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构筑东亚未来

祁怀高 祁怀高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9出版)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祁怀高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

祁怀高  

页数:

275  

内容概要

  冷战结束后,东亚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护持。在此背景下,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与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体系处于并存和较量时期,体现了东亚国际体系的二元结构特征。如何解释两种体系的兼容共存以及如何实现兼容共存?《构筑东亚未来:中美制度均势与东亚体系转型》将分析并回答上述两个紧密关联的重要问题。  在理论上,笔者在比较借鉴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制度均势”理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在东亚国际关系实践中,尽管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护持之间形成了某种“战略性矛盾”,但是中美两国之间并没有出现传统的权力均势或军事均势行为。相反,在中美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共同参与大量国际机制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都采取了制度均势行为,并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制度政治。这就使得多边合作体系与双边同盟体系谁也无法完全取代对方,现实的路径选择是二者相互兼容共处。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释了“两种体系的兼容共存”。  为了进一步回答“如何实现两种体系的兼容共存”,笔者又在借鉴国际制度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体系兼容的“制度嵌套交叠模式”。该模式是基于两种体系都无法取代另一方这样一个事实,也是中美两国在东亚采取制度均势政策的结果。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实力仍无法与美国抗衡,在国际体系中无法挑战美国。为了实现中美两国的和平共处和东亚体系的和平转型,中国仍需积极实施对美制度均势战略,并努力推进中国主张的多边合作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在东亚的兼容共存。

作者简介

祁怀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2007年),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201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组织、全球治理、亚太国际关系、中国外交等。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专著《战争与秩序: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对美国东亚(亚太)双边同盟体系的研究 二对中国多边外交和东亚多边合作体系的研究 三对东亚两种体系的相互关系和可能走向的研究 第二节既有的理论解释及其不足 一权力转移理论 二权力均势理论 三国际制度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一种新制度主义理论:“制度均势”理论 第四节本书的基本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中美制度均势与东亚两种体系的兼容 第一节中国的多边外交与美国的“务实性交往”政策 一冷战结束后中国多边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二美国在东亚的“务实性交往”政策 第二节东亚的制度政治与中美制度均势 第三节多边合作体系与双边同盟体系在东亚的共存 第四节制度嵌套交叠模式:两种体系的兼容 一国际制度的互动与联系 二制度嵌套交叠模式与两种体系兼容 第二章六方会谈机制与美日、美韩同盟的兼容 第一节中国多边外交与六方会谈机制的构建 一朝核危机与六方会谈的建立 二中国多边外交与六方会谈的演进 第二节制度均势与美日、美韩同盟的制度变迁 一制度均势视角下同盟的维持与变迁 二美日同盟关系的强化 三美韩同盟关系的调整 第三节六方会谈机制与美日、美韩同盟的兼容 一东北亚的制度均势与两种安全制度的兼容 二制度的嵌套交叠:六方会谈机制与美日、美韩同盟的兼容 第四节六方会谈机制化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 一美、日、韩、俄、朝的东北亚多边安全制度构想 二以六方会谈机制化为基础构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第三章中美在东盟地区机制中的矛盾与兼容 第一节中国多边外交与东盟地区机制的构建 一中国与东盟地区论坛:安全多边机制的参与、接受与建构 二中国与东盟“10+3”/东亚峰会:制度均势外交的灵活运用 第二节美国的制度均势战略及其对东盟地区机制的影响 一美国与东盟地区论坛:霸权国对多边制度的有限参与 二美国与东亚峰会:排斥式制度均势战略与美国的反应 第三节东盟的制度均势战略与平衡外交 一东盟地区论坛:纳入美国和制衡中国 二东盟“10+3”机制:对美国的排斥式制度均势战略 第四节美国重返东南亚背景下中美制度均势和利益兼容 一美国重返东南亚与制度均势战略 二中美在东南亚的制度均势与利益兼容 第四章未来东亚体系转型的中国外交政策启示 第一节继续实施和完善制度均势战略 一继续实施对美制度均势战略 二完善对东盟的制度反均势战略 第二节逐步完善自己的国际体系观 一国际体系转型的新特点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二从东亚到世界:确立未来20年的中国国际体系观 第三节提出构建东亚多边合作体系领导权的新理念 一东亚多边合作体系领导权的可能模式与选择 二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 第四节全面拓展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共有利益 一理解共有利益 二全面拓展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共有利益 第五章中美制度均势战略与东亚体系和平转型 第一节东亚体系和东亚机制的多样性 第二节美国的东亚体系偏好:双边同盟为主和多边机制为辅 第三节中国的东亚体系构想:多边机制与制度的嵌套交叠 第四节构筑东亚未来:中美制度均势战略与东亚体系和平转型 附录一中美在东亚的互动关系大事年表(1990—2010) 附录二人名与专用术语英汉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对多边主义与双边同盟的关系多持悲观态度。现实主义学派对同盟采取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认为同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一种“连累”(entrapment)和“抛弃”(abandonment)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盟国必须在联盟内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对联盟义务的明确承诺,否则其他联盟伙伴可能会寻求别的安全安排而将其抛弃;另一方面,联盟成员如果急于证明它对联盟的忠诚而积极地承担联盟的义务,那又可能使它很容易地被拖人一场它并不希望卷入的冲突或战争。同时,现实主义对多边主义持否定态度,认为多边安排对国家影响力非常有限,很难取得成效,这在现实主义对集体安全的论述中表现得格外明显。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虽然对同盟和多边合作都予以肯定,但也多认为二者是很难相容的。根据新自由制度主义主要理论渊源——集体行动理论的观点,“小集团”行为是导致集体行动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多边框架中的双边同盟会导致多边主义的终结。然而,目前东亚体系结构现状却是双边同盟与多边主义共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互兼容,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制度均势理论认为,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和国际制度的参与将促使国家更偏好制度均势战略。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都参与了东亚地区的多边组织和制度,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深。这使得两国都在东亚地区采取了制度均势战略。中美在东亚的制度均势和机制化制衡使得两种体系谁也无法取代谁。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笔者发现,双边同盟和多边合作既存在竞争的一面,也存在共通的一面。二者竞争的一面表现为:第一,在认为多边合作具有联合起来反对或制衡双边同盟的情况下,主导双边同盟的霸权会坚决地对多边合作的形成和发展予以压制。因为,主导双边同盟的霸权会尽可能排斥对手的出现,因此对任何可能威胁或影响到其地位和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势头非常敏感。对主导双边同盟的霸权来说,无论多边合作发展到什么阶段,只要是潜在的或明确的反对或制衡其霸权地位,则意味着对其核心利益的严峻挑战。霸权国会采取一切可行办法对这种倾向、势头或状态进行打击。第二,当地区多边合作的发展路径与霸权国的战略取向或偏好不一致甚至相左的情况出现时,霸权往往采取反对、抵制等消极行为。或者,当地区多边合作的发展将挑战霸权的地区秩序安排时,霸权将采取激烈的措施反对并力图扼杀地区多边合作的发展势头。上述情况在霸权认为具有重要或关键利益的地区尤其容易出现,东亚地区就是美国认为攸关其霸权护持的关键地区。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专著敏锐地把握了当前中美在东亚的机制化制衡现象,前瞻性地分析了中美在东亚的互动关系,对未来二十年中美关系发展和东亚体系走向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    东亚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支撑,也是新时期中关合作与竞每之焦点地区,因而构成我周边外交重要的一环。本:挡问世将为所有从事或关心国事的人提供相关理论和信息咨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博士)    这本专著体现了中国新一代学者对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努力,旨在对当代国际关系实践做出合理解释,尤其是对中国外交与中美的东亚博弈,尽管这正经受快速变化的局势的考验。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编辑推荐

《构筑东亚未来:中美制度均势与东亚体系转型》从制度均势理论的新视角出发,论证了中美在东亚的互动关系,回答了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与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体系的兼容共存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名人推荐

这本专著敏锐地把握了当前中美在东亚的机制化制衡现象,前瞻性地分析了中美在东亚的互动关系,对未来二十年中美关系发展和东亚体系走向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 东亚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支撑,也是新时期中关合作与竞每之焦点地区,因而构成我周边外交重要的一环。本:挡问世将为所有从事或关心国事的人提供相关理论和信息咨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博士) 这本专著体现了中国新一代学者对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努力,旨在对当代国际关系实践做出合理解释,尤其是对中国外交与中美的东亚博弈,尽管这正经受快速变化的局势的考验。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构筑东亚未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