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主新论

刘永佶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刘永佶  

页数:

507  

字数:

406000  

前言

  民主,是人类近二三百年的“老”话题,在中国也谈了一百年。本书之“新”,在于从主体、性质、权利、运动、制度、体制、机制等对民主做了新探讨和论说。  民主作为一个范畴,提出来的时候是相对于西欧各国的君主而言的。其“君”,是刚在部族联盟中削弱内部领主贵族势力,扩张兼并周边部族形成初级集权专制的国王。中国人以自己对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对诸侯国君的称谓,译之为“君”。君主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八百余年,秦汉大一统后,变君主为皇主, 实则官主。而欧洲到公元五世纪才进入封建领主制,领主取代奴隶主成为新统治者。按中国人的术语,欧洲的领主(也仿中国周朝体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级) 即“君主”,而大国的国王实行的集权专制已实破封建领主制,其政治应是介乎君主与官(皇)主之间的“王主”,但这个时期太短(不过三五百年),就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改变。民主是曾与国王结盟并为之提供兼并和专制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提出的,其“民”即“君”(国王和领主)之外的所有民众,由民来主导政治取代君主专制。这是一场大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也是革命运动制度化后的统治者,他们以财产所有量为由坚决不给大部分革命运动参加者政治权利。这样的制度,虽以“民主”为旗号,但取消了绝大多数人(包括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及另一半的男人中十分之八九)的政治权利,实则“资主”、“财主”,而非民主。只有资主制度下那些没有政治权利的人展开的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才是现代的民主。从英国“宪章运动”拉开民主序幕,大约一百多年才争得不分性别、不受财产所有量限制的普选权利及其他政治权利。现在西方国家的政治,是资主与民主的矛盾体,其中资主占主导。  ……

内容概要

  中国是因西方资主势力的扩张侵掠而步入近现代的。儒家的历史观无情地被打碎,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以西方的历史观来解释中国社会和历史。他们不仅接受了外来的“民主”思想,也将中国旧有政治制度称之为“君主”,忽略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孙文天真地以为废除了满洲小皇帝的“君主”,就完成了革命。孰不知,去掉了皇帝的官主才是中国进步的主要障碍。陈独秀倡导毛泽东领导的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民主运动挽救了中国,并建立了初级民主制度,才有了现代中国的独立发展。官主被削弱,但未退出历史,而以西方观念对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在中国消失的“君主”和封建主义的批判,又未能实质性触及官主及官文化。官文化改换术语继续于保留下来的行政集权体制,支配一些人的观念和行为,该体制的既得和欲得利益者干扰、反对以民主法制对政治体制的改革,造成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矛盾,阻抑现代化。只有克服这股反民主势力,中
国才能进步、发展。

书籍目录

导 论 民主:中华民族现代化的要求与保证
 一、民主是现代化的主旋律
 二、民主是21世纪社会变革的主题
 三、中国革命的核心是以民主取代专制
 四、以民主为原則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第一章 民主: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体并主导公共权利的政治方式
 一、“民本”非民主
 二、以私有资产为根据的政治制度是资主,不是民主
 三、民主的根据是人本质的核心劳动
 四、民主的主体是自由联合的劳动者
 五、民主的性质:劳动者以个人权利派生并掌控公共权利
 六、民主的內容:保证并实现劳动者利益、人格、价值、自由
 七、民主的形式:民主权利派生和集合公共权利体系并控制其权力运用
 八、民主的主要矛盾:劳动者个人政治权利与公共权利行使机构的矛盾
 九、民主的机制:法制与社会舆论
第二章 民主权利
 一、权利是对个人在社会总体中地位的界定
 ……
第三章 民主运动
第四章 民主制度
第五章 中国的民主运动与初级民主制度
第六章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制度
第七章 民主法制主导公有制度经济改革发展
第八章 民主法制保证和促进自由文化发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以劳动者的联合对抗统治者的联合,是民主运动的实质所在。毛泽东说的这个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作了阐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响亮的口号;标志着民主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 以联合起来的劳动群众势力,反对统治者的势力,进而建立起没有剥削者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也就是民主运动及其制度化的过程。个体的、分散的劳动者,虽然人数众多,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体,也不可能“主”政治和公共事务,他们只能被少数联合成集团的非劳动者所“主”。真正的民主,是劳动者为“主”,而劳动者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成为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的主体。 劳动者的联合,还需要相应的理论、目标、组织和机制,更重要的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内部也会产生矛盾,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又是劳动者成为民主主体的新课题。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次农民起义,而且有几次甚至夺取了政权,但都没有形成民主,包括起义本身,也不是民主运动。其中原因,主要就在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没有建立新制度的目标,而其组织和机制,也是依照集权官僚制的旧套路。因此,联合是民主的重要条件,但联合并不等于民主。民主的联合,是在劳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民主制度为目标,并按民主原则创建组织,形成相应的机制,及时地调整和解决联合体中的矛盾。 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提高到工业生产的程度,并在工业生产方式中进行劳动时,才具备了组织联合的基础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概括以产业工人为主的劳动者的利益,形成民主的理论,由此而凝聚劳动者的意识。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逐步认知利益和应有权利的劳动者,经其中先进分子集合组织,成立工会或其他劳动者协会,进而成立政党,以至军事组织。在这些组织中,不断明确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形成总体势力,并通过各种斗争方式,在思想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各种阶级统治制度;在行动上为劳动者争取利益和权利,以至用合法的议会斗争或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民主制度。民主运动及其制度化的机制,就是以民主为原则,在充分体现个体利益,发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调解分歧,协调行动,在坚持重大问题决议上少数服从多数的同时,要充分照顾少数人的意见。 劳动者成为民主主体,是人类摆脱“史前时期”的标志。劳动者成为民主主体的过程,也就是不断与反民主势力斗争的过程,同时又是劳动者素质技能不断提高,并加强联合、完善组织机制的过程。因此是不断扩展和充实的,也是在矛盾斗争中曲折发展的。民主运动及其制度化进程,取决于其主体劳动者的联合,而劳动者的联合又由民主运动的理论和路线导引。


编辑推荐

《民主新论》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主新论 PDF格式下载



读了才知道中国的民主是什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