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实用药物学

阿月光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阿月光  

页数:

1294  

字数:

1600000  

前言

国内药理学书籍中,已有高等院校的药理学教材,选材精当,理实结合,便于学习。但因限于规定的时数与篇幅,对发展中的新药难加提及;即或涉及,亦常蜻蜓点水,语焉难详;又因侧重一般临床用药,不能满足药学工作者的需要。而临床的一些科室又有不同的用药,非一般的药理教材所能概括。有鉴于此,主编同志约集了国内及湖北省内在各专业领域中有实践经验和卓有成就的专家教授40余位,编写了一本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大型药物参考书——《新编实用药物学》。全书药物源于临床实践,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附有化学结构、分子量、分子式、中外文药名、异名,增添了部分药物在应用上的新观点、新概念和发展趋势,更新了对某些新老药物的看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使药学工作者与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药理学工作者都能按图索骥得到所要检索与提高的资料。本书编者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和教学、科研积累的经验,在重要章节中写了简要的概述,指出药物的进展、现状及其来龙去脉,足以启发思路,加深理解。盛夏构思,冒暑挥毫,寒冬成稿,编写同志倍具辛苦,愿与读者共伸钦佩,祝贺成功。

内容概要

本书第2版根据临床药学的发展和临床安全用药的实际情况,共收载药物3000余种,其中精选了近年来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疗效肯定的新药,增加了抗乙肝病毒药、抗艾滋病药、戒毒药、抗男性性功能障碍药、外生殖器疾病用药等,修改和增补了心血管系统药物、化学治疗药、抗糖尿病药、营养药、抗衰老药物及皮肤科用药等部分药物的内容,使之更为全面,更便于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药物一般知识
 第一章 概论
  一、药物的概念
  二、药物的起源
  三、我国药物学的发展简史
  四、国家基本药物
  五、国家非处方药物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五章 药物管理、药品标准及贮存
第二篇 化学治疗药物
 第六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第七章 抗寄生虫病药物
 第八章 抗肿瘤药物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九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章 抗癫痫药及抗掠厥药
 第十一章 镇痛药
 第十二章 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药及抗痛风药
 第十三章 抗精神障碍药
 第十四章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五章 中枢兴奋药、促大脑功能恢复药及促神经生长药
第四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第十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十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十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阴断药
第五篇 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二十章 钙通道阻滞药
 第二十一章 抗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四章 抗高血压药
 第二十五章 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六章 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
 第二十七章 周围血管舒张药
 第二十八章 脑血管疾病用药
第六篇 血液造血系统及内脏器官系统药物
 第二十九章 抗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药物
 第三十章 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
 第三十一章 抗消化系统疾病药物
 第三十二章 泌尿系统药物
 第三十三章 抗过敏药物
 第三十四章 生殖系统及影响泌乳功能的药物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药物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三十六章 性激素及计划生育药
 第三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及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八章 降血糖药物
第八篇 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药、营养药及减肥药物
 第三十九章 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药物
 第四十章 营养药物
 第四十一章 减肥药物
第九篇 维生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药、酶类及生物制品
 第四十二章 维生素类药物
 第四十三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
 第四十四章 酶类及生化制剂
 第四十五章 生物制品
第十篇 抗衰老药及特殊老年病用药
 第四十六章 抗衰老药物
 第四十七章 特殊老年病用药
第十一篇 临床各科室备用药物
 第四十八章 消毒防腐收剑药及外科用药
 第四十九章 五官科用药
 第五十章 皮肤科用药
 第五十一章 器官疾病诊断用药
 第五十二章 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
第十二篇 其他药物
 第五十三章 解毒药
 第五十四章 药用放射性同位素
 第五十五章 杀虫、驱蚊、灭螺、灭鼠药
 第五十六章 药剂附加剂
附录
中文索引
外文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1)口服是最合乎自然、最常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胃肠道黏膜吸收。给药简单方便、经济、安全,不引起感染。不足之处是某些药物的吸收易受胃肠内容物的影响而致吸收延缓或减少,许多药有明显的首关消除,使生物利用度明显降低,有些根本不能在胃肠道被吸收。另外,对昏迷患者、不合作患者、呕吐者、抽搐者及急症患者等,都不适于由服给药。(2)舌下给药某些药物可通过舌下静脉吸收。与口服相比,舌下给药后吸收较为迅速,起效较快,且可避免吸收延缓或减少,避开首关消除。但舌下吸收要求药物溶解快、完全,用量小,无异味。常用者如硝酸甘油片舌下给药用于缓解心绞痛的急性发作。(3)直肠给药药物栓剂或药液导入直肠,经黏膜吸收。如此给药可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与首关消除,也较适合于小儿用药,可避免小儿服药时的不依从及其他困难。但直肠给药应用较不方便,且吸收有限,脂肪、蛋白质等则不被吸收,故并不常用。(4)肌内注射将药物注射液注入臀部肌肉,通过其丰富的血管网吸收,较皮下注射为快。注入油制剂后,先形成球粒,逐渐扩散,吸收缓慢;混悬剂则吸收更慢,可供做长效制剂,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5)静脉注射将药物注射液直接注入静脉,常用注射部位为前臂内侧正中静脉;手背静脉较为表浅,适做静脉滴注;婴儿则常用头皮静脉给药。某些刺激性药液或高渗溶液可少量静脉给药以免刺激性,因进入血液后,局部药物浓度由于稀释作用而降低。静脉给药不够安全,较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前必须注意如下事项:药液必须透明澄清,不得注入混悬剂及油剂,以免血管栓塞;注射剂特别是超过5~10m1者,必须保证不含致热原,以免发生致热原反应;不可注入大量低渗溶液,以免发生溶血;不可静脉注射能凝固蛋白质或有凝血作用的药物。(6)皮下注射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经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吸收较为均匀、缓慢,药效相当持久。常用的注射部位是上臂三角肌下方。刺激性药物或油类不作皮下注射,否则将引起较强疼痛、发炎、硬化、化脓。概括而言,各种注射给药不如口服法经济、方便、安全,因此凡属适于口服给药的场合,仍以口服为宜,不随意滥用注射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实用药物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