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常人物非常记忆系列-冰心一片

段海宝 段海宝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2-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段海宝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

段海宝  

页数:

212  

前言

轻吟逝水年华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医院安详辞世,享年99岁。这位杰出的女作家在文坛素有多福之称。她以惊人的才气独步文坛长达八十余年,以真、善、美为自己歌颂的主题,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她的作品使失意者得到慰安,使寡欢者得到同情,使年少者得到鼓励,同时也使伪善者感到羞惭,使粗俗者无地自容。在文坛上她宛如一个爱的使者,给人类带来光明和美好,同时驱走黑暗与丑陋。 人们送别冰心,看到她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所感到的是温柔的同时也是巨大的震撼力。悬挂的小桔灯,明亮依然,它像是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给人间盗取的火种,虽然暂时显得微弱,但却是人类的希望,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不会因微弱而熄灭,而终将以熊熊火焰成为燎原之势,用它的万丈光芒照耀着人类的心灵。这就是爱的魅力和力量!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牺牲了自己,冰心老人也用一生的感悟引导人类寻找真正的家园,因为爱的永恒,使我们感到冰心老人的去世还是太匆匆!她的才气、她的风格、她令人倾倒的修养,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冰心。因她的不可模仿,人们感到她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一、爱是不能忘记的 冰心出生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期,上帝讥笑“天朝”的狂妄自大,于是便让泱泱大国受辱于蛮夷小邦,多少强盗把中华民族践踏得凌乱不堪、血迹斑斑,中华儿女也在这样的夹缝中被窒息得达到了忍耐的顶点、死亡的边缘;痛苦和绝望让炎黄子孙在煎熬中觉醒,觉醒使他们记住了仇恨和耻辱、血泪和控诉。一个人的仇恨宛如一滴水,千万人的仇恨便可聚成湖泊、汇成江河,形成大浪巨涛,掀起了20世纪上半叶革命和救亡的洪流,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中,中华民族才又以强者的姿态宛然屹立。革命和救亡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何以“保国、保种”?但革命和救亡又是以仇恨作为他的情感动力的,虽然这种深刻仇恨是与对中华民族的大爱相辅相成的,但毕竟爱被挤到了感情的边缘,仇恨成了那个时期中华民族最敏感的神经。这种感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同样会带来深刻的灾难,“文革”中人与人之间那种冷漠与憎恶便是这种情感的又一次宣泄。 爱与恨相辅相成、相得彰显,爱之愈甚亦恨之愈切,爱与恨的相互交织勾勒出了生命的绚烂和多姿。但爱与恨却截然相反,代表着事物不同的两面;如果把爱比作阳光,那么恨就是风雨;把爱比作溪流,恨就是泥沙;把爱比作芳草鲜花,恨就是野草荆棘。爱代表事物的正面,恨代表事物的反面。不能爱就不能恨,不能恨亦不能爱,我们所谓爱憎分明,但爱才是目的,没有爱恨就没有方向,恨是通过爱来引导的。恨好像是对二座房屋的拆毁,但拆毁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营造,这便需要爱的力量。 对真、善、美的歌颂,是冰心作品恒定的主题,与当时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气氛显得不合时宜,斩钉截铁的憎恶情绪是当时作品的主调,但是冰心作品所代表的爱与良善才是整个人类的方向和根基。鲁迅当年作演讲时有这样一个题目《娜拉走后怎样》,我们今天还可以这样追问“革命胜利之后怎样呢?”“今天的人类该如何相处呢?”冰心的作品给我们做出这样的回答——爱是不能忘记的!爱是美好的天使,它不必再隐藏,不能再被遗忘,揭开羞涩的面纱,扫除封尘污垢,让它放射出它该有的光芒! 二、文坛祖母 也不知道是谁第一次以这样的称呼来称谓冰心,真佩服他敏捷的才气,这样的称谓挂在冰心的名下,最合宜得体不过!被冠以祖母的荣誉,并不仅仅是因为冰心的长寿,更是因为她作为文坛长者的宽容和鼓励的精神。她也曾是孩童,也曾是少女;后嫁为人妇为人之母。但是她作品所流淌的爱的精神更像是老祖母的亲切和宽慰,还有那经过丰富阅历之后的洞察人生的智慧。她的爱是温馨的、清淡的,她的智慧是清。晰的、令人醒悟的。宛如从干涸的沙漠中流淌出来的一湾溪水,从苦涩中挣扎了出来,却用香甜哺育夹岸的芳草鲜花。当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困顿劳累的时候,都可以在这里饮水休憩,洗除面上的尘垢,点醒心灵中的迷惘,在这里坐一坐,心灵就有了着落,心里就有了主张,似乎前方有再大的磨难,都可以一肩挑起!这条爱的河流从冰心生命的起点一直流到她生命的终点,小时候她是被爱者,她愿意永远躺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光里。母亲去世后,她便接过母亲的旗帜,让爱在她的生命里继续延续,她成了施爱者。她爱她的家人,爱她的师长和朋友,爱天下可爱的人,为了爱她几乎是摩顶放踵! 中国古代经典中有两句话值得深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乾坤两卦的象辞,乾代表男,坤代表女。冰心虽然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但更像坤卦中所说的“厚德载物”。她更多地秉承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智慧,尤其是在晚年,她的着装和生活方式都是典型的中华老太太式的,她也最痛恨那种数典忘祖的假洋鬼子。无论从哪一方面说,称她为“文坛祖母”都是地道而亲切的。 三、玫瑰的风骨 冰心身材娇小,作品又总是在歌颂童真和善良,所以人们往往容易会误会这样的人一般会和软弱相连。其实不然,所谓爱与恨相辅相成并不是一句空话,有大爱的人,必定会有大憎,她比一般人憎恶得更加分明,更加坚定。 抗战的时候,冰心为了能给当时的抗战尽一份力量,在威尔斯利女校校友宋美龄的邀请下,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参加了当时的政治活动。数月之后,冰心便看出了政治活动中的各种复杂和丑恶现象,虽是如此,但是她仍难掩她作为文人的本色。在一次和宋美龄的对谈中,宋美龄说道:“中国国民党为什么没有一位女作家?”冰心回问:“中国国民党又有哪一位男作家?”对国民党和宋美龄的不满溢于言表。所以当陈布雷盛情邀请冰心加入国民党的时候,便被她婉言谢绝了。 解放战争胜利后,身在日本的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毅然辞掉了耶鲁大学的任教邀请,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从香港绕道回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祖国怀抱,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在文革那个是非颠倒的时代,冰心一家几乎都被划成了右派,造反派硬逼着冰心说出有损周恩来总理人格形象的话,她以坚决的口气回答道:“不!”造反派恼羞成怒,便对她拳脚相加,把她打倒在地,那时候冰心已经是一个70岁的老人了。 平反后的冰心,经过丰富的阅历之后,她的思想变得日益纯熟,虽然身体老迈但却浑身正气。她身上兼备慈爱与威严两种气质,善良的人依然可以在她那里寻找到关爱,卑劣的人则在她那里感到猥亵,她还写文章以讥评时政,呈露赤心。在纷繁污浊的社会空气中,她难掩她文人的风骨,在那里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冰心柔中带刚的性格就像她一生都酷爱的玫瑰花一样,她说:“我喜爱玫瑰花,因为它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它独特的风骨。” 四、近代文学的拓荒者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大变革带来了大希望,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激情饱满的同时,人们不得不在废墟上含辛茹苦地收拾和重建,所以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之相适应,中国文坛也在这股巨浪中探索着自己的出路,包括一切旧的文学形式都应该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现,有强烈使命感的知识分子都在这里努力地探索和耕耘,冰心是这里成就卓然的佼佼者,她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并且是以一种近乎天才的形式出现的。她20岁出头便在文坛崭露头角,在《晨报》的鼓励下,她极高的天分得到了正确的引导。1919年当冰心还是一位贞静贤淑、温柔沉静的女大学生的时候,便首次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的问题小说,诸如《两个家庭》、《秋风秋雨愁煞人》、《去国》、《斯人独憔悴》、《分》等,引起了文坛的瞩目。如果说这些问题小说还不足以使冰心声名远播,那么接下来发表的小诗集《春水》和《繁星》则足以使她彪炳史册,流芳百世。在别人竭尽心力努力探索新诗写作的时候,冰心凭着天分和才女们特有的感觉便从容自得地找到了一片绿洲,优游自得地在那里建立自己诗的王国了。小诗发表后,后进者争相模仿,然而都难以企及冰心从容淡雅、浑然一体的成就,于是,她宛然是新诗一派的宗师了。不仅如此,在她出国留学的时候,她还在《晨报》上开辟了儿童专栏,在那里她写出了后来更为著名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灵,支撑着人类的希望,一家几代人同读冰心作品的现象让人们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永恒和不朽! 在小说、散文、诗歌方面都作出了杰出成就,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学生来说,我们大概不能以“难能可贵”诸如此类的词来形容,这样的词让她的地位和才气降低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天才吧!自诩天才者,也许未必是天才,真正的天才,可能从不知道像自己这样就是天才了,因为他从不刻意去争取什么,他只在举手投足、寻常举动之间便可悠悠然开拓出一番新天地。天才的力量常常使人惊叹,使人兴奋,使人望尘莫及!尤其是当冰心说她用这一笔名时,是因为怕别人知道是她写的文章而笑话她,更使那些自诩天才者感到羞愧!不过,天才的力量有时候连她自己也无法估量。 五,生命中有乐也有愁 大家都说冰心有福,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像别的女作家那样孤苦悲泣、披荆斩棘般在文坛上横刀立马。自小她的父母就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她聪颖贤惠,善解人意,上侍父母,下悯诸弟。不仅家庭给了她很多的关爱,而且自己也在文坛上成绩斐然。婚后的生活也是快乐的,吴文藻是著名的社会学家,虽然平日木讷少言,一派书生的本色,但对冰心呵护有加,家里的一切基本都是听从冰心的安排。即便是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文革”中,冰心也坚强地挺了过来,不像老舍等一些人为了那个不值得的时代,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劫后余生的冰心,并没有对现实生活心灰意冷,而是以高昂的姿态来弥补自己丢失掉了的创作时光,继续以一种雍容大度的心态去拥抱生活,以奇迹的方式出现了另一个创作高峰。“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的豪言壮语,虽像是童稚般的浪漫,却被冰心诠释得像一个人间的神话,所以无论从生活上来说,还是从她创作的成就来说,她都应该感到幸福和满足!在外人看来那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也就是人世间所谓的“功德圆满”!这一切得益于她以一种宽容的、同情的态度去看世界。是一种美善必将战胜丑恶,芬芳高洁必将挣脱腥臊污秽的信念支撑着她。这种信念虽然单纯却并不幼稚,虽然感性却并不草率。她就是我们所谓的“仁者”,所以终得善果!从这个角度看,冰心的生活确实是幸福的、美满的。她的生活更多的是优游与从容。 有福是相对的,比起别人来,冰心可能的确如此,但是,在生活的行程里,她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她的“福气”被别人看到了,她的痛苦却没有被别人发现,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她的痛苦很特别。上天赋予她发达敏感的神经,让她去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让她去体会别人体会上的盲点,她凭此以别样的姿态登上了文坛的高峰,但是她也因此更多地承受了普通人所体会不到的痛苦,她像一湾平静的湖水,任何外力的碰撞都会引起湖面上的串串涟漪。出国留学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心花怒放的感觉,对冰心来说却远不止于此,她可能感觉到更多的是骨肉分离的苦楚,外出留学的一些创作里,就表达了冰心的这一感受。上天造人,实是奇特,不仅把人的面目塑造得人人各异,即便是人的情感也各各不同,宛如彩云琉璃和林中山石一般,彩云琉璃一触即散,林中山石任凭你钢磨斧凿竟不见有半丝损耗,所以冰心的哀愁不为人所见,也并不奇怪。但是只要你细细品味她的一些作品,你会发现文章背后的那种淡淡的惆怅。 冰心说过:“领略人生,如滚针毡。”人生中的各味她都愿遍挨遍尝。婚后不久,她真正地尝到了人生的苦味,她最爱的母亲去世了,这对冰心来说是不是“得不偿失”?刚得到吴文藻,就失去了母亲,虽然不能如此比较,但母亲的去世,无疑让冰心感到像塌了天!“文革”以后的各种遭遇,还有她三个弟弟都先她而去,都给冰心巨大的伤痛。这一些构成了冰心生活的另一面。 谁都不能保证生活会一帆风顺,生命中注定有夏花般的绚烂,也必然有戈壁般的荒芜,生命之流必然会遇到“斜阳芳草”、“晚霞新月”,也必然会遇到“悬崖峭壁”、“巉岩前阻”,在痛苦与快乐并足而行,编织生命的时候,冰心告诉我们“快乐时我们要感谢生命,痛苦时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她似乎抱定了主意,永远要以同情和感恩的心态去拥抱世界和生活——这是智者的感悟!

内容概要

  她以惊人的才气独步中国文坛八十余年,她的作品使失意者得到慰安,使寡欢者得到同情,使年少者得到鼓励,使伪善者感到羞惭,使粗俗者无地自容。她的爱是温馨的、清淡的,她的智慧是清晰的、令人醒悟的。但是她所流淌的爱更像老祖母的宽慰,还有经过丰富阅历之后那洞察人生的智慧。
  她的一生不仅有夏花般的绚烂,也有在戈壁般的荒芜,快乐时她感谢生命,痛苦时她也感谢生命,她永远以同情和感恩的心态去拥抱世界和生活,这就是她--我们永远的冰心。

书籍目录

绪论 轻吟逝水年华
 一、爱是不能忘记的
 二、文坛祖母
 三、玫瑰的风骨
 四、近代文学的拓荒者
 五、生命中有乐也有愁
第一章 在幸福中成长
 一、父母的掌上明珠
 二、与海结友
 三、以书为伴
第二章 第二故乡
 一、初到北京
 二、最早的创作
 三、为了指头能当门闩使
 四、感受革命
第三章 初涉文坛
 一、冰心与《晨报》
 二、精神导师泰戈尔
 三、问题小说
 四、《春水》与《繁星》
第四章 留学
 一、美丽的慰冰湖
 二、冰心与她的美国朋友
 三、《寄小读者》的诞生
第五章 相濡以沫的世纪爱情
 一、异国浪漫
 二、“万言书”求才女
 三、婚后的日子
 四、世纪爱情的怀念
第六章 意外惊涛
 一、“文革”初始
 二、在风雨中屹立
 三、下放农园
第七章 绚丽晚景
 一、生命从80岁开始
 二、冰心研究会成立
第八章 生离死别愁
第九章 温馨的友谊
第十章 冰心“谈”
第十一章 冰心所带走的
冰心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小时候,母亲教她读书识字,而她尤其对小说情有独钟。母亲怕她年纪小,看多了反而不好,总是禁止她看这些书,她常把母亲的话当做耳旁风,你说你的,我看我的。冰心看这些书自有她的目的,因为她想仿照它们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她仿照《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了一部名叫《落草山英雄传》的章回小说,偷偷地写到第三回,冰心就泄气了,她发现自己用得最多的词就是“金鼓齐鸣,刀剑并举”。想一想战时的场景,再听平时父亲给自己讲的战场的故事,她觉得战场的情况应该复杂得多,但就是再也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词来描述。冰心小时候,经常是“愈挫愈奋”,第一步小说的“流产”,并没有给她太大的“打击”,她紧接着又开始创作她的第二部小说。这次是模仿《聊斋志异》的体裁,撰写《梦草斋志异》。这次和上次一样,不是体裁的问题,而确实是自己的辞藻“有点贫乏”,开头的两句老是“某显者。多行不道”云云。故事编得跟原来的《聊斋志异》情节差不多,于是只好再次作罢!冰心到了北京以后,每天都得给弟弟们讲故事,弟弟们的期盼有点让冰心发愁同时又激发了她的想象力。她给弟弟们讲的故事,有的是自己从书上看的,有的则是自己编的,弟弟们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被她那情节曲折的故事感动得又哭又笑。小孩子们的认可成了冰心创作的动力.后来她写了一部小说《女侦探》,情节自是比前两部小说曲折丰满了许多。语言也流畅,只是这一回,把她难倒的倒是这个结尾,女侦探最后怎么了,她自己也不知道!到北京以后是1913年,当时辛亥革命已经发生了。小舅舅把这些描述得绘声绘色,给冰心以很大的振奋,让小冰心对这些革命英雄们由然产生崇拜之情。后来冰心又以女革命家秋瑾的事迹为线索写了一部小说《自由花》,这是一部文言体的小说,但由于要上学,这部小说也中道夭折。冰心虽然外表温柔沉静而内心却热潮澎湃。她创作的不是英雄故事,就是奇异鬼怪,要不就是女侦探,从不描写大家闺秀的温婉多情、缠绵悱惻。她的作品成熟后,她歌颂的也大多是一些具有刚毅性格的女性,例如《二老财》等。她不止一次提到她不喜欢看(红楼梦),虽然曹雪芹的笔调优美,但是剧中的情节让人看得“腻烦”。三,为了指头能当门闩使冰心生活的时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虽然西学东渐给古老的中华文明吹进了新的气息,但任何一种社会的文化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脱离过去传统而自成一家。当我们自以为同过去已作永別之时,实际上传统的观念以一种集体无意识已浸透到整个民族心里了。冰心的母亲虽然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里,然而这样尴尬的事情她也遇到过。


编辑推荐

《非常人物之非常记忆•冰心一片:冰心》编辑推荐:以惊人的才气独步中国文坛八十余年,她点亮的“小橘灯”,照亮了几代人的心灵。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非常人物非常记忆系列-冰心一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