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之后
2012-3
中国青年出版社
【英】 安迪·班尼特,基斯·哈恩-哈里斯 编
24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文化译介小组 译,孟登迎 校
无
国外青年文化研究译丛
本丛书选取西方学术界有关青年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涉及芝加哥学派的越轨文化理论、伯明翰学派的仪式反抗理论以及后伯明翰时代的混杂认同理论等理论流派、研究模式和研究个案。丛书主要着力展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青年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第二,对“青年”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力量而出现所作的历史研究;第三,对文化传媒和文学作品中建构的“青年形象”个案的研究;第四,西方学界对于中国青少年文化身份的研究。
本书是研究青年亚文化理论和个案的新近著作,包括“理论阅读”和“个案研究”两部分。前者试图对在青年研究领域已经成为普遍分析模式的亚文化理论进行批判性再评价,涉及对亚文化理论的起源、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后亚文化理论、亚文化争论的批判性解读。后者包含对青少年经常出没的各种文化空间(酒吧、夜总会、卧室、互联网等)和经常参与的各种文化实践(社交聚会、穿着文身、泡吧上网等)所做的有趣剖析。
译丛总序民间恶魔、身份认同还是仪式抵抗?——西方青年文化研究的历史和多重视野 “青年文化”的发现史芝加哥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后亚文化”理论及研究青年文化研究的未来注释各位作者简介致谢序言 安迪·班尼特基思·哈恩-哈里斯亚文化理论的起源亚文化理论和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对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种种批评后亚文化理论亚文化争论的延续意义注释第一部分 理论阅读,第一章 文化、亚文化与社会组织彼得·J.马丁文化、亚文化和社会学话语韦伯和“各种集体实体(Collective Entities)概念”集合概念的解构反思“亚文化”结论第二章 碎片化的文化和亚文化大卫·钱尼亚文化与文化多样性变化着的文化形式变化着的文化特征文化的碎片化注释 第二部分 个案研究第三章 “这就像加拿大的缩影”:蒙特利尔的场景音乐杰夫-斯塔尔对场景进行定位蒙特利尔“衍生唱片”结论致谢注释第四章 舞蹈的国度:青年亚文化理论再思考本·卡林顿布赖恩·威尔逊舞蹈音乐和亚文化理论观点论辩结论致谢……后记参考书目索引译后记
融入与突显 尽管我们已经描述了哥特场景缺乏完全符号化的功能和意义,也强调其展现了各种多样性和动态性的显著因素,但就哥特族们所展现的理念和趣味来说,仍然保持了一种总体上连贯的独特性。虽然参与者本人有时更喜欢谈论他们的“个性”而不是他们与同龄人的共同特点,但批判性的现场观察法强调,各种内在差异通常呈现出各种富有创造性的、细微的变化和累加的形式,而不是那种极大地削弱团体界限的多样性的形式。而且,尽管哥特场景内部有一些可以显现各种不同的、可确认的亚风格的指征,但它们之间的相似处和重叠处往往最终会压倒它们彼此之间的分歧。哥特风格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特性,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这些日常生活中,哥特族很容易被他们的同类以及这一团体的局外人辨认出来。 哥特族选择、采用以及创造的服装、音乐和其他风格的人工制品,往往反映了两个重要的风格主题,这两个主题不受时间和地点变化的影响,保持了相对的连贯性。第一,普遍突出那种占主导地位的“深色”,这一点最明显表现在:主导性的黑色、深沉的声音和郁闷的歌词充斥在很多哥特音乐当中,以及诸如吸血鬼、蝙蝠、十字架之类的恐怖小说也表现出显明的视觉效果。第二,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女性气质。 ……
《亚文化之后:对于当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选取西方学术界有关青年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涉及芝加哥学派的越轨文化理论、伯明翰学派的仪式反抗理论以及后伯明翰时代的混杂认同理论等理论流派、研究模式和研究个案。丛书主要着力展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青年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第二,对“青年”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力量而出现所作的历史研究;第三,对文化传媒和文学作品中建构的“青年形象”的个案研究;第四,西方学界对于中国青少年文化身份的研究。
无
中国青年学院的老师们翻译的这本青年亚文化著作,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是个福音,因为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希望这套书快快出齐。谢谢主编孟登迎教授的用心!
选录的都是青年文化研究经典,有借鉴价值。
对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们这些80后,现在回头看下这些书籍,感慨颇多。此书还未深读,读完再评
正在阅读中,很需要这本书。
感觉还可以,就是有点贵,不错。
老师推荐的,为了论文不得不看的书……
专业性很强 很不错 值得买 在书店找了很久,没找到 终于到手了
对于青年文化的理解程度来说,写的不错
有关青年亚文化的论文集,翻译略显晦涩。观点较新,对于青年亚文化研究脉络的梳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怎么说呢。。。。。对伯明翰学派并没有推翻,每个例子讲完也比较暧昧。。。。还有就是这本我没好好多。但是书中每个章节都是独立的,所以又很多理论,建议先把理论都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