子学本事,结果儿子却战死沙场。这个人责怪墨子,墨子却说:“你让你儿子来学本领,现在学会了,打仗打死了,你却怒气冲冲,这就好比准备卖粮,粮食卖完了,你却生气了,岂不荒唐?”可见对墨家人来说,生命就是学费的一部分。 不光生命,钱财墨子也不放过。墨子一个出色的学生耕柱子经墨子推荐,在楚国做官。几个师兄弟去看他。他非但没怎么好好招待,连饭都没让兄弟们吃饱。几个小兄弟憋了一肚子气,回来和老师告状,说耕柱子在楚国当官有什么用,我们几个不远千里去看他,连招待都不好好招待。墨子说,不能这么判断。果然,没几日,耕柱子托人送来一笔钱,还附上一封短信,说,我出力不够,实在惭愧,这点钱您看着用。墨子对那几个学生说:看,果然不能轻易下结论。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日:“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日:“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日:“果未可智也。” ——《墨子·耕柱》 要钱又要命,还真是个标准的黑社会老大。 然而墨子这些要求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快快乐乐地活着,为此他不光让手下冒险,自己也是带头填命。赚来的钱也不为自己花,史载墨子成天粗衣草鞋,没享受过什么。 说回前头,墨子和墨家是这么一群好人,可为什么要被封建统治者封杀呢?还是要看他们的思想,先人著书简单明了,将《墨子》一书中的几个章节题目复述一遍就是什么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等。从这些题目表面上看,大多没什么不妥,至于“尚贤”可能还是帝王孜孜以求的。 可其实问题恰恰就在这个“尚贤”上。作为大思想家,墨子早意识到,百姓经济上的穷困、窘迫,与政治密不可分,于是墨子将自己平民化的经济观点,延伸到了政治领域。就墨子喊出了在任何时代都极具震撼力和冲击力的声音: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尚贤》 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尚贤》 简单明了:从天子宰相到村长保长,一律选贤能担任。——敢问皇帝不封杀你封杀谁? 于是墨子的学说寂灭两千年,中国历史上也再无一个如此这般能为毫不相干的受苦人眼都不眨就赴汤蹈火的侠义帮会,墨家成了天鹅最后的绝唱。此为中华之不幸。 中华之幸者,两干多年后一群年轻人以同样的精神奋战二十八年,为天下受苦人打出了一个新中国。

内容概要

  本书是讲述帮会史的一册。仗剑天涯,打马江湖,武侠的世界在电影小说中,带给我们的永远是洒脱豪爽。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江湖又在哪里?《时尚历史·历史的盲肠:帮会江湖》稿或可带你进入一个历史的江湖——帮会。然而,帮会在任何朝代都是和非法等关键词紧密相连的,但重要的是当当时的“法”不再具有正义性合理性时,当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之时,帮会就可能成为新朝代的温床。

书籍目录

代序 天鹅之绝唱
莫学游侠儿——流氓帮会篇
匪事——略说古代流氓帮会
匪魂——流氓帮会的精神
侠义
祖师
文身
叫诨名
穿异服
匪律——流氓的行话与行规
唇典
陋规
划地盘
吃讲茶
讹诈
行骗
打手
流氓的盛宴——政治流氓与流氓政治
四海之内皆兄弟——帮会篇
一派溪山千古秀——洪门的前世今生
生为逐鹿来——洪门的起源
三合河水万年流——洪门的各种规条禁忌
平生不识陈近南
武功实难全——天地会与林爽文起义
男儿知何处——司徒美堂与洪门的归宿
由互助组织到黑社会——青帮小谈
水手的家园——青帮诞生
“元明兴礼,大通悟觉”——青帮的传承
莫到琼楼最上层——青帮的皇子兼流氓
红花白莲藕——会党拾零
莫愁无知己——会党的发展
古代保险业——父母会
自开自落小刀会
救世主的许诺——中国教门
从天师道到摩尼教
被视为“邪教”的道教与道教异端
被视为“邪教”的佛教与佛教异端
被视为“吃菜事魔”的摩尼教
白莲五十年一反——白莲教始末
龙华三会愿相逢——民间秘密教门的信仰
无生老母崇拜的演变
“天盘三副”说的形成
……
范冉也羡石崇富——丐帮探微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除了设赌局以骗财的以外,以美色设局骗人的更是所在多有。唐传奇中就有许多这类故事,想必都是以生活为本。到了宋朝,徐士鸾《宋艳》之中曾记一段更为真实的经历:说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吴人沈将仕携金数万到了京师,交上了郑、李二小生为朋友,“一饮一食,三子者,必参会周旋。”某曰,三人同游野外,经过一片池塘时,见有一些仆人在洗马,看见他们过来,都垂手请安。沈将仕很惊异,“以为非所应得”。郑、李两个解释说这是故人王朝议的家仆,认识我们俩,故有此态。三人又前行数百步后,李生对沈说,与其信步浪游,泛泛无所归宿,倒不如就骑上王朝议的马去拜访他,他过去在大郡做地方官,家资殷富,有多姬侍,又喜宾客,现在养老在家,卧床养病,“诸姬悉有离心,而防禁苛密。幸吾曹至,必倾倒承迎,一夕之欢,可必得!”郑生也在一旁怂恿。沈将仕果然心动,便随他们一起返回池塘边,只见那些人马还在,郑生开口唤过,三人一一上马。仆人唯唯,请问去往何处?李、郑二人说就去拜认你们家主人。“遂朕镳并辔,转两坊曲,得大门,门内宅宇华邃”,果然气派。仆人行先人内通报,过会儿出来道,王朝议闻有客人造访,“喜甚,但久病倦懒,不能具冠带,愿许便服相延”。果然,一个“哀翁”出来迎客了,“容止固如士大夫,而老态殊甚”。揖座东轩后,王朝议吩咐摆酒席,虽说“不甚腆饫,皆雅洁适口”,唯酒过三巡,王老“忽嗽且喘,喉间淡声,如锯不可支梧”,便打招呼说不能尽东道礼仪了,请郑生代替,自己先去小歇一下,俟服药后再出来陪客,沈将仕颇觉失望,“步于外,将舍去”。忽然听到一间厅堂里传来女人的喧笑和掷骰子声,便循声前往,“自屏隙窥之”,但见“明烛高张,中列巨案。美姬七八人,环立聚博”。而李生径入,和美人们随意调笑,看得“沈神志摇荡,顿足曰:‘真神仙境界也,何由我预此胜会乎?’在一旁陪同的郑生马上说,这些女人都是王朝议的侍妾,王朝议正在小寝,“恐难与接对”,你不比我们是熟人,彼此无间,沈将仕再三恳求郑生,自称随身带有许多钱,只要能进去参加,输光亦无所谓。郑生拗他不过,“逡巡乃人,睢盱侦伺”,探头探脑如做贼一般,“良久,介沈至局前”,真是充满了神秘感,更令沈如闯入瑶台仙境。那些美人也真会耍“标劲”,个个做出不胜骇异状,“咄曰:‘何处儿郎,突然到此?”’郑生忙为解释:“吾友也。知今宵良会,愿拭耳目。”于是美人们一面取酒满酌奉上,一面关照小丫环“伺朝议睡觉,亟报”。“乃共博,沈志得意逞,每采辄胜,须臾得干。诸姬钗耳首饰,为之一空”。而“沈心不在赌,索酒无算”。最后有一个输得最多的美姬拿来一个空樽,说是要做“孤注一决”,沈将仕正昏昏然,信口答应,哪知这一“决”便输了,而“空樽”翻转,里面尽是金钗珠宝,一一计算,不仅沈将仕先前所赢的全得归还,“又探取腰间券尽偿之”。稀里糊涂地还没有搞清是怎么回事,忽“闻朝议大嗽,索唾壶急。诸姬推客出,奔人房”。三人意兴杳然地向王老告别,王老不知道刚才发生过的事,还约他们过几天再来玩。当晚沈归邸后,“卧不交睫,鸡鸣而起”,首先去找郑、李二人,没影儿了。“遽走王氏宅审之,空屋无人。询旁舍居者,云:‘素元王朝议者,畴昔之诳,有恶少年数辈,仰平康诸妓,饮博于此耳。’始悟堕奸计。是时钱袋空空如也,而郑、李不复再见踪影”。在以美色为骗局者之中还有以女性婚嫁行骗的。这种行骗方式,在旧时的中国南北地方均广泛存在。对于这种行骗方式,上海把它叫做“放白鸽”。据说,是因“豢鸽而放,必裹同类归来,获利数倍”而名之。据葛元煦《沪游杂记》卷二《放白鸽》载:“近有以人为鸽者,如来历不明之年轻妇女,或售卖自身,或人人室。不匝月间,非卷资遁逃,即诬控拐逃,使买主人财两空。”北京则把这类事情称做“放鹰”或“打虎”。

后记

在内心深处,总觉得,时尚是一种生活,或者确切一点,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历史,这不是单薄的我谈得起来的,我只是喜欢穿梭在琐碎的记载中,寻找我热爱的那些个人的可能的生活细节,因为我总想穿越到他们身边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记得一个朋友说过:单看史书的话,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功业,或者说大事年表。好的史家多多少少能给我们看到一点人的个性,而官修历史之后,渐渐地,连个性都看不清楚了,于是古人就显得平面,显得遥远,显得除了做大事之外,就没有别的生活。也因之,叫人感觉不能亲近。所以她喜欢从各路资料最微小的细节人手,搜寻历史及历史中人的“个性”,甚至是他们的“表情”,因为古人是在“生活”而不仅仅是在“建功”。 能够留在纸上的历史中人的生活,在他们那个时期未尝不是一种“时尚”,而在今天,有些只是故纸堆中的一声轻叹,有些我们还在同样或别样的“时尚”演绎着。 比如我们平常使用的名片,战国时期就有了,那会儿称谒,主要写名字以及介绍文字。到东汉时改称“刺”,材质还都是竹木片之类,也就是这时起,有人开始添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峰,名日“爵里刺”。而且还有了固定的格式。比如朱然墓中出土的“朱然谒”,长24.8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是经过抛光的木板未加髹漆,靠右侧近边处有行小字,“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阳朱然再拜”。 于是热爱三国时代的我翻着《三国志·蜀书》不厚道地想,刘备定蜀,掌军中郎将董和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二人地位相当。那《董和传》的记载“……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就可能有这样的情景出现,董和为一件事找诸葛亮商榷,但是一直没达成共识,于是接二连三地找诸葛亮,诸葛亮实在被纠缠郁闷了,闭门不见,于是董和向诸葛亮递刺,诸葛亮觉得不好意思,于是退还董和的刺,两人继续纠缠。 而到章武元年,丞相诸葛亮,如果他足够自恋,他的刺就可以是“丞相武乡侯录尚书事领益州牧琅琊诸葛亮”,但是这样帅气的刺,递给谁呢,昭烈和后主么,似乎又不合人情。于是浮想联翩地翻着书,在《许靖传》中发现这样一句:“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大约这诸葛丞相的刺,也只有许靖大人有幸收藏了。 到了唐宋,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名片也有了新的变化,宋人洪迈说“国朝官制,沿晚唐、五代余习,故阶衔失之冗赘”,并举出李端愿长达四十一字的头衔——“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使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这要是在今天印成名片,该是怎样的一种壮观与为难。然而这样长的头衔在唐宋并不稀罕,因为这不过是唐宋官僚制度发展的一个副产品罢了。 从名片可以到人,可以到一种生活细节,还可以到一种制度,到社会发展。我喜欢这样的细节,喜欢诸如此类的联系,喜欢搜罗各种的历史生活,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时尚。 于是和我的作者们“献可替否,共为欢交”,渐渐地有了一个思路,最后由这些真正有爱又有才的作者们,将这些细节一一展现出来,于是就有了“时尚历史”这样一个书系。 在此,我特别感谢这些可爱的作者们。 我期待作为读者的您会喜欢这套书,因为我真的很喜欢。 刘玮 2011年3月


编辑推荐

《时尚历史•历史的盲肠:帮会江湖》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的盲肠 PDF格式下载



整套书都很适合有时间的适合当做小品慢慢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