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英口译

王斌华,伍志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

王斌华,伍志伟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汉英口译”是翻译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之一,《汉英口译》是翻译专业本科口译系列教材之一。 口译课程可以口译技巧为主线,围绕短期记忆、口译笔记等技巧展开教学,也称“交替传译”;可以口译主题为主线,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口译专题展开教学,也称“专题口译”。除此之外,国内口译教学还必须解决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汉译外是口译的难点所在,汉英口译往往因汉语的“语言特殊性”(language specificity)及汉语与英语之间较大的差异而导致口译转换的困难;另一方面,相对于口译对译员双语能力的高要求而言,国内翻译专业的学生往往8语(英语)水平仍有差距,A语(汉语)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提高。有鉴于此,与上述两类课程不同,“汉英口译”课程以汉英口译转换技能为主线,通过汉英对比的方式,围绕汉英口译的规律性技巧和汉英口译的常见难点展开教学。 本教材的教学目的为: 1)帮助学生掌握汉英口译的基本规律和常用技巧,学会应对汉英口译的难点。 2)帮助学生熟悉我国基本国情和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的概念理解和英语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在透彻理解汉语原意的基础上用英语灵活表达的能力。

书籍目录

编写说明教学建议第1单元 汉英口译导论第2单元 从声调到语调第3单元 从意合到形合第4单元 从主题到主语第5单元 谓语的确定第6单元 汉英句法转换第7单元 动态表达与静态表达第8单元 主动表达和被动表达第9单元 比较句式的汉英转换第10单元 否定句式的汉英转换第11单元 语篇衔接手段的汉英转换第12单元 逻辑连贯手段的汉英转换第13单元 口译中的语体及语域第14单元 模糊信息的处理第15单元 文化含义词的处理附录1 “篇章口译练习”参考译文附录2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语言与民族文化心理及思维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转换还要注意文化心理层面上的转换。  A.中国人重直觉与意象的特点vs.西方人重理性与逻辑的特点  中国人的语言文化心理在汉语中主要体现为:汉语一般表达比较笼统;汉语表意较模糊;汉语强调篇章的整体结构,讲究起承转合的完备性;汉语注重对称平衡,如频繁使用对仗修辞格和四字词组;另外,汉语重意象,注意言外之意的传达,而并非对所有意义都加以言表。  西方人的语言文化心理在英语中主要体现为:英语中的表达倾向于具体;英语表意倾向于准确;英语强调篇章句式结构的严谨另外,英语重形式,意义往往形诸言表。  B.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抽象、重综合的特点vs.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的特点  正如翻译家傅雷(罗新璋,1984:694)所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  汉民族重悟性,即不凭借严谨的形式进行分析,而是根据主观的直觉,从逻辑及上下文中“悟”出关系来,因此语言简约和模糊。汉民族的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主客体统一,主张“万物与我为一”。汉民族的主体意识很强,在语言中的一个典型体现便是,使用大量的无主语句和主语省略句。  西方人的哲学强调主客体对立,物我分明。英语的语言形式严谨,句子结构和成分可以分析得很清楚,乃至词语的词尾变化都有其形式规则。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分为语言能力、笔译能力、口译能力、学科素养四大板块,其编写紧扣翻译专业培养目标,力图区别于传统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突出“翻译专业”特色。教材以提高翻译能力为导向,注重夯实学生的中英文语言功底,培养基本的翻译意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英口译 PDF格式下载



基本上能从汉英语言差别的角度给口译做一些指导,里面的一句多译对提高口译能力很有帮助。只是书太脏了!


为了学口译买的,挺实用的。


符合口译员的心声啊


很实用的一本书,价位也还可以


质量好,速度快,给孩子买的。


正版图书,谢谢。


让我收益好多,继续学习中


汉英重在转化信息,坚持练习


书不错,是的推荐!美中不足的是翻译技巧的讲解有点匮乏


没有整本书的光盘


物流很快,但包装不好,都很皱 书还没看,暂不评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