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小说

陈国栋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陈国栋  

页数:

245  

字数:

2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研究经济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小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伴随着中国现代小说研究进入多视角、多层次解读的新阶段,经济视角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视角。在观照现代小说的思想启蒙、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等视角的基础上,研究现代小说经济视角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究现代小说精神内涵的丰富性,进一步辨析现代小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內在联系,挖掘中国现代小说别具一格的独特价值,更加客观地评价其广度、深度上达到的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陈国栋,文学博士,1971年9月30日出生,河北承德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后在职攻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相继获得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执教数年,后到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工作,现供职于国务院国资委。发表《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现代文学桥梁中的“一木一石”——鸳鸯蝴蝶派新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济视角》、《经济视角下的五四小说》、《中央企业在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2008)》等论文,编著有《潘多拉的盒子》、《刻雨雕风——能人巧匠》。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经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不容忽视的视角
第二节 本论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之处
上篇 中国现代小说经济视角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 “五四” 小说对社会底层经济生活和命运的关注
第一节 “劳工神圣”思潮与“五四”小说经济视角的萌生
第二节 对农村经济衰败与农民苦难的真实表现
第三节 对城市经济困境与知识分子精神烦忧的客观反映
第四节 现代小说经济视角生成的深层动因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小说对社会经济形势的聚焦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国情与小说经济视角的背景
第二节 对城市经济衰败与民族资本主义短命的关切
第三节 对农村经济破落与农民生存危机的描绘..
  第四节 对小城镇经济萧条和个体工商业败落的观照
 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小说对国家多元区域经济形态的书写
第一节 对上海“孤岛”和沦陷区经济动荡的散点透视
第二节 对国统区经济乱象的准确勾勒
第三节 对解放区经济改革的整体考察
下编 中国现代小说经济视角的精神内涵
 第四章 以经济视角探究人的解放
第一节 经济权是个性解放的关键
第二节 经济观念对个人生存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经济翻身与精神解放
 第五章 以经济视角展开社会批判
第一节 从经济制度批判社会政治制度
第二节 从经济运行状况剖析社会前途命运
第三节 从经济形态审视不同政权区域社会民生
 第六章 以经济视角进行伦理剖析
第一节 现代小说中经济伦理的渗入
第二节 经济关系对伦理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金钱对人性的异化
结语 “遥领” 窗外的无限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有关经济视角的中国现代小说要目
后记

章节摘录

  《阿Q正传》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在“五四”小说创作中引起了连锁效应。王任叔的《疲惫者》、蹇先艾的《水葬》、王鲁彦的《阿长贼骨头》、许钦文的《鼻涕阿二》、彭家煌的《陈四爹的牛》等小说中,阿Q影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这里重点以王任叔的《疲惫者》为例。小说刻画的主人公“运秧驼背”和阿Q很相似,也是一个给人打短工的雇农,工钱很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因而常常挨饿受冻,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卑下的经济地位,弄得他被所有的人看不起,每天都在冷落、嘲笑中打发时日,终究沦为乞丐。他被诬陷偷了钱时的一番诘问引人深思:“谁偷!……他(阿三,作者注)的钱,你们说我偷也好,就算是我偷他吧!但我要反问一句,我的钱,又是谁偷了?”在充满倔犟和硬气的质问后,他算了这样一笔清清白白的经济账:自己终究是做过二十年工了。他这二十年做工里,每年十元算,也得有二百元钱了。可不知这二百元钱是谁给偷走了。因为他一直是个光杆子,不曾娶个把老婆,生个把儿子,化(花)去过一百二百。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无耻的诬赖把他逼到这步田地。尽管运秧驼背的典型塑造成就无法和鲁迅笔下的阿Q相提并论,但运秧驼背以农民特有的言谈举止和精神气质算了一笔经济账。这笔经济账表现了运秧驼背并非阿Q那样稀里糊涂——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连个句号都画不圆。这笔经济账,比较突出地彰显了经济视角,揭示了封建租佃制度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既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诘责,又是穷人不向命运低头的倔犟表征。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填补了现代文学研究的空白,对于全面把握现代文学史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价值,对于促进当代小说如何表现经济社会转型亦不无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中良)    作者从作家对底层社会的关注中,发现了经济困境与知识分子苦恼意识的复杂关系,其中“经济权是个性解放的关键”、“金钱对人性的异化”等篇章,给人诸多思考的空间。本书最火的特点是从文本分析中发现相关话题,从而为理解现代文学左翼精神的产生提供了佐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鲁迅研究月刊》主编(孙郁)    本书对三个“十年”中小说所关注的主要经济问题及其文学反映的深度作出了准确的把握,同时又对其从经济视角所挖掘的精神内涵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茅盾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钱振纲)    本书以经济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小说为题,对相关经济背景与题材的现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这是对以往现代小说研究中政治视角、文化思想视角等重要的补充和积极的推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刘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小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