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与世界大走向

第一财经日报 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第一财经日报 编  

页数:

3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无论人类有多大力量,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地球是圆的:而且它每时每刻都在旋转。 这个事实提醒我们,世界总有一面,你不曾看到。或者说,你看到的,只是小小的、窄窄的一面。 而且,那些看到的,往往会阻碍你体验一个更大的世界。 这个逻辑又提醒我们,重要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不是对外炫耀或指责,而是对内反思。 我们,我们中国,只要一提到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和鸿篇巨制的叙事、浩浩荡荡的进军、改天换地的使命关联在一起。 然而,不知不觉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对于我们拥有的力量,无论个体的还是整体的,实体的还是资本的,我们是否过于自信,过于乐观,一部分人甚至过于骄矜与轻狂? 我们有没有经常反躬自省——力量的膨胀是否代表了可持续的价值,和幸福快乐是不是同义词?力量的取得和扩张,消耗了多少有形和无形的资产、今天和明天的储备?为什么力量的增长,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抱怨和对立? 每个利益主体,从个人到组织,都会追逐某种力量。而财富、名声和权势,则是力量的一般等价物。

作者简介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是中国第一份市场化的财经日报,由中国三大传媒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作为中国财经日报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第一财经日报》以“对时代负责”作为价值理念,坚持权威主流、专业负责、理性大气、贴近市场的编辑方针,已密集覆盖中国主要经济带和重要商业城市,成为中国备受读者信赖的财经日报。第一财经(CBN)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种最完整的财经媒体集团。目前拥有:第一财经电视、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广播、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并积极探索数字媒体业务和金融商业信息服务业务。致力于打造具有公信力和强大影响力的全媒体金融与商业信息服务集团。

书籍目录

前言 责任立己制度立国 秦朔 第一财经传媒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第一篇 领袖·卷首 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孤军前行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中美应合作 布热津斯基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第二篇 中国·改革 第一节 前瞻·新十年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自主创新、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 迎接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十年 周瑞金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现代性追问:增长为谁? 秦晓招商局原董事局主席 通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 宋晓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保障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是现代社会重要标志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 第二节 改革·治理 农民工市民化将创造“消费巨人” 蔡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2011年的期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 迟福林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会副会长 “十二五”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三个要点 许善达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解决半截城市化 王小鲁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生育政策调整已至少滞后十年 王丰 清华一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谋划好2011年中国“政改”路线图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经济转型的核心是金融转型 潘英丽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2011:冀望土地和国企改革突破性进展 周天勇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第三篇 中国·经济第四篇 世界·经济第五篇 世界·格局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应该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的“主角”。政府应尽心尽力为“主角”演出创造环境和条件,包括促进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制定实施激励创新的经济政策、提供透明开放的产业政策和信息等。这些都是政府应提供的公共产品。加快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未来几年,社会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努力扩大就业,鼓励全民创业。注重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启动农村市场,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尽快形成较为完善、城乡统一的国民教育服务制度、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加快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相关改革。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在后危机时期推进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共识和重要手段。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要利用这个倒逼机制,加快相关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之路,不仅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而且涉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的变革。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推动者、政策提供者和监管者。把二氧化碳排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加以考核。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和考核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和立法,如能源法、碳税、碳交易、环境金融制度、低碳产业政策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理顺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碳排放交易,建立和发展碳排放市场。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主体。应积极鼓励企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技术,尤其应扶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社会,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比起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有些逊色。经济体制改革最忌讳的就是孤军前进,缺乏相应的配套。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政治体制改革也算是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现在很清楚,亚洲和西方一起正在成为世界的中心——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等领域。这也意味着中美两国的关系更重要了,但也更复杂了。美国对中国不应该是对抗的。双方产生巨大的敌意既不符合美国,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布热津斯基 美国著名智囊、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令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初始条件的一种东亚发展模式的变体。但这种发展模式现在已经耗光了大部分潜力。中国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如不进行痛苦的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就有可能戛然而止。  ——余永定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席未来20年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只有两个:中国的城市化和发达国家高技术的扩张。中国明确的城市化战略,能够推进稳定扩大内需、防止资产泡沫和抑制产能过剩,是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中长期政策的重要结合点。  ——刘鹤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对于我本人来说,预测2011年的经济,答案必定是黯淡的,既难寻上升之潜力,又充斥着下滑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欧美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复苏,而当这些传统出口目的地一蹶不振之时,亚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又能增长多久?  ——斯蒂格利茨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2010年,一个秘而不宣的经济秘密再次得到了大力证实:大多数国家都在有意无意地推动各种形式的产业政策。问题在于,政府如何定义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又如何规划实施相关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呢?产业政策怎样走出迷宫?  ——林毅夫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编辑推荐

《中国与世界大走向:全球思想领袖百人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与世界大走向 PDF格式下载



感觉还不错,读了受启发


第一次**当网买书,货到付款的,非常有效率,昨晚买的今晚就收到了、支持下。


印刷精美,好好学习


老公爱看的书籍类型,还没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