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

吴其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吴其南  

页数:

292  

字数:

24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但儿童文学呈现什么样的形态,主要不是由儿童而是由成人、社会、文化决定的。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从最初的自觉到成为现代当文学中一块重要园地,不仅反映着儿童接受兴趣的演进,更反映着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尤其是不同文化关于人的概念性设计的变化。《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在分析了20世纪初导致中国儿童文学走向自觉的诸原因后,逐一讨论了“复演说”、“儿童本位论”、红色文化、启蒙文化、身体叙事等对儿童文学的影响,并努力揭示包含在这些文化思潮下面的现代性因素。但由于社会、文化的变化及其自身包含的局限,到世纪末,这种现代性又面临着后现代文化的解构。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由吴其南编写。

作者简介

1945年生,浙江安吉人,现为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的专著有《中国童话史》《代际冲突与文化选择》《德国儿童文学纵横》《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童话的诗学》《现实·文本·文本间性》《修辞论》等。现正进行“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诗意成长”等课题的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儿童共同体的世纪想象和儿童文学的独立运动
一 中国古代有“儿童”吗
二 进化论与清末民初“儿童共同体”的想象
三 新教育与世纪初儿童文学读者群的生成
四 从白话文到浅语文学
五 儿童的发明和儿童文学的建构
第二章 发明原始社会和发明儿童文学——“复演说”和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
一 “复演说”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二 “复演说”和人类的童年记忆
三 “复演说”与成人对儿童的殖民
四 复演与原型
第三章 规训及对规训的悬搁——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本位之争
一 从“复演说”到“儿童本位论”
二 作为对话理论的“儿童本位论”
三 作为成长理论的“儿童本位论”
四 作为社会—文化理论的“儿童本位论”
五 儿童本位之后的社会规训
六 超越本位之争
第四章 红色儿童文学——兼论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政治文化
一 红色儿童文学的三个时期三种类型
二 红色儿童文学的精神向度
三 成人仪式与红色儿童文学的人物塑造
四 红色儿童文学的时间维度
五 红色儿童文学的艺术张力
第五章 走向人的现代化——启蒙主义和20世纪儿童文学
一 启蒙思潮与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
二 启蒙主义视野中的新时期儿童文学
三 个案分析:《一个女孩》
四 走向日常生活的启蒙
第六章 从蝌蚪到青蛙——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身体叙事
一 “安琪儿”的文化含义
二 被虐的儿童身体
三 身体发育与社会身份的建构
四 身体在磨难与对规训的反抗中升华意义
第七章 消费文化和儿童文学存在论上的危机
一 消费,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二 消费文学兴起过程中的媒介因素
三 消费文化语境中儿童文学的存在方式
四 儿童文学存在论上的危机
结语:走出现代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题名,顾名思义,即从文化的角度对20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进行读解和批评。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儿童共同体的世纪想象和儿童文学的独立运动,发明原始社会和发明儿童文学——“复演说”和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规训及对规训的悬搁——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本位之争,红色儿童文学——兼论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政治文化,走向人的现代化——启蒙主义和20世纪儿童文学,从蝌蚪到青蛙——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身体叙事,消费文化和儿童文学存在论上的危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 PDF格式下载



浏览了一下,觉得很有启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