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

木紫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

木紫  

页数:

223  

字数:

176000  

前言

笔者一直以来都很崇拜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大众的福利,他们是整个人类的功臣!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笔者有一些职业习惯,那就是面对优秀的人才、成功者,一定要研究他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才会成长得这么好!在阅读了大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记后,笔者非常感慨,并认为有必要把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的优良品质呈现给千千万万的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的教育目标、教育重点、教育方向是什么;让他们懂得什么才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怎么做才能真正地尽到了养育的责任。 因为有梦想,所以有行动。我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不同于常人的行为:巴甫洛夫在11岁的时候,就说出了自己要学习的目的——“为了帮助人,为了使人类变得更健康、聪明而又幸福。”乔治·波特还是几岁的孩子时候就发现了很多动物都是六条腿。缪勒在上学的时候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发明了速记手册…… 对孩子来讲,这是多么好的行为啊!在家庭教育上,笔者经常强调:“好行为、好习惯、好人格、好命运。”当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幼年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特别的行为的时候,家长没有打压、遏制,而是给予了他们很好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孩子的好行为发展成了好习惯,进而拥有了好人格,最终取得了好成就。 俗话说,一个人的优点决定一个人的高度。这些人之所以获得了诺贝尔奖,关键在于他们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注重培养他们的诺贝尔精神:有爱、勇于创新、勤勉、重视实验、严谨认真、负责任、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决不放弃、锲而不舍以及自信,等等。 这些精神品质正是我们当下的孩子所缺少的。我们的孩子很忙碌,学特长、考高分,结果呢?家长的期待变高了,孩子的成就却降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把教育目标曲解了、看偏了。所谓的成才,不是简单的考高分、有特长,而是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也就是培养出高素质的人!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住在楼房里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每天面对的是电腩、电视的信息轰炸,可以说,孩子们不缺少信息的刺激,但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属于视觉刺激。因为远离大自然而导致活动空间的缩小,孩子们的身体缺少必要的刺激,比如皮肤的感受、嗅觉、触觉、肌肉的感觉等,导致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受限。身体功能的钝化造成身心不够和谐,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时时困扰着情绪调节能力很差的孩子。 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多塞在《致中国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的信》中说:“我向青少年和青少年的父母们建议:第一,请尊重他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他和你一样,也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人;第二,请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是有选择的自由,唯有让其自理,才能使其自尊;第三,不要给他人造成痛苦,不论伤及的是肉体还是精神,在你伤害他人时,也将给自身造成伤痛。” 笔者写这本书,就是想帮助妈妈们去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有独立个性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朝气蓬勃地生长,像家长期待的那样做一个有理想、有出息的人!

内容概要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的笔者木紫有一些职业习惯,那就是面对优秀的人才、成功者,一定要研究他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才会成长得这么好!
在阅读了大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记后,《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的笔者非常感慨,并认为有必要把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的优良品质呈现给千千万万的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的教育目标、教育重点、教育方向是什么;让他们懂得什么才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怎么做才能真正地尽到了养育的责任。

作者简介

木紫,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致力于家庭成功教育研究,孩子心理健康与有效学习的研究与写作,进行个案咨询服务。在家庭教育上,主张“以人为本”,进行“个性化培养”,让“每个孩子成才”。
已出版图书:《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家长也要听孩子的话》、《(三字经)里的家教智慧》、《女儿,你听我说——妈妈送给女儿的45个人生锦囊》、《女孩必读——放在枕边的保健手册》、《老师妈妈的教子绝招》、《图说孕产期按摩》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有爱,成长才有力量
大爱大未来
对自己负责
对亲人有真挚的爱
敬爱老师
爱民族,爱祖国
第二章  有梦想,有志向
做个有理想的人
一步步去实现梦想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把父母殷切的希望放在心上
向偶像学习
看得起自己
第三章  爱读书,会读书
热爱读书
读自己喜欢的书
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
把书读懂、读透
读书具有慢效应
第四章  讲究学习方法
善于使用学习方法
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做错题目,怎么办
课堂上,专心听讲
不用常用方法解题
把书读 “活”
第五章  好奇心强
多问几个 “为什么”
童年的兴趣
善于发现问题
特别的补习班:夏令营
关于生命的追问
第六章  有较强的观察力
走进大自然
热爱动物世界
留心生活中的小细节
热爱旅游
想象力丰富
第七章  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抓住思维的火花
创造性思维
敢于质疑权威
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第八章  有兴趣、有特长
避开自己的短处
尽早找到兴趣点
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
能进入痴迷的状态
不要伤害孩子的兴趣

第九章  有目标,有追求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视自己的弱点
珍惜时间
寻找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第十章  独立,有主见
“我要自己来”
不能忍受错误
做到真正地掌握
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

第十一章  重视试验,喜欢研究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痴迷于实验
享受发明研究的快乐
讲究科学的方法
勇于操作
第十二章  认真严谨
“死心眼”并不是错
认真学习
做事细心
不断地吸取教训
第十三章  坚韧,有意志
勇于向高处攀登
意志坚定,不被环境左右
不断超越自己
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十四章  乐观,努力
有个乐观的心态
具有奉献精神
业精于勤
正确对待挫折
积累赢家的资本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杨振宁听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接下来的半个月,他都没有出去玩,顶着酷暑在家里读《龙文鞭影》。杨振宁觉得自己对书里的内容记忆得已经差不多了,就去父亲面前背诵。背着背着,父亲就示意他停下来。父亲对他说:“孩子,真正的读书是把书里的内容消化到自己的头脑里,为自己的思维服务。只会背书是传声筒,是假读书。你要做真读书的人,记住了吗?” 杨振宁点点头,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当下可以阅读的书籍很多,为了避免因为读书占用了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些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1.“牛嚼”和“鲸吞”相结合 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以积累知识。他担任着很多工作,曾历任广东省文教厅科长、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主编等职位,很多人疑惑,他平时笔耕不辍,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大量地阅读呢? 一次,秦牧在谈到读书时,说出了自己的读书经验,“牛嚼”与“鲸吞”。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这样的“广泛纳入”式阅读,有利于广泛地吸纳知识,丰富视野。 家长教孩子读书,不妨学习秦牧先生,对于名著、经典作品,要让孩子细细地品读,了解写作手法、表达的内容。而对于一些童话、故事、科普知识什么的,看情况快读、跳读都是可以的。 精读的那些作品,最少读够三遍。第一遍,尽作艺术享受;第二遍,大拆卸,像机枪手学习拆卸和装配机枪一样,把整本书做一次全面而仔细的拆装,拆开后仔细考察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他们的联系,把得到的结论写在笔记本上;第三遍,再浏览,选择性地阅读一些重要的篇章,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对整本书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记住全书的完整概貌。 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都有个选书的过程。选书的时候,可以根据爱因斯坦当年总结的“一总、二分、三合”的方法来进行。 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再读目录,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读,是精读还是泛读。


编辑推荐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编辑推荐:笔者木紫一直以来都很崇拜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大众的福利,他们是整个人类的功臣!笔者写《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就是想帮助妈妈们去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有独立个性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朝气蓬勃地生长,像家长期待的那样做一个有理想、有出息的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 PDF格式下载



挺好的,值得分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