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民居卷)

孙德刚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孙德刚  

页数:

158  

字数:

1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 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干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 这些“文化常识”性的东西,说是古代,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最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别是到哪儿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尽是这方面的事情和问题。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庙。看山水好办,凭感觉;看大庙,看大庙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点“学问”了吧?这本小书,或许能帮助你! 还值得跟读者多说几句的,是小书的写法。它是采取的谈天说地的调子来写的,作者是这方面的爱好者和有心人。作为爱好者,说起这方面的事情来心情愉快,文字也轻松活泼,尽量在说出些道道来的同时,也说出点味道来。作为有心人,看了这方面的书,默而知之,分门别类,是积累了好多年才有的东西,另外书中有插图,有小知识“贴士”,总之是力求赏心悦目的。 别看是“文化常识”,实际还有问题尚在继续研究中呢。此书中许多话题,或许还是阶段性的看法。告诉大家“最真理”的东西,不是本书的主要目标。若能引起读者您的兴趣,对一些问题也起了“研究”它一番的兴趣,或者以后对这方面的东西更加留意,那才真让小书作者感到自己做了有益的事儿了呢! 最后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内容概要

  这本书从趣味的角度读解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色民居、著名园林、亭台楼阁以及古代建筑附属设施。书中包含了古代为何讲究门当户对、北京四合院跟水井有何关系、陕北窑洞有什么来历、北京究竟有多少四合院等100个古建筑趣味问题。

作者简介

  孙德刚,四川省会理县人,西昌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主研省厅级科研课题四项,曾获凉山州哲学社科科研成果奖。

书籍目录

特色民居
51、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与马有关系吗?
52、湘西吊起“脚”的楼房会坚固吗?
53、何为“门当”,何为“户对”?
54、福建土楼缘何被美国卫星误认为是导弹发射井?
55、陕北人为什么要住在“洞”里呢?
56、江南水乡乌镇的“水阁”是怎么回事?
57、平遥古城为什么被称为“龟城”?
58、北京的胡同与蒙古水井有什么关系?
59、“祸起萧墙”里的“萧墙”到底是什么墙?
60、柔软的海草房能经受住百年的风雨洗礼吗?
61、傣族竹楼为什么“金鸡独立”?
62、北京四合院与孝道有什么关系?
63、你见过像“牛”形状的村落吗?
名园争艳
64、紫禁城的御花园跑过火车吗?
65、圆明园真是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了吗?
66、颐和园等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者是谁?
67、承德避暑山庄为何有“关外的紫禁城”之称?
68、南京煦园是怎样以水为主进行布局的?
69、华清池中的“汤”究竟是指什么?
70、扬州瘦西湖为何能“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71、扬州个园与竹子有什么关系?
72、拙政园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园林之母”?
73、苏州狮子林里真有“狮子”吗?
74、苏州藕园的命名与“藕”有关系吗?
75、北方名园“十笏园”只有“十个笏板”那么大吗?
76、“天上仙宫”一般的可园,为何还建有“草堂”呢?
77、西藏罗布林卡为什么被称为“宝贝园林”?
亭台楼阁
78、沧浪亭仅仅是一座亭子吗,它因何得名?
79、著名的“兰亭”只是座小小驿亭吗?
80、“德及枯骨”与周文王的灵台有着怎样的关系?
81、滕王阁居然是一座风水楼,你相信吗?
82、“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最初是作为军事堡垒兴建的吗?
83、为什么羌族人要修建“邛笼”?
84、多灾多难的北京钟鼓楼是如何为百姓报时的?
85、西安钟楼为何二百年后整体迁移?
86、举世闻名的岳阳楼,前身竟是一座阅兵楼吗?
87、留存千年的天津观音阁是如何躲过强烈地震的?
88、藏书万卷的天一阁因何得名,它又是怎样防火的?
其它建筑
89、华表为什么又被称为“诽谤木”?
90、岳飞《满江红》中“朝天阙”的“阙”指的是什么?
91、“鱼抬梁”指的是什么?鱼又如何抬得起“梁”呢?
92、能挑起大梁的小小斗栱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93、赵州桥为何有“天下第一桥”之称?
94、“天下无桥长此桥”说的是哪座古桥?“睡木沉基”指的是什么?
95、藻井为何以莲花作为其主要装饰内容,它真能压火吗?
96、“ ”是古代建筑常用的装饰符号,它有什么含义?
97、西塘古镇的廊棚为什么称为“一落水”?
98、古代人进屋前要先跨过门槛儿,“门槛儿”有何寓意?
99、古代建筑中“五脊六兽”是什么意思?
100、牌坊最早的功能是作为祭天而存在的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与马有关系吗?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马头墙则是徽派建筑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建筑造型。那马头墙与马有关系吗? 马头墙,也被称为风火墙、封火墙、防火墙等,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体部分。关于它的由来,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由于徽州的村落民居布局特别紧密,再加上这一地带的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的风比较大,只要一户人家发生火灾,火势马上就会连成一片,殃及周围的上百户居民,往往给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不时发生的火灾让徽州的百姓叫苦不迭,可又苦于想不出好的办法防止火势的蔓延,只好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当时,徽州的知府叫何歆。作为此地的父母官,他也一直想为这里的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如何阻止火灾发生时大规模的蔓延就是他最想解决的难题。对此种状况深为忧虑的他,亲自深入民间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火灾发生的时候,火苗最容易从墙头向外蔓延。于是,他就想:如果把每家的墙头用砖加高一些,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吗?这个大胆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可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完全由衙门承担将会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况且闭塞的山城本身就很穷,要衙门拿这样一笔巨款出来也是不可能的。何歆又想了一个办法:筹资于民,也就是让住户自己出资建造,当然,最终得益的也是各家各户。于是,何歆提出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建造高出的墙体,并把它作为一项政令在全城强制推行。政令推行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起了数千道“火墙”。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建筑能有效地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因此人们称它为“封火墙”。困扰了人们几百年的火灾问题终于得以有效地解决,广大的徽州百姓不由得为知府的好办法拍手叫好。这个故事讲的便是马头墙的来历。 马头墙的防火作用使得它被迅速推广,同时,居民都喜欢这种造型美观而又实用的建筑,它逐渐演变成当地的一种建筑风格。后来,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建造起独立的封火墙。因为马是一种民间的吉祥物,自古以来就在劳动人民的心中有着美好的寓意,富有想象力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筑房屋时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赋予这一静止、呆板的建筑造型别具一格的神韵。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的视觉上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同时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千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民居卷)》中这些“文化常识”性的东西,说是古代,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最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别是到哪儿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尽是这方面的事情和问题。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庙。看山水好办,凭感觉;看大庙,看大庙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点“学问”了吧?这本小书,或许能帮助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民居卷) PDF格式下载



快递实在慢


翻看了一下,还不错,介绍的很清楚,补充一下自己的知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