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学视界

刘胜 著 刘胜、 王海强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刘胜、 王海强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

刘胜 著  

页数:

56  

内容概要

《教学视界:色彩静物系统教程》内容简介:构图也称布局,是指在画面上构建和组合物体形象的过程。素描与色彩在构图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说色彩的构图是基于素描构图基础上的,同时还应该处理好色块间的搭配关系(包含各色块之间的形状比较、面积大小关系、构成形式感、色彩冷暖的布局关系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一幅作品构图是否完美。比如画面中有四个橙子、五个梨,从形态和体积上来讲它们是比较相近的,在构图布局时,一般的思路是先拉开各物体间疏密、高低错落的构成关系,在没有颜色参与的情况下是比较简便的。一旦颜色参与进来,就要同时考虑橙子所代表的是一个橘色的色块,梨代表的是黄色的色块,远看它们已经被概括成色彩符号了。所以在色块布局的阶段,我们同时要考虑桶色色块的疏密对比关系及黄色色块在画面中的布局关系。着手作画前,应先对画面总体布局有一个基本的设想,动手构图时,要用构图法则中的取舍、删减、加强、弱化和移位等组织画面的方法,组建一个生动有序的画面。

书籍目录

关于构图构图要点构国小稿构图范例关于色调色调的内涵变调训练关于塑造色彩静物塑造的内涵色彩静物考试内容色彩静物的表现技巧色彩静物作画步骤及作画细节解析色彩静物表现范例关于应试色彩静物应试要点试题形式色彩静物应试范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就造型来说,器皿类的刻画和表现相对要严谨些,注意形体的对称性。尤其是针对形体较大的陶罐和花瓶,要对器皿口部及肩部进行重点塑造。口部的透视及体量感能明确造型的体积感,肩部与颈部的穿插关系一定要体现出前后的空间关系。2)就质感而言,陶罐的造型粗犷而厚重,色彩含蓄而稳重,一般都不上釉或上一半釉,表面粗糙,反光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用色可适当干枯些、凝重些。瓷器类上过釉,质地坚硬,表面很光滑,富有光泽,反光较强,高光亮而且明显,表现时要干脆,在质感上与陶要有所区别。3)在用色方面,涂上各种釉色的瓷类器皿,表面光滑如镜,会反射周围环境的颜色与固有色交叠在一起,色彩变化比较复杂,非常难控制,很容易画“花”。考生在表现这类静物时,不要被物体上跳跃的丰富色彩所蒙蔽,要根据物体体积的明暗规律归纳物体上的色彩变化和色彩的体块转折。不要担心色块之间没有联系,等你把所有的色块都画完,就可以感觉到这些丰富的色彩都能依附到静物上了。对过于跳跃的色块,可以在调整画面的过程中“压”下来,使画面稳定。在技法上也可采用湿画法,使色块之间的衔接生动自然。在陶罐色彩的处理上,很多考生容易把深色陶罐画“粉”。这主要是因为考生对深色陶罐的明度关系定位不准,尤其是在默画的过程中,灰部、亮部甚至反光都加入过多的白色。要避免此类问题,应保持用色的饱和度,在铺第一遍颜色时要用大色块概括出物体的基本色彩和受、背光关系,还要明确明度的基调(明确深色陶罐从亮部到暗部明度跨越较小的特点)。深色陶罐的暗部一般不宜加白色,可加入相应的亮色进行调和并提高明度。在铺色的过程中受光部及中间过渡调入白色时尽量不要反复涂抹和改动,因为过多搅和易使色彩变“粉”。其次,还容易把深色陶罐画“脏”和画“灰”,这主要是因为部分考生对基本色把握不够准确。“脏”和“灰”的原因是颜色调和时种类过多、过杂,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色性减弱。解决此类问题应以固有色为基调,在调和同类色时用笔可随意些;邻近色之间的比例配置可适当拉开些,混合的种类不要太多,一般以三四种为宜。深色陶罐的暗部和灰部的颜色应以调色盒中的深色区为主。调色盘的调色区域要分成四大块,即冷重色区域、暖重色区域、冷亮色区域和暖亮色区域,各个区域之间加灰色过渡。例如,在画深褐色陶罐时,以普蓝、深红、熟褐为主,以褚石、橄榄绿、深绿为辅。另外,在表现深褐色陶罐时,不要使用过多高纯度的颜色,如土红、赭石等颜色,这些颜色容易画“焦”。要避免此类问题,可在纯色中加入适量的冷色或相应的对比色,降低其纯度。4)在形体塑造方面,同学们在练习绘画此类静物组合时,往往为了突出主体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到陶罐或花瓶上,由于覆盖的遍数过多或用笔时缺乏变化,容易产生边缘刻板的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应多注意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在用笔上可先用大块色彩拉开几个体面的色彩关系,再用“摆”、“扫”、“点”的笔触丰富其变化。


编辑推荐

《教学视界:色彩静物系统教程》:把握高考方向、汇集优秀作品、分享教学经验、迈向成功之路。构图训练色调训练塑造训练步骤训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学视界 PDF格式下载



小孩选的这本书,还行吧


作为初学者,这本书很合适。蛮喜欢刘圣老师的画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