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画家物语

薛原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3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薛原  

页数:

199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他们有的已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代表,例如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等;他们有的为新中国美术创作了典型的绘画标志,例如钱松画、关山月、石鲁、黄冑;他们有的在民族生存的斗争中以刀为笔刻下了战斗的青春,例如古元、彦涵、李桦、刘岘等;他们有的留学海外甚至漂泊终生,如常玉、庞薰栗、潘玉良、赵无极等;他们有的人生坎坷大器晚成,如陈子庄、陶博吾、王憨山、张朋……
  他们的人生犹如殊途同归的传奇,他们创造的艺术给百年来的中国留下了璀璨的画面。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传奇,已经成了一个世纪中国艺术的历史篇章。写在这里的,不是关于他们一生的传奇和艺术贡献,而只是从一个角度关照他们人生命运的转折:从某一个人生的“节点”触摸他们一生转折的命运。这种命运的转折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是时代塑造了他们,也是时代改造了他们。

作者简介

书鱼知小。新浪博客:青岛薛原。系《青岛日报》副刊编辑。著有《闲话文人》《检讨》《蓝桅杆》等,编有《独立书店,你好!》《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等。

书籍目录

齐白石:“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黄宾虹:“落魄画家”与一代巨匠
徐悲鸿:独自沉沉味苦心
林风眠:从记忆中汲取灵感
蒋兆和:《流民图)与人生节点
石 鲁:成功与悲剧
陆俨少:晚景的辉煌与遗憾
关山月:从流浪汉到螺丝钉
钱松(品山):渲染出一个。红”字
黄 冑:“他好像和别人赌气”
常 玉:落魄与守望
庞薰栗:印象与信念
潘玉良:传奇之外更有艺术
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
赵无极:为“排遣”的水墨画
吴冠中:“我这一辈子啊,很孤独”
陈子庄:“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
李青萍:唯有画笔与我相随
沈耀初:大器晚成与落叶归根
陶博吾:大写的“人”
张 朋:不求闻达与“在野派”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蒋兆和:《流民图》与人生节点 陈传席曾把蒋兆和与徐悲鸿、林风眠并列为20世纪中国画改革三大家,在他的《画坛点将录:评现当代名家与大家》一书中,对蒋兆和也是褒扬有加,说蒋兆和的人物画之所以好,是因为有天赋。在褒扬他的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之外,陈传席不得不提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这就是《流民图》。因为如果没有《流民图》,蒋兆和在画史上的地位便会大大降低:《流民图》给他带来了荣誉,也给他带来了烦恼。当年,北京城的名门闺秀、才貌双绝的萧琼愿意嫁给这位四十岁的穷光棍,是因为《流民图》;他走投无路,徐悲鸿尽释前嫌,重新聘用他为兼职教授,也是缘于《流民图》;后来,他受到国外的邀请,成为东方国家唯一的代表画家,仍是得益于《流民图》;“文革”期间,他多次被审查、批斗,几乎要自杀,更是因为《流民图》…… 从这段叙述中,不难看出,《流民图》之于蒋兆和的意义了。 1998年2月18日,蒋兆和的夫人萧琼将收藏了五十余年的《流民图》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在捐赠仪式上,八十二岁的萧琼说,她认识蒋兆和就是从《流民图》开始,1943年《流民图》在沦陷区北平太庙展出时,就深深地打动了她。从那以后,这画陪伴她度过了五十余年的风风雨雨。《流民图》在她身边时,她细心照顾,远离她时,她日夜萦怀…… 陈传席说《流民图》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1943年蒋兆和在北京(当时还叫北平)创作此画受到汉奸头子殷同的提议和经济上的支持。殷同死后,又得到“某君”的金钱帮助,这个“某君”据说是日本特务川岛芳子和她妹妹金默玉及哥哥金定之。而且《流民图》的展出是为了纪念汉奸头子殷同。 陈传席要强调的是,尽管蒋兆和当时是依附于汉奸的,但他不是汉奸,他只为了画画,尽管他也承认蒋先生接受汉奸的赞助是其一生中的一个污点。之所以谅解蒋,是因为他是一位只知道画画的画家,没有政治上的目的。“如果他是政治家,我们就不能谅解他了。”他只是一位画家,他为了生存、为了画画,他依附汉奸,接受汉奸的助款,但他不是汉奸。 在陈传席看来,“作者当时依附于汉奸,《流民图》又是为了纪念大汉奸殷同而展出,很多人为此产生误解,以为作者就是汉奸。不仅当时地下党的负责人这样认为,就连不在北京并曾经帮助和支持蒋兆和的徐悲鸿先生也误解过。” 陈传席的意见是:“对于一个画家,主要还是看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流民图》还是好的。至于为什么画,受谁支持而画,都不必深究;至于作者一度依附于汉奸,当然和作者政治思想不十分清醒有关,但作者不是那种玩世不恭的人,不是那种为了个人目的而出卖国家的人,他只是一位迷于画、只想创作的人,又迫于生计。我们应能悲其境,谅其心,哀其志,他毕竟创作出中国画史上不朽的作品——《流民图》。” “我们应当悲其境,谅其心,哀其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说“至于为什么画,受谁支持而画,都不必深究”,不能因为《流民图》是中国画史上不朽的作品,就可以不去质疑当初画家是“为什么画,受谁支持而画”,这是不同的两个方面。尽管此画是不朽的杰作,但当时蒋兆和依附于汉奸的行为,的确是他一生难以抹掉的污点。他是一个为谋生存的画家,在那个时代,苟且偷生,如同大多数沦陷区的民众,这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但不能因为《流民图》的价值就把他当年的行为归结为“政治思想不十分清醒”。如此一来,周作人、钱稻孙等文化汉奸当年的行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赢得谅解的解释。不然,北京大学从西南联大回归北京后,就不必解聘日占时期在伪北大出任教职的教授们了。

后记

在整理这本小书的目录时,恰好今年十月号的《读书》杂志到了,其中一篇题目为《一封信与一个世纪的论争》的文章谈到了1964年潘天寿的一封信和之后画家的命运转折等内容,这封信是潘天寿于1964年11月26日写给学生的,信里写道:我于国画,受旧时代文人画的影响殊深,迄今未能脱去其藩篱,是大缺点。此次华东区美展中画花鸟仅唐侠尘葵花一帧,足见华东花鸟老画家多束于旧套,不易出新,可谓不约而同。自然,要出社会主义之新,花鸟画、山水画不及人物画易于表达思想性也。然而全国花鸟画家人才济济、年轻人继起者亦不乏人,齐心协力,若干年之后,定有好成绩出现,然否?……写信的这年是潘天寿人生与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前,潘天寿画展分别在北京上海举行,浙江美院在他的主持下把书法篆刻等列入国画专业的正式课程;在此封信之后,他的历程发生了重大改变:1966年“文革”爆发,他被关进牛棚监禁三年,1969年初被押往宁海等地游斗……1971年,七十五岁的潘天寿含冤去世。在1964年,潘天寿为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特意创作了六幅国画作品参展,但全部落选。落选的原因自然是他的画作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要求。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南京江苏画院的林散之也面临着人生的转折:彻底放弃山水画的创作,只寄情于以书写毛主席和鲁迅诗词为内容的书法创作。因为林散之为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描绘的毛主席诗意山水画被上级批评为画面太黑,不能很好地表现毛主席的诗意。正是这样的人生转折点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画家们的未来的命运和人生的结局。这样的转折点和人生转折,也正是我对这些画家的人生故事的阅读点所在。从一个转折点或说人生某个阶段和侧面来走进画家的人生世界,也是这本小书的主旨所在。这本小书的写作持续大约两年,缘由是应南京《读天下》杂志的傅野君邀约,在《读天下》杂志开设了一个随笔专栏,每期写一篇关于现代画家人生轶事的随笔。这本杂志,先是月刊,后来变成半月刊,因傅野君的偏爱,我的这个专栏也得以持续写下来,积累至今,便有了这本随笔小书,这是首先要感谢傅野君的推动和鼓励的。我是属于喜欢在书房里发呆,为读书的兴趣而随意阅读和写作的人,所以也就注定了这本小书的性质不是为学术意义的写作,而仅仅是为夜晚的闲读和因阅读而起的“发现”的快乐,并因此有了关于这些现当代画家的随笔。鉴于这种随笔写作的性质和我所期待的读者书友,就没有在文后列出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文献来源,但在每篇文章中都已经写出了所凭借的阅读的图书书目或资料出处,并对这些相关图书或文章的作者深怀感激之情。在本书出版之际,感谢金城出版社和“蜜蜂文库”的朋友们一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2012年10月于青岛


编辑推荐

《画家物语》编辑推荐: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陆俨少、关山月、黄胄、石鲁、常玉、庞薰琹、潘玉良、张充仁、赵无极、吴冠中、陈子庄、李青萍、沈耀初、陶博吾、王憨山、黄新波、古元、彦涵、李桦、刘岘、汪刃锋、颜仲、林散之、启功、张光宇、马衡、陈巨来、汪曾祺、周思聪、曹辛之、顾炳鑫、墨浪、张朋、戴敦邦……他们的人生犹如殊途同归的传奇,他们创造的艺术给百年来的中国留下了璀璨的画面。他们的艺术人生也成为一个世纪的绝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画家物语 PDF格式下载



挺好的书,学艺术的人必读物,推荐


不错 写的比较详细 喜欢


门外汉的敲门砖


比较喜欢这类书籍。希望能获得应有的给养……


闲时翻翻吧,,或许有些不知道的故事。


作者和书里的大家是我购买的原因。


这本书离我想象的有距离,严格的说应该叫画家轶事···个人以为只是关于画家的一些故事而已,比如徐悲鸿,基本讲的是他的感情经历,这对于想了解画家生平的人,显然难以满足····


开本太小,印刷一般,內容还行。


此书还不错,作者以自己的观点对20世纪有影响的画家进行了一一的评论,值得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