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睛看底层
2013-4
李朝民 新华出版社 (2013-03出版)
李朝民
《一只眼睛看底层:中国三农调查实录》饱蘸深情,用写实的手法、通俗化的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多元化的视野,通过聚焦农业、田野骄子、底层脉动、微观样本、瞭望“三农”等5部分,从不同侧面对十七大以来中国“三农”进行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解读,既有对农民工返乡的真实记录、义务教育内幕的披露,也有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创新的系统探讨,更有对中国渐进改革路径的思考和提升,充分展示了中国“三农”发展的真实现状。
李朝民,1979年9月出生,安徽省灵璧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现为农民日报记者,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新闻作品曾多次被中央主要领导批示、中宣部表扬,多次获得全国农业好新闻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奖等奖项。主要合著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山东广饶大王镇的经验》等。
序言 有心的人用心的书 倾注三农情洒乡土 把心贴近农民 聚焦农业 谁来救救柑橘——来自湖南省永顺县柑橘滞销的调查 “巴钝将军”守护“南丰蜜橘” 密云板栗别样甜 刮目相看“大兴梨” 怀来县全力打造“中国葡萄硅谷” 泗县农业品牌先导 黔江生猪养殖“脱胎换骨” 探询“酸奶猪”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来自棉花的伤痛告白 走进乡村看粮事——夏粮收购市场见闻 一个皖北粮商的心声 杂交谷子的喜与忧 “小杂粮”昂首挺胸闯京城——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印象 平顺县“低碳旅游”叫响全国 “旅游富民”:乡村旅游从观光农业走向乡村建设 田野孩子 胡小燕:中国首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王桂夫:从油条学徒到创业明星 黄森创业记 一个打工妹的融城之旅 旭日阳刚中国梦 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律师 桃花村里的“特别村民” 王建华和“橡胶马道” 一个残疾农民的“养兔童话” 何正鸿:川派茶艺第一人 “大树王”戴锁方 刘明生与西街村巨变 于氏兄弟的绿色生态梦 大国乡医郑万全 玉树有个宋仁德 刘铮:中国观念摄影第一人 焦波:俺爹俺娘的影像碑记 底层脉动 小岗村支书有话要说 两千村官说村情 一位县委书记的新农村思考——访安徽省灵璧县委书记储诚胜 价格再便宜一点补贴兑现再快一点——对安徽省灵璧县家电下乡情况的调查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怎样才能“实”起来? “八连增”之后的期盼 谁是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 农田水利建设难处不少 让农民在家门口“掘金” 守住“传统”才能拓展市场 一个农民工返乡后的生活实态 农民工张庆文夫妇与省委书记面对面 大王村农民工返乡后的生存实态 农民工心声八记 关注农村创业新主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总负责人韩俊 一位失地农民的生活实录 乡镇干部“截访”记 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大新情况”值得关注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呼唤国家财政支持——皖赣鄂三省农业植保情况调查 钾肥仿冒造假严重坑农害农——来自广东湖南钾肥市场的调查 “普九”黑洞——冀皖鄂湘四省部分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微观样本 辛兴村:历史激荡下的农村改革鲜活标本 土地流转中的一剂“良药”——北京市密云县下屯村芦笋种植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农民变“股民”——探访内蒙古扎兰屯市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自己的歌声比蜜甜——湖北省丹江口市农村文化互助合作社调查 都市农业的“一亩三分地”模式——北京市怀柔区东方好莱坞假日农场调查 让“特殊人”变成“正常人”——江苏省泗阳县创新社会管理特殊人群纪实 一个贫困县的民生新局——山东省冠县关注民生纪实 不让粮农受屈是底线——农发行菏泽市分行全力支持小麦托市收购纪实 盐池“小额信贷”:穿过层云洒下曙光 武陟农民贷款担保协会破解“贷款两难” 一个农业大县的经济突围——安徽省泗县发展新型乡村工业纪实 这里农业缘何“抢眼”——北京市大兴区“221行动计划”实践调查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蚌埠探索 六位一体整体推进——河南省安阳市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纪实 新农村新社区新生活——河南省安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 探访昌邑“包村寄宿” 创新经营方式的“安徽样本”——来自安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调查 瞭望“三农” 中国大豆,如何冲出“外国大豆”重围——访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大豆权威育种专家王连铮教授 中国粮价,安如“泰山”? 粮价:考验调控技巧 中国粮食“暗流涌动” “两区”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创举——访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史翔 坚持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农业国际合作——访农业部副部长牛盾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现实困境——访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户农户调查总负责人陈文胜 新农村建设该走什么路?——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兼“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德喜 来自韩国的建议与忠告——访韩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郑文燮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建什么样的农村——两位美国大学教授谈新农村建设 民间文化,我们必须挽留——访国际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 探索农民工消费增长新模式——访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孔保罗 让农民不当农民让农民当好农民——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 农村金融改革要鼓励竞争普惠农民——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教授 如何看待当前“三农”形势——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大势所趋——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重视解决“三农”的五个关键问题——访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 包产到户不能万岁——访《农民日报》原总编辑、资深“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张广友 一个老共产党人的深度思索——访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原局长钟沛璋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惠民拆迁 西街村的新农村建设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破题,标志是垫资承建林州市东环路南延工程西街段。虽然这段路长仅1200米,宽60米,却涉及到150户村民的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刘明生和村“两委”其他成员克服困难,自筹资金4000多万元,经过8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完丁,妥善安置了150户被拆迁户,实现了和谐拆迁。 送走艰难,又迎来险阻。西街村有两条综合起来长1000多米、宽60米,深9米的煤灰沟,紧紧盘绕在几个自然村之间,严重制约着几个自然村的建设和发展。刘明生带领他的同事们投资1500多万元,从异地拉回土、石、沙子30余万立方米,对煤灰沟进行回填筑路。几个月以后,一条长1000多米、宽15米的水泥硬化路修好了,为几个自然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岸自然村村民张现昌说:“以前我们去县城办事,去的时候皮鞋擦得明晃晃的,头发梳得光亮亮的,从沟里面走一趟,身上弄得灰扑扑的,要是碰上刮风,那就更脏了,衣服上是黑煤灰,头发上落的是草屑。现在平展展的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出去办事,也不用绕路了,很方便。” 路通了之后,群众自发地敲锣打鼓给村委会送上一面绣有“为民修路,功德无量”字样的锦旗,以示谢意。刘明生告诫火家:“群众给我们送锦旗,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咱们修路是应该的,就像一只老母鸡,下蛋是常理,不要一下蛋就飞到墙头上叫唤半天,唯恐别人不知道下了一个蛋。大家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把群众热切盼望的事做好、做实。” 公共基础设施搞好了,接下来就是拆迁。拆迁是个大工程,需要巨额补偿费。据西街村委推算,东城新区建设总投资需要十几亿元,仅拆旧补偿款就2亿多元。刘明生说:“资金缺口很大,但我们并不愁。现在西街建设所需费用,90%由西街村籍企业家垫资。当然,他们也不是白掏腰包,西街村会按照规划,划出专门区域,由他们承包建设,等盈利后再还款付息。” 在拆迁、建设中,安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路曙光等领导,曾多次到西街村调研,对西街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使西街村少走了不少弯路。林州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西街村拆迁、安置工作,并出台文件,放宽政策,有力推进了两街新村建设进程。 西街村制定了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具体方案,方案中规定:西街拆迁安置方式分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被拆迁户只可任选一种。
《一只眼睛看底层:中国三农调查实录》是李朝民同志而立之年的作品。这是一本以“崇农立言、惟仁求真”为社训、以记录中国“三农”真相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集,视角宽广、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既对新闻工作者搞好“三农”宣传报道具有参考价值,也对基层干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具有借鉴意义。
农民日报记者李朝民同志,你很好!为人民办事,为农民办事。 ——全国唯一的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这是一个有心人写了一本用心的书。这些亲历的场景、生动的细节,会有助于许多人正确认知和研究中国“三农”历史。好政策不是我们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不是起草文件的人在会议室里讨论出来的。正因为朝民出身农民,熟悉农村,了解农民,心系农民,才可能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才可能写出这么多“接地气”的新闻佳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朝民是个对“三农”有感情、有热情、有激情、有痴情的“四情”记者。本书浸透了他对农民群体和草根人群的深沉感情:哀其不幸之情力透纸背,励其奋起之愿跃然纸上,感其坚强之怀扑面而来。 事实就是最大的深度。朝民最可贵之处是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没有假话、大话、空话。这本书是农民报人“为农民说话,反映农民呼声”的一个缩影。 ——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 对底层百姓的境遇,理解比同情更有意义,呼吁比理解更有价值。作为一个农村记者,要经常注意抓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传下达,为农请命。作为一个农村记者,为农民说一句管用的话,比你获什么奖的意义都大。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记者的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在记录历史。朝民是一个敢讲真话,不说假话的人,是一个历史的忠实记录者。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