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上下)

张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践  

页数:

12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政教关系史的研究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考察,解释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故教”一词的确切含义,并以此为导向探讨了中国政教关系的实质。作者通过对中西政教关系的广泛比较,厘清了政治内部的三重结构,即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的宗教分别作用于政治的这三重结构,就产生了神权政治、国教统治、以教辅政、世俗政治等政教关系的四种形态。作者指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宗教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并不仅具有辅助统治的作用,而且还有和谐社会、安定人心、缓和矛盾、救济民生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对宗教这种几乎与文类文明历史伴随始终的文化体系,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对于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历史,对予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对于界定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热点和冲突,都具有极为重要并极为迫切的理论意义。特别是《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古代政府的宗教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代的宗教管理部门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张践,汉族,1953年3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宗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或合著:《中国宗教通史》(上、下卷)、《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政治·民族》、《中国春秋战国宗教史》、《中国宋辽金夏宗教史》、《中国民阉宗教史》、《中国佛教》、《世界中世纪宗教史》、《国学三百题》、《德性与功夫——中国人的修养观》等10余种。主要论文:《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从儒教的产生看儒教的性质》、《儒教与中国政治》、《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民族宗教政策与国家统一》、《元代宗教政策的民族性》等百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上册)》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原始宗教与原始政治——对公共权力既保护又限制 第三章夏商周三代的政教关系——中国的神权政治时代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教关系——从“神治”走向“人治” 第五章秦汉三国的政教关系——儒教地位的确立和佛、道教的生成 第六章两晋南北朝的政教关系——儒佛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上)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下册)》目录: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政教关系——儒佛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下) 第八章宋元时代的政教关系——三教合一与民族宗教问题的凸显 第九章明至清中期的政教关系——对宗教的过度管理与宗教的民间化 第十章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历史特点与经验教训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六宗”时说:“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显然祭祀上帝及自然褚神,是行使政权的象征。在天空中日月是最明亮的天体,给大地以光明与温暖,所以太阳是原始人心目中的大神。在近现代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原始先民崇拜太阳的原始岩画,古代的圣王“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礼记·祭义》)风雨雷电是自然天象,但对农业生产有决定性的作用。先民们不理解风雨形成的原因,以为风雨生于山川之中,所以《礼记·祭法》说: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此五代之所不变也。”(《左传》,昭公元年)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原始的先民们把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自然崇拜的宗教活动编排成一个系统,使之与农业生产相协调,形成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春籍田而祈社稷”(《毛诗·闵予·载芟》),相当一次春耕的动员。同时因春季万物生长,不得乱伐树木,乱捕禽兽,“无作大事以妨农功”,部落的首领不能在春季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征战,不能组织大型的公共工程。夏季“雩祭祈雨”,通过隆重、悲壮的雩祭场面,达到安定人心的目的。秋季行傩逐疫,“祭禽于四方”,教习戎猎。由于农闲,这也是一个进行军事活动的恰当时间。冬季“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飨先祖无祀,劳农夫以休息”。(《吕氏春秋·十二纪》)从政教关系的角度看,各种自然神灵的祭祀,成为原始社会的先民们认识政治活动生产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他们以《月令》的形式来规范“政令”,使政治活动与农业生产相适应。 鬼魂崇拜的观念主要表现在原始人的墓葬仪式中。当原始人能够区分人与自然,并且感情生活日益丰富以后,就开始对亲人的死亡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由此思考自己的去来问题。但限于当时的思维水平,原始人尚不能理解自身的生理构造和精神活动,对梦境的迷惑使他们产生了人类灵魂观念及灵魂可以离人而去的想象。由此又有了与现实的人生相对峙的彼岸世界。原始人所以将过去随意处理的亲人尸体隆重安葬,饰以重物,陪葬用品,就因为他们相信逝者到另一个世界去以后,仍会过着与今生相似的生活。葬仪的形式、规模及陪葬品的多寡,成为标志死者生前身份、地位的象征。例如在母系氏族的墓葬中,对老人和妇女实行厚葬,反映了长者及妇女的崇高地位。而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则多为夫妻合葬,男子仰面直身,妇女侧身屈膝,随葬品的多寡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说明妇女地位的下降和社会贫富差别的产生。宗教中对鬼魂世界的想象,既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地位的反映,也是对人们实际生活的一种规范。 图腾崇拜是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些氏族因生活、生产中与某一类动物、植物或某种非生命物质的密切接触,便认定这种存在物与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并将其作为自己氏族的祖先神加以崇拜。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图腾崇拜的记载,如“太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黄帝号“有熊氏”(《史记集解》),“教熊、罴、貔、貅、貊、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史记·五帝本纪》)出土文物和民族学、民俗学的研究都可以成为古籍有力的佐证。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是鱼身人首,表明了一种人鱼同祖的观念,估计当地的先民信仰鱼图腾。在《山海经》记载的古代神话中人首兽身的怪物更是比比皆是。如《南次三经》:“其神皆龙身而人面”,《西次二经》:“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者,皆人面牛身”。图腾崇拜的政治意义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规范氏族的认同作用,凭借同一的图腾,一个氏族内部的成员可以紧密地团结起来。同时,图腾也可以成为氏族与氏族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联盟、融合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诸种图腾中,最隆重、最尊贵的是龙和凤这两种想象中的神圣动物。其二,图腾对于氏族以外的人则有区别作用,在婚姻上只能实行族外婚,以便保持种群体质上的优化。在物质生活方面,图腾正好成为不同氏族的标志,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使各氏族、部落、部落集团的生活地域相划分,为氏族向民族的转化提供了前提。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共2册)》以跨文化的广阔视野,依据世界经验和中国经验,对“政教关系”从理论上重新解读,突破把政教关系仅仅视为国家政权与教会组织之间关系的流行的狭义理解,全面论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揭示政治的三重结构: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论述宗教对三者的作用,形成广义的政教关系论,把政教关系研究范围拓宽了,这是理论上一大创新。对世界主要国家政教关系进行类型分析,概括出四种类型:政教一体型的神权政治、政教依赖型的神学政治、政教主从型的神辅政治、政教独立型的法制政治。这样的理论既可以解释世界各国政教关系形态的差异,又能够说明从上古到中古到近现代社会政教关系的演变,具有时空多维的涵盖性。作者张践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史、宗教史知识功底和创新性思维,对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历史作了全方位、贯通式的论述。纵向的跨度,从原始社会到清朝中期;横向的跨度,包括各大宗教、各民族地区。以政教关系历史演进为纬线,按阶段分期论述;以政教关系的层次和功能为经线,分专题论述。由史出论,把中国政教关系的内在规律,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式加以系统表述,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典型的历史资料与画面加以呈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上下) PDF格式下载



非常不错,为自己的思考打开了思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