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用临床药理学

《实用临床药理学》编委会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实用临床药理学》编委会  

页数:

560  

字数:

700000  

前言

临床药理学是当代医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的必然桥梁,更是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理论基础。临床药理学与基础药理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以人为本”,无论是药物药效学还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其重要参数和结论均来自正常人群或患者。为了科学、准确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近代又引入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应用,即将经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的结果,或多个小样本试验的综合再分析的结论,用来指导个别患者疾病的防治,以及评价药物,从而大大提升了临床药理学的内涵。“百万药师关爱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百年树人的伟大工程,其冲《临床药理学》是培养药师不可或缺的课程,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老中青药学专家,本着“循证医学”和“结合临床,突出药理,力求新颖,精简扼要”的原则,编撰了这本《临床药理学》教材,在教学培训中可针对不同水平的药学人员,有目的地选用其内容。当然,此书也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参考书。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必然带来作者水平的差距与不足,反映在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错误,我们热诚欢迎前辈、同道与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三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治疗药物监测,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营养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药物,主要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生化药与生物工程药,诊断用药等。本书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药代动力学第三章 药效学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第五章 新药研究与评价第六章 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第八章 时辰药理学第九章 社会药学第十章 特殊人群药理学第十一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十二章 主要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第十三章 麻醉药第十四章 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第十五章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第十六章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十七章 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第十八章 主要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第十九章 主要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第二十章 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第二十一章 激素及有关药物第二十二章 营养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第二十三章 抗变态反应药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第二十五章 抗结核病菌第二十六章 抗寄生虫药第二十七章 抗病毒药第二十八章 抗肿瘤药第二十九章 主要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第三十章 生化药与生物工程药第三十一章 诊断用药第三十二章 解毒药附录

章节摘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部位、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研究这种动态行为如何影响药效,其本身又如何受给药方式以及机体条件的影响。药代动力学常需要用数学方法定量研究和表示。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吸收 吸收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其参数是生物利用度。吸收速率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药物转运的类型、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解离度)、给药途径、剂型、吸收部位的血流状况及药物浓度等。(一)消化道给药1.口腔吸收有些药物舌下给药,溶解后可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优点是可避免胃液、肠酶及肝药酶对药物的破坏。2.胃吸收药物的脂溶性是决定胃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药物的pH值。由于药物在胃内滞留时效短,吸收量有限。3.小肠吸收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机制与食物吸收相似,影响因素很多。4.直肠吸收有些栓剂或溶液剂直肠给药,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二)影响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1.药物性质和剂型药物的吸收与药物的解离度及药物分子的脂溶性有密切关系。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延缓药物的吸收。2.胃肠道的功能状态 胃肠道黏膜分泌物的含量,组分及黏度的改变,排空速率等因素对药物的吸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编辑推荐

《实用临床药理学》是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中国药学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实用临床药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