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谢勇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谢勇  

页数:

167  

字数:

200000  

内容概要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转型经济的现实背景,考察了收入水平、人口年龄结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相关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06),并通过稳健的最小二乘法、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以及1997-2008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的估计方法,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计量检验,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谢勇,男,1975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1998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2004年主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人口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储蓄理论的演进与实证研究回顾
 第三节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一个综述
第三章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特征事实
 第一节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趋势和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
 第二节 居民储蓄率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居民储蓄的分布特征研究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基于微观视角
 第一节 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LC—PIH模型
 第二节 不确定性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第三节 住房状况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基于微观视角
 第一节 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LC—PIH模型
 第二节 不确定性与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
 第三节 非农就业与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基于宏观视角
 第一节 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全体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相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其中卡蒙和普拉萨德(Chamon and Prasad,2008)使用国家统计局1990~2005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收入对于储蓄率具有持久而稳定的影响,可支配收入增加1%,家庭的储蓄率上升0.17%~0.19%;而在户主年龄和储蓄率的关系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呈现出倒“U”型的特征,与生命周期理论基本一致;但近年来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中年家庭的储蓄率显著地低于青年和老年家庭,呈现出“U”型的生命周期特征,与LCH模型完全不同;此外,卡蒙和普拉萨德还探讨了各年龄段子女的比例、住房状况对储蓄率的影响。而周绍杰等人(2009)使用同样的数据来源,运用合成面板数据的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进行了研究,所获得的结论与卡蒙和普拉萨德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周绍杰(2010)进一步发现:中国城市家庭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1988~1995年比1996~2003年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强,而年老组群相对于年轻组群具有更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杨天宇、朱诗娥( 2007)使用中国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1995)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发现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即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总边际消费倾向,并且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城镇居民。


编辑推荐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由谢勇编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侧重于从微观视角研究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分析相关因素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考察了中国居民储蓄的分布特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PDF格式下载



内容丰富,实证研究部分很规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