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哲思黜退禅意盎然

柳东林 柳东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柳东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

柳东林  

页数:

317  

内容概要

  《哲思黜退 禅意盎然:现代西方文学的禅化述要》的宗旨就是发现和挖掘现代西方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禅意,正如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所言:“禅是生命本身,只要有生命活动的地方,就有禅。”

作者简介

  柳东林,黑龙江哈尔滨人,文学博士。曾在大西北架线,后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大学。长期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攻方向为现代西方文学与禅意关系研究,担任西方非理性文学研究所所长。  架线几年,从教数载,蹉跎岁月,唯感庆幸对生活稍有感悟,内心尚有几分安宁。沉积多年,编著些许,承担了一些国家或省内的科研项目,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些篇章曾被权威资料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序导论第一章 理性的危机与非理性思潮 第一节 西方理性主义的危机 一 理性本体论的质疑 二 非理性的认识论及精神分析 三 科学否定科学主义 第二节 “非理性”的多维度描述 一 上帝之死——本体论层面描述 二 流动的实在——认识层面描述 三 无意识的揭示——意识层面的描述 四 符号的人——人性论层面的描述 第三节 “他者”与文化重构 一 西方的没落与“他性”的建构 二 动人心魄之佛禅 三 被忘却的存在 第四节 思想的不断退后与文学的禅意 一 不断退后中的西方思想 二 全新自然观与“我梵一如” 三 “我”之困与“我即空”第二章 自然与生命的话题 第一节 “感应”与“虚空”之境 一 生命契合与清除遮蔽 二 错位中的“通灵者” 三 虚空世界的神秘体验 第二节 自然之境与融人生命 一 “纯诗”之境 二 “东方意味”和隐逸世界 三 “荒原”意象 第三节 本真的显现 一 意象与东方情结 二 若隐若现的面孔 三 化为鱼,化为树 第四节 颠覆人类中心 一 寂静的春天 二 自然中的一份子而已 三 禅境“乌拉尼亚”第三章 被终结的“人” 第一节 “人”的迷失 一 “异乡人”与“空心人” 二 无人缚何脱缚 三 胆怯的“我” 第二节 奥尼尔的追问 一 现代“失魂者” 二 印证的迷乱 三 我是谁 第三节 “人”的卡夫卡式解读 一 地洞中的穴鸟 二 人形虫和虫形人 三 K即城堡,城堡即K 第四节 不能承受之轻与重 一 “玩笑”中的玩笑 二 轻者非轻,重者非重 三 灵与肉的融合第四章 “绵延”的世界 第一节 无意识与禅 一 意识之流 二 无意识的显现 三 禅的开悟 第二节 “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 一 新矿藏的发现 二 寻找失去的时间 三 身、体的回忆 第三节 “天书”与“东方意味” 一 电光石火的“顿悟” 二 “魔鬼的祖母” 三 观音妙智力 第四节 放飞自由的心灵 一 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 二 难以附着的河床 三 放下“野鸭子”第五章 原始情怀的回归 第一节 原始主义倾向 一 向往天真时代 二 丢掉鱼篮子 三 回归天然的文学体验 第二节 “血性意识”与“无心” 一 生命之火 二 非情结之“恋母” 三 “无心”之“虹” 第三节 遥远的梦与现实的纠结 一 沙多里斯的梦 二 模糊中的喧嚣世界 三 大荒野大森林之光 第四节 硬汉子的原始情结 一 简单而直接的男人世界 二 “非思量”与“随流去” 三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第六章 存在与荒诞 第一节 西方语境下的“荒诞” 一 从存在到“此在” 二 “此在”意味着荒诞 三 无与空 第二节 拒绝屈从的“局外人” 一 谁拿走了我的存在 二 “常人”杀死“局外人” 三 幸福的西西弗 第三节 穿梭——散乱了一切遮蔽 一 荒诞之中的穿梭 二 “比塔”的启示 三 被散乱的精神旨归 第四节 体验在路上 一 宣泄生命状态 二 心灵的无目的性 三 达摩流浪者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正如人们在探讨乔伊斯时总是绕不开《尤利西斯》一样,在探讨福克纳时人们也总是绕不开《喧哗与骚动》。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在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系列作品中,如果我们关注福克纳的原始情怀,可能《喧哗与骚动》并不典型,可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部杰作。以往人们关注这部小说,更多地关注其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其实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意识活动中,隐藏着福克纳极其复杂的心理挣扎,也隐藏着福克纳的原始情怀。小说的故事背景依然是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生镇,以一个曾经的大家族康普生一家生活为内容。康普生家族祖辈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田地广阔,黑奴成群。如今家族败落,只剩下一座破宅子和两个黑仆。家里的主人康普生先生是一位律师,整日却无所事事,空发牢骚。而康普生太太则无病呻吟,沉浸在想象中的大家闺秀的昔日追忆之中。家中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小说就是在三个儿子和女仆迪尔西的意识活动中完成。  小说的叙述方式非常特别,不论是从时间性还是空间性上都采用了一种模糊化和神秘化的手法。我们说福克纳一直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挣扎中,创作他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就被作家本人认为是一部“最心烦”“最苦恼”的一部作品。怎样才能表达自己都理不清的心烦和苦恼的症结所在,福克纳设置了由一个白痴讲故事作为开篇。“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以更加动人。”小说的第一部分“1928年4月7日”,就是由康普生的小儿子班吉一天的见闻和感受来让我们进入这个家族。班吉是一个33岁的白痴,智力水平只相当于3岁的孩童,他没有正常的智力和思维,脑子里不能正常地将事物按逻辑的形式排列,只是事物模糊的断片,在这些无法成为事实依据的“讲述”中,康普生家族的成员也断片式的在我们的视野中显现。  ……


编辑推荐

《哲思黜退禅意盎然——现代西方文学的禅化述要》的主要特点,是将20世纪以来的现代西方文学,放在西方非理性思潮消解传统的理性主义思想背景进行研究。从19世纪以来的西方思想,伴随着理性本体论不断被挑战,逻各斯中心主义不断被解构,二元论思维不断被质疑,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呈现了被消解的趋向。而这水解的背后,我们发现了一个趋势,不论是海德格尔也好,还是德里达也罢,他们对理性主义的解构,最后的结果总是要与禅相遇——“哲思黜退,禅意盎然”。本书由柳东林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哲思黜退禅意盎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