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倪伟新 编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

倪伟新 编  

页数:

231  

字数:

337000  

内容概要

倪伟新主编的《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技术
丛书之一,介绍了水利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路由与IP地址规划
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服务、语音和视频会议系统、水利信息系统运行 保障平台等主要内容。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供从事防汛抗旱、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技术 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院校的师生及其他相关读者参
考。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通信技术
1.2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2章 水利通信网络
2.1 概述
2.2 水利通信的应用特点
2.3 水利通信解决方案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发展历程和现状
3.2 总体网络结构
3.3 骨干网
3.4 流域省区网
3.5 城域网
3.6 部门网
第4章 路由与IP地址规划
4.1 路由规划
4.2 IP地址分配和域名设计
第5章 网络管理
5.1 网络管理概述
5.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5.3 水利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与开发
5.4 网络管理制度
第6章 网络安全
6.1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6.2 网络安全体系
6.3 安全管理体系
6.4 安全技术体系
第7章 网络服务
7.1 网络域名服务
7.2 网络文件传输服务
7.3 网络邮件服务
7.4 网络信息发布服务
7.5 网络服务器配置
第8章 语音和视频会议系统
8.1 语音系统
8.2 视频会议系统
第9章 水利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平台
9.1 总体架构
9.2 主要功能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信道。信道既提供让信号通过的通道,同时也会对信号产生限制和损害。狭义的信道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线或无线传输媒质。实际上,除了传输媒质以外,还需要一些相关的转换器和设备,例如馈线、天线、交换机和传输设备等。因此广义地来看,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因特网在图像通信系统中都可以被看作是信道。 (4)解码器。接收端的解调器、解码器分别是上述编码器和调制器的逆过程。 (5)显示终端。显示终端用来显示被复原的图像设备,它可以是电视荧光屏、液晶显示屏、打印机、图像复制机等。 1.1.9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在20世纪得到飞速发展,21世纪的通信技术将向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有如下发展趋势: (1)下一代网络技术日趋成熟。下一代网络技术涉及通信网的各方面和各层次,其开放的体系架构将给通信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业务层面,下一代网络将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软交换是其中的核心技术。随着软交换在标准化、设备能力与成熟度、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的进展,该技术将逐步在现代通信网中得以应用。在承载层面,传统的电路交换将逐渐被分组交换替代,IP分组交换将成为主流。在传输层面,传输网将向超高速率、智能化的光联网方向发展,全光交换和路由技术、智能光网络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核心技术。 (2)移动互联网成为热点。由于3G移动通信的部署和普及,无线宽带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各种智能设备使全球各类信息可以快速实时共享,形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随时随地通信的智能互联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 (3)通信终端综合化、智能化、多样化。通信终端将呈现综合化、智能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手机、相机、摄像机、家电设备等均为具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终端,均可智能地彼此通信,家庭网络将进入日常生活而构筑“数字家庭”。 (4)个人化。通信个人化,就是指通信要真正实现到个人。它的目标被人们简称为5W,即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是无论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候(whenever)和任何地方(wherever),都能自由地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通信。移动互联网为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成为可能。 (5)网络融合成为通信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各类网络(固定和移动网,电信、计算机和广播电视网,语音和数据多媒体网等)继续呈现融合趋势,主要体现于业务应用融合并相互交叉、技术趋于一致(如IP技术)、网络间互联互通。网络融合将促进下一代网络的形成以及各类网络在技术、业务应用、市场、终端、管制政策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