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
2011-4
中国经济出版社
沈国权,林小芳 著
243
无
《光荣与梦想:斯大林体制和民族国家的现代抉择》通过对十月革命的原因、苏联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苏联体制形成、苏联体制存在的问题、现在民族国家进行了详细地论述;通过分为不同的时期,对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取得各项事业的最终胜利;只有与时俱进,只有改革,国家才有出路!
前言斯大林及其体制之厄
第一章 战争与革命
一、时代的主题
二、帝国的困境与任务
三、战争的“卡夫丁峡谷”
四、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第二章 列宁的遗产
一、十月的选择
二、双刃剑——战时共产主义
三、退一步,进两步:新经济政策
第三章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一、生存还是死亡:社会主义的独唱
二、浮出水面的斗争
三、斯大林:在击破反对派中崛起
四、“花布工业化”与“直接工业化”的博弈
第四章 从“扶木犁”到“原子弹”
一、现代化的路径
二、举世瞩目的快速工业化
三、毁誉参半的全盘集体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平衡木上的独舞
一、官僚主义的政治阴影
二、无产阶级专政抑或专制集权主义
三、经济奇迹:硬币的两面
四、傲慢与自负
第六章 前世今生
一、从“斯大林时代”到“后斯大林时代”
二、“原罪”之惑
三、盖棺难以论定
?七章 殷鉴不远
结语 光荣与梦想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只有联合的欧洲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已经达到其发展的顶点并变成为反动的因素,它在无产阶级的冲击下局部崩塌,在这种条件下,单独一个国家有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对此,克拉克·蔡特金认为,即使苏联完全断绝同世界市场的关系,苏联依靠本国的力量能使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地胜利向前发展,因为苏联拥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两个因素,那就是辽阔的国土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自然财富,对一切国家工业发展都具有决定意义的各种原料。1924年4月开始,斯大林发表了《论列宁主义基础》、《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等著作,系统阐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托洛茨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不断革命论”等思想展开了批驳。斯大林指出:“从前认为革命在一个国家内胜利是不可能的,以为要战胜资产阶级就必须要有一切先进国家内或至少要有多数先进国家内无产者的共同发动。现在,这个观点已经不合乎实际情形了。现在必须从这种胜利是可能的出发,因为各种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帝国主义环境内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跃进性,帝国主义内部那些必然引起战争的灾难性矛盾的发展,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使无产阶级在个别国家内的胜利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俄国革命的历史已经直接证明了这一点。”①按照托洛茨基的理论,如果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迟迟不能发生,那将怎么办呢;那岂不是只有一个前途,即苏维埃政权只有在同农民的矛盾中“苟延残喘”或在等待世界革命中“连根腐烂”。他认为:“革命获得胜利的国家的无产阶级既然已经巩固自己的政权,并领导着农民,就能够而且应当建成社会主义社会。”②托洛茨基之所以提出“不断革命”论,之所以不相信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根源不仅在于他不相信农民运动具有的革命力量,而且还在于他不相信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和本领”。
《光荣与梦想:斯大林体制和民族国家的现代抉择》是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成果之一。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