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空间经济研究

梁琦 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2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梁琦 编  

页数:

221  

字数:

212000  

内容概要

2011年7月2—3日,由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发起,中山大学、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主办、《经济学(季刊)》杂志社协办的“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召开。18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中山大学,在大会上共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展示了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新成果,这是中国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空前的盛会。
梁琦主编的《空间经济研究: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论文选》主要内容包括:专利保护、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环境管制下南北区位投资份额、消费份额与污染总量分析等。

书籍目录

专利保护、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
环境管制下南北区位投资份额、消费份额与污染总量分析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
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
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s and the FLQ Formula:A Case Study of
Finland
When Are Cities Engines of Growth in China?Spread and Backwash
Effects Across the Urban Hierarchy
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综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85年间,政府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向工业部门转移了共计5430亿元的农业剩余。由于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相对而言,城市居民从工业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益处。因此,以农业补贴工业的模式仅仅依靠扭曲的产品价格体系还难以长期维持,必须从制度上阻止劳动力要素从相对受损的农村地区向受益的城市地区的自由转移。于是,一个必要的措施就是严格的户籍制度的管理,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而户籍制度正是城乡分割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此外,人15多、农村土地少、城市资本少的现状也使得城市部门希望实施城乡分割的政策。只有这样,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才不会涌入城市,加剧城市中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失业或隐性失业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上述导致户籍制度产生的理由似乎已经不再成立。但是,原来的赶超战略结合实施已久的户籍制度产生了城市与农村两大利益群体。城市是受益者,农村是受损者,城市作为既得利益者希望继续借助户籍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解释和Lipton(1977)、Bats(1981)等人所指出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谈判地位和政策影响力上严重的不对等是一致的。杨涛和蔡昉也认为,在政府放弃了赶超战略之后,城市居民仍然给政府施加了压力以保持其相对福利水平不下降(Yang和cai,2000)。此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实施的经济分权模式也是导致城乡分割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在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都片面追求以GDP为指标的经济增长速度,因而对于更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工业发展更为关心,忽视了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农村的建设。其次,在现有的分权体制下,地方的利益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更为相关,因此地方政府更多地考虑本地利益,而不是全局利益。于是,城乡分割这种被认为有利于城市居民而但对总体经济发展有所损害的政策易于被地方政府所采纳(陈钊、陆铭,2008)。最后,在经济分权下,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目标,更倾向于维护在当地投资设厂的资本拥有者的利益,忽视劳动者(特别是不拥有本地户籍的外来民工)的利益。即使是城市对户籍制度有所放松,也往往是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或对城市居民的整体利益的考虑。


编辑推荐

《空间经济研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空间经济研究 PDF格式下载



好贵,而且没有介绍。买回来才发现是一本论文集,而且是2011年的一本论文集,不厚,感觉被欺骗了。但是梁老师的学术功底还是很强的!我打分低并不是因为论文的质量差,而是因为论文的时效性、论文的数量和本书昂贵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