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投入产出效率、结构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刘海英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海英  

页数:

244  

内容概要

  《投入产出效率、结构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选择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时间区间,从投入产出效率、产出质量、结构和运行、环境质量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展开研究。
  《投入产出效率、结构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主要内容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从投入产出、结构和技术创新角度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内涵及评价理论和方法;第二编在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状况的前提下,运用大量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予以综合评价,揭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非一致性;第三编主要从全要素生产率、投入要素质量、结构乃至体制因素剖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不一致的成因与机理;第四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成因予以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必须要减少无效经济活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改善经济结构,否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者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将是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目标。希望《投入产出效率、结构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能够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是背离的。相信这些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能有一些启示。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理论评价 
 第1章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西方经济学分支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研究的认识 
  1.2 国内学者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经济增长质量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的归纳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经济增长质量中的要素投人,结构因素和技术创新 
  2.1 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内涵 
  2.2 经济增长质量的要素决定理论 
  2.3 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结构相关理论 
  2.4 经济增长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经济增长质量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机制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3.1 传统单一指标测度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与方法 
  3.2 多指标综合考虑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理论方法 
  3.3 基于投入产出过程测度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 
  3.4 本章小结 
第二编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状况及评价 
 第4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状况的历史回顾 
  4.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回顾 
  4.2 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状况 
  4.3 中国经济的产出结构及质量状况回顾 
  4.4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状况 
  4.5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状况和资源消耗状况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单一指标衡量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 
  5.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产出效率状况的评价 
  5.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产出消耗状况的评价 
  5.3 转轨以来中国经济产出质量状况的评价 
  5.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运行质量状况的评价 
  5.5 转轨以来中国的生存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 
  6.1 基于相对指数法测度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6.2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三编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证研究 
 第7章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质量 
  7.1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同一性 
  7.2 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7.3 中国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7.4 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和数量扩张不协同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资本、劳动投人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8.1 物质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8.2 中国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9.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 
  9.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状况 
  9.3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9.4 产业结构偏差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非国有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10.1 非国有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模型系统 
  10.2 实证研究结论 
  10.3 非国有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作用机理 
  10.4 非国有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启示 
  10.5 本章小结 
第四编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成因及提升对策 
 第11章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成因总结 
  11.1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成因之一——投入要素质量 
  11.2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成因之二——结构运行质量 
  11.3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成因之三——体制因素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2.1 建立经济规模扩张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协同机制 
  12.2 提高资本投入要素的效率 
  12.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 第三产业的发展 
  12.4 完善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1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解  一般认为,研究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部分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长期发展的部分为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为结构主义者,主张发挥政府干预的作用,进行结构改革以实现资本积累。下面是具有代表性的发展经济学派的学者提出的有关经济发展理论。  罗森斯坦-罗丹于1943年最早提出了大推进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飞跃的非均衡发展过程,一定量的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初始条件。纳克斯发展了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提出了平衡增长理论,主张通过大规模的投资促进各产业部门的全面发展。而赫希曼则提出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发展主导产业。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把社会发展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且实现起飞的过程将是一个剧变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较高的积累比例,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二是建立一个或几个主导部门带领起飞;三是建立一种能够保证的制度。  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具有很大的贡献,主张通过发展模式的选择或产业结构的变动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在库兹涅茨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研究中,将资源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确定为经济结构成功转变的基本特征。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承认,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变能够带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的增长,从而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投入产出效率、结构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PDF格式下载



正版书,很好,里面内容不错,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