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城南
200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肖复兴
415
238
无
自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扩建外城,大运河终点漕运码头由积水潭南移,一直到清朝戏院开设在前门外,前门火车站建立……一系列的历史因素,选就了城南特殊的历史地位。 城南,是一个精感深重的称谓。那里曾经是老北京城商业文化娱乐的中心,其历史的文化涵义,对于建设新北京保护老北京意义深远。作者从小在城南长大,他突然惊讶地发现许多以前的记忆被现实涂抹得面目皆非,许多原来见过的老宅院老店铺已经和正在拆毁,便决心写这样一本书:不该让记忆随风飘散,无可追回。 全书以蓝调笔触抒写城南旧事,传达的是对故乡北京的一份心情,一份挥之不去的感情。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六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十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八十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纸的生命》《遥运的含蓄》《浪漫的丧失》《黑白记忆
枕碧楼:沈家本故居松筠庵:杨椒山故居谢公祠:谢叠山故居古藤书屋:朱彝尊故居阅微草堂:纪晓岚故居绍兴会馆:鲁迅故居浏阳会馆:谭嗣同故居番会馆:龚自珍故居南海会馆:康有为故居新会会馆:梁启超故居蒲阳会馆:林则徐故居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芝麻街:林琴南故居棉花头条:林白水故居棉花五条:叶盛兰故居还有小院桃李在:李万春和鸣春社白纸坊南第一家:中山会馆粤东会馆三叠广和楼天乐园阳平戏楼大观楼开明戏院新中国电影院法藏寺法华寺乾泰寺铁山寺长棒圭法源寺放生池蟠桃宫青云阁致美斋福寺堂天章涌通三益豆汁丁金糕张爆肚冯牛街小吃大丰粮栈前门外西打磨厂东打磨厂后河沿……
书摘再往里面走,还有三个院子,最后的只有西房,前两个院里都有正房三间。挨门询问着街坊们,他们众口一词让我找前院住的老太太,她住的时间最长,兴许还了解些情况。前院三间都是老太太的家,那里应该是景贤堂后面的后堂,也有廊檐,也是圆柱,朱红漆如老树的皮皴裂斑驳,颜色却依然如故。 敲开门,一位个子不高慈眉善目的老人在收拾肉皮,大概是要做肉皮冻,热情放下了手中的活,接待了我。她今年七十五岁,十岁搬进来。那时,这里有一个和尚和两个看门的,住在她后院,最后的那个院子是堆放杂物的仓库。老太太不清楚杨椒山的名字杨继盛,却熟悉他的号杨椒山。她告诉我,景贤堂原来供奉着杨椒山彩色泥塑像,像两侧有对联(我知道写的是: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清白永千年),像的东边有一座顶到房顶高的石碑,“文化大革命”让人砸了(我想是刚才看到的那块断成两截的石碑)。景贤堂比后面的房子高出一大截,堂前种的是松树和竹子,堂前堂后都有高高的六阶台阶,台阶两旁有光滑的坡,小孩子常常把它当滑梯玩。她住的这屋子原来供奉祖宗和杨夫人的牌位,有匾在上面(写着‘‘正气锄奸”)。 说起当年,说起杨椒山,老太太很有感情。院里的年轻人不大知道了,老人都知道杨椒山因为给皇帝上疏歹U数当时的大奸臣严嵩五奸十罪,请求杀之而得罪了这个大奸臣。严嵩先是引诱不成,最后恼羞成怒,把杨椒山拿进大狱,关了三年,严刑拷打,高压威逼,都是不从。四百五十年前的秋日,死在严嵩手下。清康熙时的内阁中书乔莱,有诗这样赞美杨椒山:一封早定捐国志,九死难消疾恶肠。这是中华民族一代代赖以存活下来最难能可贵也是最值得尊敬的气血了。 老太太叹口气说:就和前年告河北贪官李真的那个忠臣,最后被姓李的关进大狱里一样。杨椒山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呀!然后,老太太对我说,原来的院子可大了,你应该到西院看看去,那个亭子还在呢。只是现在都住上人家了,乱得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我请老人为我描述一下当年的样子,她的眼睛一下子很明亮。她告诉我:我这院子有个月亮门通西院,西院里有对面的东西厢房,中间是有假山石的两个花园,走廊一直沿着东厢房的前面通到后花园,那个亭子就是后花园的西边。我知道,老太太说的那个亭子就是“谏草亭”,是道光年间一个和尚募集来的钱修建的。杨椒山起草疏稿的书房“谏草堂”,应该也在西院,记载奏疏的数十块石刻嵌刻在堂中。 西院真的非常大,格局没有大变,前后花园过廊廊檐上冰裂花样的窗格都还完整地保留着,甚至还能看见当年花园的假山石堆挤在院角,虽都尘埋网封,却好像岁月逝去不远。很容易找到了“谏草亭”,八角的亭子围成了墙,住上了人家,与四周的住户反差很大,像是现实和历史开着一个玩笑。想起清诗人尤侗写下的诗:谏草留遗石,年年化碧痕。拥挤不堪的居住生活,让生存的空间挤压着历史的空间。谏草亭还在,但还能够年年化碧痕吗? P9-10
无
肖复兴的书总是给人一种平淡中见深意的感觉。喜欢这本《蓝调城南》,读它的时候的确就好似听着blues的音乐,在作者的指引下,神游一番北京城里那些不为大多数人熟悉的角落,一边走一边听作者讲故事,时而沉重,时而轻松,时而愤怒,时而欣慰。这是一本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书,某个闲散的周末,找个舒服的姿势,用另一个眼光,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我们正生活在其中的北京城。
城南旧事,难忘。
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书中介绍的那些地方已经随着北京的改造,很多都不复存在了,很心痛!希望更多关注!
时代的变迁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事情,古老的京城已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些古人的印记、斑驳的影象,象忧扬温软的曲子在本书中流淌。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南城的那些应该被记起的人与院落,商家和老字号,都鲜活的呈现在书中。
很喜欢,还在看,是回忆录的样子
读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将城南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带着我们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让人遐想。一本不错的书。
和城记互补,麻利的上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