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郑板桥传

王家诚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家诚  

页数:

258  

字数:

19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描绘艺术大师轮廓青年时代,读余光中译的《梵高传》,看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梵高传》,一遍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看,觉得书和电影不但表现得很细致,仿佛使西洋画圣梵高那样一个人,那样一种性格与他所生长的时代背景,整个的复活了。在电影中,更把梵高的作品一幅幅放大成宽银幕那么大,鲜艳的色彩,奔放的笔触,使人震撼得目眩神摇。于是,你可以和他的画、他的时代、他的性格一同呼吸,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时,时空的界线仿佛完全拆除了,更进一步的阐释了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超越时空地拨动着全人类的心弦。其后读到的有美译的《米开朗基罗传》,及却尔登希斯顿主演的电影《万世千秋》(米开朗基罗传),罗珞珈译的《高更传》及张道林译的《原始作风的创造者高更》,绮纹译的《诸神复活》(达文西传》……而遗憾的是,我始终无缘观赏描绘印象派大师罗特列克生平的电影《青楼情孽》。因此我觉得,一本写作翔实、细致而生动的艺术家传记,对理解他的艺术、思想、时代和人格的特征是多么重要。进一步对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发扬一个民族的传统,也一定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这是促使我写艺术家传记的原始动机。由于资料与经验的限制,我先从短篇的传记写起:《中国文人画家传》及《喜欢绘画的皇帝》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这种短篇传记的写作,使我能很快地从我国历史与美术史中寻求出一个脉络,一个承传和演变的轨迹,也寻求出这些大师们生命的主要轮廓;更重要的,在师友及读者的鼓励下,它使我产生了信心。而《郑板桥传》,就是从这些基本骨架中所构筑成的第一部艺术大师的传记。在传记文学的写作中,经常会遭遇到两种情况:其一是这位历史舞台上的主角,留下了丰富的文集或庞大的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因而使传记作者面对着浩瀚的文献资料,会有不知如何取舍的困难;其二则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无论如何搜求,资料依然有限,如本书的主人翁郑板桥。不但有关郑板桥的记载,只有寥寥的几篇简短的传记和轶事,而且他自选的诗钞、词钞、家书、小唱,选择的标准也是高而且严。稍不如意,或缺乏代表性者,他宁可付之一炬,也不轻易刊入。并且在《后刻诗序》中,下了这样的撒手锏: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版,将平日应酬之作,改窜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因此,《郑板桥传》之写作,就必须在有限的资料中,反复的推敲,找出他思想和生命历程的端绪。同时也要就更有限的资料,来寻求他与其他扬州画友间的交往情形。有时,从他的文集或题识中,看出了某些思想、情绪或生活转变的蛛丝马迹,便要大胆的假设这些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再反复地思索和求证,以使其思想、行为得到前后一贯的衔接。所幸近年出版的《郑板桥全集》,许多版本增加了“补遗”部分,使对郑板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方便,增加了新的了解。对我个人而言,最感欠缺的,则是“吾生也晚”,未得畅游大好河山,华夏胜景。而可资卧游的资料,及历史地理的书籍,又极有限。以郑板桥生平活动的两个主要场景——扬州与山东潍县而言,虽有府志、县志、《扬州画舫录》等作为参考资料,仍嫌无法充分引起思古的幽情。单是想寻找一份扬州北郊的风景名胜图便不知跑遍了多少图书馆、旧书摊和书店。不得已,只好依据《扬州画舫录》来推测绘制,然后再寄请旅台的扬州学者名流惠予订正。在此除了向本书写作过程中,在有关历史掌故及地理知识方面,给我协助与指教的师、友、学者们敬致最诚挚的谢意之外,更盼在出版后,继续给我指正。

内容概要

二百年前,在古老的扬州,涌现出一支新兴的艺术力量,它像一簇晨星,闪烁在当时的画坛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八怪”。而郑板桥就是八家之中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本书以文学笔法讲述郑板桥的艺术道路和颇富传奇性的人生之旅,文笔生动,资料翔实,是我们研究和鉴赏郑板桥艺术作品的重要读本。 郑板桥是我国清初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皆自成一家,影响后世直至今天。本书以文学笔法讲述郑板桥的艺术道路和颇富传奇性的人生之旅,文笔生动,资料翔实,是我们研究和鉴赏郑板桥艺术作品的重要读本。 本书作者是一位画家、作家,和美术教育家,其撰写的一系列中国艺术家传记在《故宫文物》连载已有二十年之久,深受读者欢迎。本书是作者潜心完成的一部力作,可谓笔力深厚之作。

作者简介

王家诚,画家,作家,美术教育家。在台湾《故宫文物》连载一系列中国书、画及篆刻大师传记,已有二十年之久,深受读者欢迎。

书籍目录

描绘艺术大师轮廓(代序)第一章 七歌(出生~三十岁) 童年 饮酒、谩骂,浮夸的少年时代 朱三太子的悲剧 少年感情的寄托 扬州、小秦淮 天宁寺中的岁月 七歌第二章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三十一岁~四十九岁) 墨弟与椁儿 纠缠在心中的结 北京城的风沙 鹏怒而飞 八股文与六分半书 道情 观潮行 焦山读书 鹭影孤坟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博学鸿词 二十年前旧板桥 丁巳残人高凤翰 重返京城 慎郡王的礼遇第三章 十年县令(五十岁~六十一岁) 范县 楚王幽梦 房师降职 杭世骏的对策 分俸 必传的信心 奇人音布与陈孟周 长为农夫以没世平 潍县 人吃人的炼狱 捐廉代输 试院中的冷月 孤独的日子 东巡的悲剧 还家行 天道与人道 难得糊涂 丧子与高凤翰之死 重整文集 禹王台勘灾 流到海边浑是卤 罢官 离城第四章 梦醒扬州一酒瓢(六十一岁~七十三岁) 高西唐与李方膺 汪士慎与金冬心 罗聘、项均——金冬心的传人 自然的流程 胸无成竹 书画一体 瘦西湖 虹桥修禊 翠鸟残荷 无古无今之画 绿林豪客与板桥润格 君有奇才我不贫 梦醒扬州一酒瓢附录 《七歌》、《道情》与“难得糊涂”  一、前言  二、七歌  三、道情  四、难得糊涂  五、结论 《道情》十首 逸闻轶事  嫁女  莫打鸳鸯与鹭鸶  断袖余桃  中计郑板桥年谱参考书目新版补记

章节摘录

高大,丑陋,随着声带的变化,板桥讲话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这跟他幼年时代的生活,跟他的相貌,似乎都有点关系。言语犀利,一针见血;像是自负,但又给人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饮酒,好谩骂,这与他性格内向的父亲,很不相称。看在许多老一辈人的眼中,不但很不以为然,对子女们与板桥的交往,也就深具戒心。他唯一的好处,是对贫苦的人,很有同情心。对那些靠撑船,捞虾,靠吃粃糠和野菜度日子的族人,不但从不摆出那种傲慢的态度,而且凡是他能帮助他们的地方,他也绝不推诿。他所看不起的,是那些爱占小便宜,或是仗势欺人。尤其是那些秀才们,看起来仿佛很不可一世。实际上,只是借着那么一顶儒生的幌子,打打秋风,欺负欺负那些种田经商的老实人。这种人,往往就列入了板桥酒后谩骂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板桥的求知欲望,一天比一天浓厚,读过的书,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无论是坐在船上,骑在马上,躺在被子里面,他都像骆驼一般,默默地反刍着,咀嚼着。音节,字义,通篇文字的组织,他无时不在翻掘,支解,品味,然后融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以为他有特殊的记忆力,把他看成“过目不忘”的才子。但是板桥不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有什么特异之处。过目成诵的读书方式,他倒觉得好像走马观花似的,无济于事,只有千百遍的翻阅,一再的咀嚼和思考,而后文义才能层出不穷,才是一种以理解为基础的读法。有时,他和两位好友,在古庙中,谈天,谈文,讨论天下大事。落叶,冷风,衰颓残破的殿廊。往往一谈就到二三更的时候。……高大,丑陋,随着声带的变化,板桥讲话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这跟他幼年时代的生活,跟他的相貌,似乎都有点关系。言语犀利,一针见血;像是自负,但又给人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饮酒,好谩骂,这与他性格内向的父亲,很不相称。看在许多老一辈人的眼中,不但很不以为然,对子女们与板桥的交往,也就深具戒心。他唯一的好处,是对贫苦的人,很有同情心。对那些靠撑船,捞虾,靠吃粃糠和野菜度日子的族人,不但从不摆出那种傲慢的态度,而且凡是他能帮助他们的地方,他也绝不推诿。他所看不起的,是那些爱占小便宜,或是仗势欺人。尤其是那些秀才们,看起来仿佛很不可一世。实际上,只是借着那么一顶儒生的幌子,打打秋风,欺负欺负那些种田经商的老实人。这种人,往往就列入了板桥酒后谩骂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板桥的求知欲望,一天比一天浓厚,读过的书,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无论是坐在船上,骑在马上,躺在被子里面,他都像骆驼一般,默默地反刍着,咀嚼着。音节,字义,通篇文字的组织,他无时不在翻掘,支解,品味,然后融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以为他有特殊的记忆力,把他看成“过目不忘”的才子。但是板桥不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有什么特异之处。过目成诵的读书方式,他倒觉得好像走马观花似的,无济于事,只有千百遍的翻阅,一再的咀嚼和思考,而后文义才能层出不穷,才是一种以理解为基础的读法。

后记

感谢九歌出版社,使《郑板桥传》以崭新面目重现书市。初写《板桥传》时,两岸尚未开放交流,在克服万难下,收集及整理资料,以文学传记方式,呈现郑板桥传奇的一生。1978年初版后,广受好评。目前有关板桥资料,虽然大量增加,但细读之下,真假参半。为保持原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次新版,在内容方面并未作大幅修订。新版中,除增加板桥书画及扬州风景名胜图片多帧外,并附录八十六年十一月“两岸清代文学讨论会”所发表的论文《郑板桥的(七歌)、(道情)与(难得糊涂)》(曾在《故宫文物》月刊180期刊载),对板桥一生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作深入的探讨。


编辑推荐

《郑板桥传》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郑板桥传 PDF格式下载



书质量还可以,发货及时.


目前还刚刚开始看内容以后再说,不过纸张挺好的,字体也比较清楚比较大,前面还有彩图,别的不说质量是挺好的哈~~~


没有外包装的。纸质一般,内容还行吧


本以为是小说的笔法,没想到写心理活动也没什么感觉,而且多周围场景的刻画都不咋的,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感觉这本书是个刻板的研究者所著,没有什么新鲜可看的,倒是书的本身印刷精美,图片细致,挺不错的


很喜欢郑板桥,尤其是那首《送贼诗》。但本书没有想象中的好,内容重复,笔调拖沓,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调,当然也就不能与《苏东坡传》相比较了...


读过的传记多半平铺直叙,好像这样写显得比较实在,可这本书不同,写得好美,越是品,后味儿越浓。


一本画传,感觉还不错,对郑板桥有了较深的认识,应该是研究的成果,印刷插图精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