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零碳生活细节
2011-11
中国青年出版社
王凡,刘东平 著
233
150000
无
一直匆匆前行的你,感觉要停下步履想一想的时候,也许这本书的某些篇章或段落会让你产生兴趣。 我们此次丹麦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置足孕育“丹麦绿色发展模式”的土壤,对构成“丹麦绿色发展模式”的每一个细节,作最贴近的感知和思考,让“丹麦绿色发展模式”不再是隔膜遥远的概念,而成为每一个普通人皆可直观、触摸、描述、感知乃至复制的实在之物。 我们漫步在松德堡的濒海幽径,浩瀚海面上,天鹅游弋,海鸥翱翔;枝头的树叶,随晨练人的步频摇曳;偶尔蹦出来的松鼠,向人友好地颔首致意……晨光里,大自然与我们一道构成了一幅美丽画面。这,才是生活。美好的生活有时很简单,就从清晨推开窗牖呼吸第一口清新的空气,饮用第一杯纯净之水,人们相遇时互道一声你早开始,而重要的是这样的情景能否绵延持续。 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宇宙与人类的愚蠢。”其实,与人类愚蠢相对的人类智慧,也是无限的。人类的愚蠢足以把一个世界毁灭掉,而人类的智慧也足够把一个世界建造得更美好。对后一点,我们从“丹麦绿色发展模式”点点滴滴的细节中看到了希望。 地球生态与人类文明,要么相谐共生,要么环环相报,同归于尽。具有主观能动的人类必须作出抉择。
1970年世界第一次能源危机以来,丹麦开始实施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发展战略,由此打造了一条巨大的绿色产业链。在过去的25年里,丹麦的经济增长了75%,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维持不变,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下降。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丹麦人民并没有付出降低生活质量的代价,相反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被视为与大自然共存的健康、和谐的现代社会典型。
本书是作者聚焦于气候和能源领域,就“丹麦模式”在丹麦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谓“丹麦模式”,就是由低碳到零碳继而负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作者置身孕育“丹麦模式”的土壤,对构成“丹麦模式”的每一个细节,做最贴近的感知和思考,对丹麦为什么能在保护环境、遏制气候变暖、绿色发展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提供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解析。
一个具有特别启示意义的是,丹麦的零碳生活,是在政府的政策法规约束和引导下,在全民的选择和参与下,特别是大批企业敏锐洞察、捕捉商机、倾注智慧、主动作为中实现的。没有众多企业的参与,没有全民的行动,绿色发展永远是纸上谈兵。而全民行动的前提,是绿色发展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因此,中国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一个全民的绿色环保启蒙。
两位作者认为,“丹麦绿色发展模式”对中国的一些地区和城市而言,有着很现实的比照价值。“丹麦作为一个国家,其人口和面积和中国相比极为悬殊;但若与中国一些城市和地区相比,其规模和面积则更为相近。另外,两国过去的能耗结构也相似,都以煤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为主。中国和丹麦虽然国情不一样,但是‘丹麦绿色发展模式’以及构成这一模式的诸多细节对我国大批新兴的、规模和质量相当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照意义。丹麦实现的理想化发展状态,中国城市也完全可以做到。”
目前有两种对立的生产理论在影响着各国的产业政策:一种理论为工业革命的产物,以规模化大生产降低成本和物价,从而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结果竭泽而渔,酿造了大地母亲难以承受的生态破坏和能源枯竭,成为世界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重要根源;另一种理论认为通过提高包括能源在内所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样可以实现生产的低成本和市场的低物价。“丹麦绿色发展模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第二种理论,并正在悄然引领着一场绿色革命。“丹麦绿色发展模式”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将第二种理论发展成现实的可能。如果全世界都行动起来,丹麦的童话就将成为世界的童话,或者世界的现实。
王凡,著名历史纪实作家。著有《知情者说——与历史关键人物的对话》系列、《红色警卫——原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目击历史——关于当代中国大事伟人的口述实录》、《聆听历史细节》、《一个家族企业的童话》、《吴建民传》、《潘汉年传》等书。
刘东平,资深记者、作家。著有《东方之女》、《天涯路》、《中国人探险纪实》、《走过彩云南》、《宋庆龄:永远的美丽》、《宋庆龄图传》、《财富传奇》、《中国进行时》等书。
王凡、刘东平近年合著的作品有:《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荣获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红墙医生——我亲历的中南海往事》、《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殊经历》、《红墙记忆——大历史小细节:大人物小故事》、《特别经历——十位历史见证人的亲历实录》、《红都童话——少年延安往事》、《领袖身边的特殊卫队》、《丹佛斯与安徒生童话》、《城变——澳门现场阅读》。
引子
第一章 萨姆苏为什么吸引世界的目光
1.弹丸小岛魅力何在?
2.萨姆苏的风让我们想到丹麦精神
3.低碳环保袖珍标本里的感受
4.某些看似乌托邦的幻想离现实不过一步之遥
5.“绿色使徒”索伦?赫尔曼森
6.农民,创造萨姆苏奇迹的主体
7.葛龙维的影响力与能源民主
8.复活节岛的沦落与萨姆苏岛之勃勃生机
第二章 零碳城市新试验田松德堡
1.松德堡的历史故事有些悲剧色彩
2.诺德堡因梅兹而有了色彩
3.“Best or nothing!”
4.我们的“低碳城市”构架是不是有点单薄
5.在松德堡第一个使用智能热泵的人家
6.丹麦房产交易必备两本证书
7.太阳能发电厂:既是生产部门,又是教育基地
8.让物质的构建与心灵的成长同步
9.引发了一场国际官司的丹麦垃圾回收
10.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垃圾就不够烧了
11.“钻石”最耀眼的光彩在哪里?
第三章 贝拉中心旁的畅想
1.自行车上的零碳发蒙
2.丹麦自行车文化存在的友好温床
3.美人鱼、安徒生、丹麦民族形象
4.被评为世界上最环保的酒店
5.解决方案就在风中
6.能源理想国的历程与新路线图
7.绿色税收、绿色补贴、绿色账户、绿色……
8.旧军营、会展中心与世界的安宁
9.“哥本哈根精神”与绿色创新
10.建一座教堂,作为国家对他的追思与敬仰
11.目标:世界第一个零排放首都
第四章 投入智慧的节约是生产力
1.年轻、高学历和跨文化经历
2.无线电技术与公元10世纪丹麦国王“蓝牙”
3.给各国政治家们一个有影响力的信号
4.企业的DNA与丹麦国家的DNA
5.丹佛斯做减法却得到了乘法的结果
6.“Danfoss”,许多国家著名建筑中都看得到的标识
7.太阳能逆变器,慧眼抢得先机
8.热电联产虽久远,节能光芒永留存
9.爱因斯坦的名言需要用相对论的方法来解读
第五章 “丹麦童话”能否变为“世界童话”?
1.哪里需要温暖舒适,哪里就有丹佛斯的伸展空间
2.围绕环保做文章的基金会和银行应运而生
3.改变高能耗的“供热现代化计划”
4.“立法是成功的一半,终端用户使用才是完全的成功”
5.一个持续了九年的小区节能改造工程
6.他们不仅是生产者,还是传播者
7.建筑节能专家日米耶斯基教授如是说
8.走出“四面皆水却无水可饮”的困局
第六章 丹佛斯与中国的低碳进行时
1.丹佛斯和中国有着某种天然的缘分
2.我们有信心让中国成为丹佛斯全球第一大市场
3.把“加大本土化力度”放在首位
4.让玉米地上有更美好的收获
5.“海利普”的“海”是海纳百川的“海”
6.“钦宝”按照丹佛斯的模式变身
7.构建低碳城市的有力帮手
8.除了寻找商机,企业还能做些什么?
9.从丹麦的童话,到世界的童话
版权页:插图:骑自行车出行一是方便,不必为交通堵塞或寻找停车处而耗费时间。实际上,即使在哥本哈根市中心也几乎不怎么堵车,但骑自行车要更方便和自由。在哥本哈根市区,自行车的平均时速为15公里,而汽车平均时速也不过27公里。这是省心。另外据介绍,在丹麦买一辆私家车需要缴纳205%的税收,养车费对于中高收入阶层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外还要为开车的碳排放赋税。所以从经济实用考虑,更多的人选择了骑自行车出行。这是省钱。特别是骑自行车还锻炼了身体,加之丹麦的孩子们大都在学龄前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一家人常常骑车做短途旅行,所以骑车对丹麦人家实在是很自然而没有难度的事,何乐而不为。选择骑自行车代步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每天以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按每辆车平均行程为5公里计算,每辆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公斤。对丹麦人而言,骑自行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出行代步的方式,也是一种既现代又健康的生活方式。丹麦人常常有车不开,更是出于一种让自己生活的城市更洁净环保的自觉意识。
《丹麦:零碳生活细节》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无
这本书选取了丹麦具有影响力的几个重要城市和地区,但是对于丹麦人生活中更多的细节并没有说到。后半部书几乎就是丹佛斯企业的推介了。不过,丹佛斯这种绿色企业如果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或者中国多诞生一些这样的企业对我们的国民就是一大幸事。
适合放在车上,没事的时候翻一翻
仓促成书,各种错误,文笔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