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画群仙祝寿 (平装)

许鸿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9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许鸿宾  

页数:

17  

内容概要

  《学画马到成功》分步骤介绍了以水墨画绘画方法画马的技法,并收入七幅作品。

作者简介

  杨乾亮(1949~),天津劳动经济学校中专艺术教师。著有《怎样画戏剧人物画》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马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最早的工具。从青铜时代,人们就将马作为运输工具,并用它进行作战、耕种、娱乐、狩猎、行旅、开拓四荒等活动。马的那种雄健、强壮、剽悍的风貌,引起了古今中外无数艺术家的崇拜和喜爱。  要说人类注重马的形象,艺术地表现它,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法国的拉斯科、孔巴雷莱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同穴画中,就有十分生动的野马画像。在其它的岩洞画中,我们还能看到人类早期驾着简易的马车的画面。在我国,像内蒙古阴山和乌兰察布岩画、宁夏的贺兰山岩画、新疆的阿勒泰岩画中也都有对马的描绘。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以马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如我国比较著名的美术作品像秦“兵马俑”、青铜《马踏飞燕》、唐朝的《昭陵六骏》、韩斡的《牧马图》等。许多关于马的艺术品,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  界。成为古今文人墨客和无数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题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的主题与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对我们学习、创作鞍马画,必然起到滋养和借鉴作用。  学习描绘水墨鞍马画,应从师古人(学习传统)和师自然(深入生活)人手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只有真正地领会了传统并深入生活,观察和记录马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习性之后,才能画好马,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鞍马画来。  “鞍马画”也叫人马画。它成熟于我国唐代。在那个时代,一些画马名家辈出。在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上,都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实践经验。在题材上,鞍马画也渐成为专门学科,并把这门艺术推向了历史上从未有的高度。在技法上不但注重对物体的一般描写,而且强调了写生,强调反映马在自然中的动态情感。提出“内厩之马皆臣师也”的观点。画风瑰丽精巧,豪迈雄壮。造型膘肥浑厚,雄姿剽悍,神采奕奕,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  到了宋朝,鞍马画在技法上没有太大的发展,基本停留在泥古摹写唐人画风的状态。但值得一提是宋代画家李公麟,他在实践中把白描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科。创立了中国的素描——白描技法。并以此作为中国艺术绘画对物体认识、研究的手段。这种中国式的艺术视点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发展方向,把对物体表象的认识推向更深入的本质认识。  南宋以及辽金时期,由于白描艺术的深入发展,为艺术家反映现实提供了坚实的艺术视点和艺术基础,涌现了一些很不错的鞍马画。如《文姬归汉图》、《二骏图》等。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在艺术表现上,特别注重了生活的细节的真实性与历史性。包括对服饰、鞍马行装、景物道具等细节,都作了逼真准确的描写,作晶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历史感和艺术感。  元代,由于文人画渐成中国绘画的主流,所以作为反映现实的鞍马画这一题材,不被主流画家所重视。所以没有什么发展。尽管也出现了赵孟顺、任仁发为代表的鞍马画家,但在艺术理念和笔墨技法上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作品气息淡薄,艺术感染力差。  明清以后,中国工笔画在文人画的冲击下,渐趋没落。只是雍正、乾隆时期,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被皇宫召为宫廷画家,他把欧洲的透视学、解剖学,带进了中国绘画。在技法上,第一次把光的观念引入了中国绘画,但由于他与中国绘画的传统有距离,所以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更多是表现了西方人的艺术理念,在中国人看来缺少生气和激情。  “五四”以后,中国文化界开始了从未有的革命和变化。在提倡科学的口号倡导下,一大批中国艺术家带着改革中国的理想去西方求学,然后又回来把西方的艺术观念和理论带回国内,使中国绘画有了从未有过的重大发展。在鞍马画上,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画家,将西方的素描融合于中国水墨画中,在反映现实的“鞍马画”上特别提倡了马的解剖,提倡马在光的作用下形体的变化和表现。在传统的技法上,徐悲鸿把中国画的笔法、墨法大大地发展了一步,扩张了中国墨法的表现力。他把线描与泼墨紧密结合,用以表现物体的解剖特点和素描关系,在泼墨和线描中挥洒着画家的情感和思想。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与外来艺术理念的矛盾性,为现代水墨画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可以这么讲,徐先生的水墨画,对现今的水墨绘画有着  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国鞍马画,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到了今天。为我们学习鞍马画的后人提供了一个研究、继承和开拓的园地。前人丰富的资料和艺术遗产也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祝愿中国鞍马画在今后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2001年初冬于津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学画群仙祝寿 (平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