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教父

贾鸿彬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贾鸿彬  

页数:

38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海滩是一个神秘怪诞具有疯狂生长力的细胞,它在中华民族的耻辱中诞生,在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里无限生长,是蔚蓝色海洋和黄褐色大陆构建的矛盾统一体,是冒险乐园和开放精神的大荟萃。而杜月笙则是上海滩的这一切孕育出的精灵!他的人生充满传奇,流浪着走进上海滩,饥寒交迫,差点穷困交加而死,但悟性极高,很快能拎得准捞世界的秘诀,钱塘潮涌般的财富呼啸着流进他的魔掌中。赌场惊涛,商场骇浪,情场妒火,官场黑雾,一切的艰险都能春风化雨,拨云见日。整个民国时代,他就是操纵上海的无形之手,翻过来是云,覆过去是雨。他无处不在,凌驾上海滩高空,渗入上海滩血脉:法国人要给他面子,日本人要看他脸色,政界要拉拢他,商界要仰仗他,“找杜先生去”成为上海滩一个时期解决问题的“终南捷径”。

作者简介

  贾鸿彬,笔名白希,安徽凤阳人,生长于滁州,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滁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文学院第一届、第三届签约作家。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青年文学》《中国作家》《清明》《百花洲》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篇(部);著有长篇纪实文学《380万军人之死》《西北大屠杀》《开国大镇反》《开国大土改》,长篇小说《白刃红血》《上海教父》《天津教父》《东北教父》《掘金战争》等,与人合著40集电视连续剧一部,作品总计500余万字。作品被多种选刊、选集、报纸、电台等选载、连载、连播;获安徽文学奖(政府奖)等多种奖项。《380万军人之死》《上海滩教父》等先后荣登北京畅销书排行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找杜先生去
 冒牌遭遇假冒
 暗算
 以假制假
 考察赌业
 活广告毙命芙蓉帐
第二章 艰难起家
 父母双亡的流浪儿
 鸿元盛第一刀
 捉蟋蟀
 寻找捷径
 蛤蟆粪救命
第三章 崭露头角
 黄金荣的发迹
 暗刀明火
 只身擒“窃贼”
 江湖树招牌
 挖太岁墙脚
第四章 招兵买马
 摆平严老九
 建立“小八股党”
 三鑫公司揭秘
 美人计
 张啸林加盟
第五章 河东河西
 当代春申君
 阴沟翻大船
 只身入虎穴
 逼走老妻
 少妻红杏出墙
第六章 法力渗透四方
 杜公馆人事
 绑架宋美龄
 国务总理求援
 强行让法国人收礼
 红舞女投怀
 梅开三度
第七章 跟着感觉走
 181号赌窟
 掏老官僚的钱
 美女款待将军
 点拨戴笠
 谋划对付共产党
第八章 血光之中
 力战洋妓
 工人打垮军阀
 回赠面子
 谋杀
 踏血寻财
第九章 无所不在
 金融家
 工商界领袖
 与人“消灾”
 替银行家解难
 梅开四度
第十章 上海第一人
 结交各方名流
 家祠典礼
 名角大荟萃
 组建恒社
 掌控总商会
第十一章 进退有度
 密谋老牌大报
 抵制日货
 呵斥日本军酋
 宋子文送财喜
 强制张学良戒毒
第十二章 抗日军兴
 会见蒋介石
 一代报人中计
 筹募
 带头沉船
 金蝉脱壳
第十三章 遥控上海滩
 转接枢纽
 锄奸除掉老二
 “义仆”杀主
 和“七十六号”讲斤头
 抗日不忘发财
第十四章 无奈花落去
 兜头一盆冷水
 抗击打击
 最后的风头
 处变不惊再赢芳心
 风雨飘零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找杜先生去 冒牌遭遇假冒 黄楚九坐在同孚里杜公馆的客厅里,焦急地等待着杜月笙的归来。 这是他第三次来到杜公馆了。前面两天,他接连等了两个大半天。结果,前天傍晚,管家告诉他,黄金荣要杜月笙去十六浦码头接一批货,晚上回不来。他只好怏怏而归。昨天傍晚,管家又告诉他,福建督军周荫人的秘书长杨多良请客。吃完饭以后,他们还要到虹口日本人开的怡春楼去找日本姑娘白相。日本姑娘,黄楚九是白相过的,表面上看起来软绵绵的,一上了床,个个都是缠人巨蟒,不把男人缠得死去活来,她们是不会软下身的。他当然不能再等。不过,今天,他是无论如何要等下去了。 作为上海滩商界奇才,黄楚九的大名在上海滩自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的上海滩,鱼龙混杂,风云际会,英雄枭雄,层出不穷。在上海滩,黑道白道空手道,无论哪一道,想玩的出人头地都十分不容易。在经商上,黄楚九却靠着自己的智慧,积累了财富,玩出了名,使他自己跻身到上海滩最著名的商界泰斗行列,也使他成为上海滩妇幼皆知的三个半滑头之一。 三个半滑头说的是四个人:三个是“赤脚财神”虞洽卿,“小本大利”黄楚九,“稻草金条”徐重道;半个是“闭眼掏钱”吴鉴光。虞洽卿的特点是善于空手套白狼,手中有一块钱的资本,能做十块钱的买卖。从商以来,他都是靠移东补西,买空卖空来发横财。黄楚九专做本轻利重的买卖,只要花小本而得大利,他什么都抢着做,什么都敢做。徐重道是开药店的,他常常能把稻草说成金条,让人掏钱买他的假药。至于吴鉴光,则是个瞎子。他在南京路虹庙对面开测字算命店。他虽然天天闭着眼,但是,只要进了他的店的人一开口,他就能揣摩出你是否有钱,然后让你把钱掏出来。 见黄楚九一直坐在客厅里,杜公馆的厨子、娘姨等下人都悄悄地议论说:“前两年,就是他在报纸上请大家吃红蛋的吧。” “就是他。三个半老滑头之一。” “他真是把点子想绝了。” 下人们议论的事是两年前春天发生的。 有一天早晨,上海滩各家报纸突然都刊登了一则奇怪的广告。这个广告只印了一个光溜溜的大红蛋,既没有题目,也没有任何说明文字。此时的上海滩,报纸尚且很少有套红印刷,再加上一只独独的红蛋,人们都觉得醒目、奇怪。不少人以为报社印错了,就忙着打电话去询问。可是,报社的人回答说,没有印错。详细情况看以后报上的介绍。 这样,大家的胃口一下被吊牢了。 第二天,报纸一到,人们就急急忙忙地打开报纸。报纸和前一天一样,除了一只大红蛋,什么没有。很多人抖着报纸说:“这些报社搞的什么名堂?” 连续几天,红蛋叠出。不少人拿起报纸就看广告版,一见又是红蛋,便骂道:“这个报社真是神经病,拿我们寻开心啊?” 正在人们都在骂报纸时,报纸上突然登出了一条说明文字。读了说明文字,人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则广告是福昌烟草公司做的。福昌公司新出了一种香烟,叫“小囡牌”,按照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小囡生下来后,理应馈赠红蛋志庆。福昌烟草公司为了庆祝“小囡牌”香烟问世,特向广大市民馈赠红蛋。 福昌烟草公司的这则广告,耍尽了噱头,出尽了风头。它的创意人是谁?就是福昌烟草公司的老板黄楚九。 将近子夜时分,杜月笙才从外面回来。听说黄楚九还在客厅里等他。他马上在衣帽间里煞有介事地骂着管家说:“你们这些赤佬,为什么不派人去找我,让黄老先生等到现在?” “我以为你今天晚上要回来早的。” 杜月笙连连摆手,“不说了!”他快步走到客厅,高声说:“黄老先生,实在对不起。杨多良今天晚上又拉我去吃饭。吃完饭,又要去看小叫天演的京戏,这就回来晚了。”他一面拱手对黄楚九行礼,一面解释。 黄楚九连连还礼,“月笙,我是三顾茅庐啊,总算见到你了!” “其实,黄老先生完全不必这么客气,来个帖子,或是让人来说一声,月笙过去,不就行了?” “那可不行。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月笙,我遇到麻烦了,想请你老弟出面摆平。” “老先生,你不是开玩笑吧?”杜月笙吃惊地站了起来。“我这两下子,也就是有几个不要命的弟兄,砍砍杀杀而已。黄老先生是上海滩商界翘楚,身上的智慧比汗毛还多,还有摆不平的事情?” “月笙,这回,我是真遇到麻烦了。你无论如何要帮我迈过这个坎儿。” “黄老先生既然如此高看月笙,那就请说出来。如果我能摆平的,我一定在所不辞。” 黄楚九自幼随父学医,专攻眼科。医术到底学的如何,无人能搞得清。后来黄楚九在英租界宁波路贵州路口租赁一问门面,开了一家眼科医院。干了七八年,他仍然没有发财。见徐重道靠卖假药发了财,他忽然有悟:行医没有卖药赚钱。于是,他弃医经商,开设了“九昌公司”,制造成药。 由于自己开过医院,黄楚九明白,药房是靠补药赚钱的。且补药吃不坏人,不会有人找麻烦。至于有没有疗效,无所谓,只要能造出噱头,有人买就成。 此时的上海滩,出售补药的店铺林立,出售的补药又滥又多。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并且做大做强,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 凭空创出一个品牌,谈何容易? P1-3


编辑推荐

《上海教父》编辑推荐:杜月笙,上海滩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找杜先生去”成为上海滩一个时期解决问题的“终南捷径”:法国人要给他面子,日本人要看他脸色,政界要拉拢他,商界要仰仗他。《上海教父》揭示了“上海大亨”是怎样炼成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教父 PDF格式下载



这个书 是教父三部曲的第一本 无意之中 在新华书店看到的


书是同事在读书杂志上看到的,一下买了8本,他说如预期一样好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