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2012-10
经济科学出版社
魏中龙 等著
237
300000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将研究视角转向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政府公开统计数据和课题组调查数据,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2000年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形成原因、影响后果,以及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缩小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北京市形成合理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确保北京市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和谐地发展。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且不合理,农村居民收入满意度低于城镇居民,同时,农村居民参照北京经济发展状况对收入的满意度更低,说明他们没有充分分享北京经济发展的好处。而且,在影响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多种因素中,拉大收入差距的因素一直占优,由此引致内需不足,阻碍了居民福利的改善。此外,同全国均值和上海等三个直辖市及三个省会城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相比较,虽然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相对差距较小,但绝对差距比较大。因此,北京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应充分认识到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是任重道远,不能因当前的经济增长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忽视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潜在风险;而且,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理应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领跑者。为此,北京市政府应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从而促进北京市全民共同富裕,经济持续发展。
第一章 绪论
一、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分配格局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
三、本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研究
二、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研究
三、对居民收入满意度的研究
四、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的研究
第三章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一、1978~2009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
二、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部分大城市的比较
第四章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与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
一、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构成与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
二、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与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
三、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与影响收入水平因素的对比分
第五章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理论分析
二、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问卷设计及调查说明
二、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现状
三、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构成要素分析
四、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差距分析
五、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第七章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北京市发展的影响
一、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北京市发展的影响
二、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北京市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 缩小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对当前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评判
二、缩小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3)因不能有效保护投资的安全而影响经济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现象发展下去将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配性冲突”增加,也会影响社会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认为社会不平等的人越多,卷入社会财富分配冲突的人就越多。而卷入社会财富分配冲突的人越多,社会就越不稳定,投资风险加大,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更加没有信心,从而减少投资。由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是生产性投资的不断增加,而社会冲突使得生产性投资减少,必然会使经济增长乏力。 (二) 对北京市社会建设影响的理论分析 1.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北京市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居民生活客观现状、居民的生活诉求、政府协调3个大体系和居民收入差距、安全评价、居民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等15个具体指标。这意味着,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是影响北京市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1)不公正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扼杀社会活力。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公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贡献不同,收入自然有差距,可以说是“公正的差距”。公正的收人差距有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生产和创造活力。但是,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利用不公正的手段或者凭借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换取财富的现象。大多数居民并没有看到经济增长之后产生的“涓滴效应”,即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而是看到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现实。他们深恶痛绝的并不是市场经济造成的收人差距,而是以权谋私造成的“不公正的差距”。这种“不公正的差距”很容易抹杀社会活力,影响公众信心。一方面,收入过低的群体,例如城市下岗工人和基层农民,在仅仅获得基本生活的条件下,很难通过其他渠道提高自己的素质,当然也就没办法产生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腐败滋生了一批权利暴富分子,造成收人差距的急剧扩大,激化了贫富双方的矛盾,使得城乡居民对腐败现象恨之入骨,对实现为政清廉的前景信心不足。这不仅会削弱社会成员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可能引发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带来一系列问题,造成社会动乱。 (2)弱势群体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仇富心理。 在经济发展改革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使在改革过程中相对利益受损的成员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客观地说,北京市绝大多数市民从改革开放中或多或少地获得了好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在居民生活绝对水平提高的同时,一部分社会群体包括农村居民的相对生活水平却明显下降,处于弱势地位。“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不单是社会地位、政治权利、话语权不同,还在于持有的财富有着天壤之别。 巨大的收入差距会使农村居民弱势群体感觉自己承受了更多的改革成本与代价,从而产生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尤其是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弱势群体对收入差距更为敏感。由于生活拮据,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承受力低,风险抵御力弱,一旦政府对他们关心不够和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跟不上,弱势群体就可能会对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有抵触情绪,并产生仇富心理,引发对抗社会的行为,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总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有些矛盾一经激化,还会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政治团结。这些由经济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一旦蔓延,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