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
2012-11
中国经济出版社
任保平,何爱平 主编
277
267000
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需求约束,这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城乡购买力严重失衡。虽然政府采取一系列启动需求的政策措施,但明显收效甚微,实施的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出现这种结果的主因在于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决定了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差别和特殊性。任保平和何爱平主编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9》基于这样一个视角,提出一个衡量中国城乡购买力平衡与否的标尺,并基于1991—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乡购买力的现状,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城乡购买力仍处于失衡状态,同时仍有诸如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方式的差异、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等因素制约着城乡购买力从失衡走向均衡。
中国城乡购买力:由失衡走向平衡
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分行业的经验研究
基于AIDS模型的中国城乡消费偏好差异分析
生产风险、资金约束与农户的新品种采用行为——基于陕西三县的经验分析
作为隐性补贴的市场分割:理论与经验证据
“创造性毁灭”视角金融发展、技术吸收与研发——来自1985—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的证据
父母培训对贫困农村女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视角
要素投入、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产品相对价格波动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研究
房价水平、交通成本与产业区位分布关系再考量
人口红利变化的规律、测度及其影响
中国性别结构失衡、搜寻匹配和婚姻推迟:理论与实证
中国高技术产业行业效率测度与分解:1999—2009——基于共享投入关联DEA模型
风险约束、市场深化和产权结构的动态演变
另外一些文献(王小龙、李斌,2002;陆铭等,2004)则从地区间策略性分工的角度阐释了市场分割的形成,他们注意到,为了提高自己在未来分配分工收益的谈判中的地位,落后地区有可能选择暂时不加入分工体系,市场分割是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利益博弈中理性选择的结果。皮建才(2008)进一步从发达地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市场整合的成本和收益,研究指出,地区收入差距是阻碍市场整合的决定性力量,正外部溢出效应是推进市场整合的决定性力量。正是基于地区差距可能阻碍市场整合的这一洞见,范子英、张军(2010)进一步从转移支付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显示转移支付能够显著地带来国内市场整合,这是因为转移支付使得落后地区分享了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好处,从而改变了其分工策略。然而,在如上的几篇文献的模型中,一个共同的假定是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先验划分。一个值得进一步深究的问题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达地区为什么发达,落后地区为什么落后呢?从转型的事实来看,这和地区的所有制结构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促使我们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进一步挖掘市场分割的动因。 在为数不多的涉及所有制结构和市场分割的文献中,白重恩等(2004)认为,通过建立地区间的竞争壁垒,地方政府可以保护国有企业和高利税率的企业。然而,白重恩等(2004)的文章中,主要从政府在对国有企业的保护中获得个人好处和政治利益的角度阐释了国有企业与地方专业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尽管国有企业可能确实能够给政府官员带来这些好处,但是如果不考虑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在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福利承担功能,很难全面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也难以解释市场分割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广泛性和差异性。因此,从国有企业的效率和隐性补贴角度考察能够更好地对文献进行补充,而其选用的计量指标也需要进一步合理化(陈敏等,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