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散文讲稿

于君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于君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阡陌纵横的散文写作领地,立于讲台展开讲稿,面对台下许多双求知、乃至困惑的眼睛,于君知道首先不能回避的问题是——
  《散文讲稿》拟引领听课人抵达怎样的一种审美境地?
  你能否避开那类失去激活力量的写作教科书套路而另辟蹊径?
  你策划的这场书写游历能否给习作者撑开一点儿清新的审美视野、平添一种心智维度、鼓动起一些表达的自由?
  当读者合上《散文讲稿》这个小册子的时候,也许你全然忘记了它曾絮叨过什么,但是,就像十余年的散文课堂反馈于笔者的,重要的是你感到自己的某个地方好像悄然洞开了,开始有了一些若隐若现的感受,有了一种若明若暗的表达冲动,那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是的。那正是本讲稿想种的一棵愿望树。

作者简介

于君,原名张育华,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精品课程负责人,兼任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长。1982年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毕业留校任教,后赴日就读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任明治大学客座研究员。1994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新生代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多年来开设《文学文体写作》《写作艺术》《影视叙事艺术》等课程,广受学生欢迎。秉持“激活心智、放飞表达”的独特写作理念,所教学生普遍热爱写作、渴望表达,辅导学生散文获“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等奖项、多篇高考作文近满分。已出版专著、作品集、译著《生成与创意》《列岛默片》《绝望的逃走》《裸足的黄昏》《诗性的哲学散步》《散文讲稿》《电视剧叙事话语》《漂泊的水手》等。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数百篇,为央视30多部专题片及大型文艺晚会策划撰稿。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一、二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奖,日本著名文化财团三得利海外出版助成奖,以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论文一等奖、“春燕”杯电视艺术电视片优秀撰稿奖等。主持教育部重大研究基地项目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大项目。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散文创作有何承载去往何方
 一 粉笔点的追问:本讲稿的思维担当
 二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自审:散文的审美角色
 三 优秀之作的考量:散文的价值尺度
 1.“优秀”与权威之声
 2.倾听优秀散文的心性
第二讲 文学场中散文的体裁特征
 一 回放:没错的散文观究竟说对了多少
 二 新视窗中散文的文体景观
 1.艺术形象的功能显现
 2.支柱性要素
 3.动态构成方式
 4.语言的织体
第三讲 散文的审美印象储蓄
 一 审美印象储存活动的品性
 1.对审美对象的独特发掘
 2.个性化的情感注入
 3.哲思意味的锐角开辟
 二 获取印象积蓄的通道
 1.预设性体察
 2.邂逅性体察
 三 创造性审美体察的心智枷锁
 1.圈定体察之域
 2.认同常规之见
 3.丢失心灵之眼
 四 如何存储审美印象
 1.天地四方皆我视野
 2.从深度上观察现实
 3.找寻个我的体察点
 4.立体调动感觉渠道
第四讲 灵感引爆与审美印象捕捉
 一 动机的发现与捕捉
 1.亮色的形态举隅
 2.灵感,亮色之馈赠
 3.吁请灵感的发生
 二 审美印象片断的捕捉依据
 1.直观可感
 2.力载题旨
 3.豁人耳目
 4.八方来客
 5.清省有节
 三 捕捉的实施:筛选与扩展
 1.筛选
 2.扩展
第五讲 散文的构图设计
 一 构图风格的拟定
 1.写实
 2.写意
 3.象征
 4.怪异
 5.意识流
 二 构图形态的选择
 1.链型
 2.扇型
 3.对比式
 4.对话式
 5.转述式
第六讲 描述的文本考察与技巧落实
 一 描述的基本审美风貌
 1.实写性描述
 2.感觉化描述
 3.概括性描述
 4.具体化描述
 二 描述的进行
 1.内心视象与感觉
 2.绘出鲜活的质感
 3.描述过程的变化性
 三 描述基调一览
 四 当代散文描述的变革走向
 1.描述节奏加快
 2.描述形式意味化
 3.描述的诗性取向
第七讲 散文文情的重审与传达
 一 文情风格举隅
 1.沉郁之情
 2.冲淡之情
 3.冷峻之情
 4.欢欣之情
 二 文情的内在魅力
 1.真情感体验的外化
 2.起伏的情感流程
 3.复调构织的情致
 4.统一和洽的情调
 三 文情的审美表达
 1.文情的表达方式
 2.文情的表达风貌
第八讲 散文的意义出场与审美之约
 一 散文的意义出场
 二 哲思追索管窥
 1.多元精神
 2.超迈意识
 3.开放格局
 三 哲思的审美之约
 1.渗透性
 2.象征化
 3.朦胧感
第九讲 提升散文品位的美学策略
 一 韵味浅说
 二 韵味的冶炼
 1.精选特征
 2.裁出空白
 3.善于寄托
 4.利用反衬
 5.创造动势
 6.“飞来石”的点缀
 7.幽默一下梃好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种顿发性,提醒我们要及时抓住灵感契机。如苏东坡所言,当“火急迫亡逋”,否则,“情景一失永难摹”。 ——灵感的偶然性。 灵感状态不光降得突然,也来得偶然。老愚的那回灵感发生在中午,方旭的则在骑车路上。我们很难预料灵感将在哪儿出现、被怎样的一片亮色牵引登场。 这种偶然性要求作者时时处处保持体察触角的敏锐性,像雷达一般,不倦地扫描着可能出现的灵感讯号。 老愚和他“脱稿后几乎没有改动”的《距离的权威》,还向我们透露了可以用来鉴别真假灵感的又一特征: ——灵感的条理性。 灵感涨潮时分,在作者的内心视屏上,印象素材纷纷扬扬、重重叠叠。但令人惊叹的是,有如鬼使神差,作者的思路、笔路往往显示出一种不可思议的井井有条。各种感觉,甚至每个字眼,都能巧妙、准确地自行到位。不然,何以能够“脱稿后几乎没有改动”? 据此,可以识别创作中的那种“假妊娠”状态——有时候,分明也感到了眼前的那一亮或那一颤,以及随之而来的冲动或者激动,然而,隔着一片瘠薄和茫然的感觉,我们却无从下笔,即便下笔,不久也会卡壳。这便是让写作者常感苦恼的假灵感。 瓜熟方能蒂落。明智的做法是,如果一片亮色仅仅激动了我们的情绪,却不能引爆我们的印象积累,不能形成感觉到位的写作,那么,不妨如鲁迅所说,“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而是把这一亮色体验交给潜意识,让它从从容容、悄无声息地慢慢去成长、去成型、去成熟。 灵感状态,作为写作中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需要格外地加以爱护。 灵感活动启动以后,应避免对素材内容进行概念化的硬性推敲,应避免过分的案头计划——比如,明确地澄清某个主题意图;清楚地梳理出写作步骤;动笔后字斟句酌,写了涂、涂了写,十步九回头……当我们在案头上将一切考虑成熟,然后胸有成竹地动笔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设计,思路笔路也都,但我们却写得毫无生气,我们像在复制而不是创造。 原因何在?想来无形之中,我们在梳理文章骨架的时候,却把那些微妙的、可以曲径通幽的想象路标也给拆除了,把活跃在潜意识中的丰富感觉和水灵灵印象给过滤掉了,思路变得明确、干净,却失去了随时产生联想奇迹、产生新奇审美效果的可能性。甚至,不适宜的理性推敲还会糟糕地瓦解表达欲望,使创作过程发生短路。 请注意,不要在灵感引爆后作这种徒劳地梳理、推敲。 让我们把思想功力的操练交给平素的读书与思考;把构思推敲交给大量地练笔;把字斟句酌放在文章的修改润色阶段。而在灵感状态之中,重要的是遵从感觉的指引,启用模糊思维、软性思维。 的确,灵感往往从天而降,来去匆匆,非人力所及。不过,就像许多不可测度的事物往往存在着概率一样,敦促灵感发生的可能性因素尚存。


编辑推荐

《散文讲稿》是一本关于散文写作、赏析的绝妙读本,选文前卫,观点与众不同,完全避开写作教科书的套路,给散文习作者撑开清新的审美视野、平添一种心智维度、鼓动起潜在的表达自由,带领读者抵达一种全新的审美境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散文讲稿 PDF格式下载



对散文创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阅读和写作都有帮助。


写的很好。对鉴赏、写作散文很有帮助。


讲稿紧贴新世纪,有丰富的营养!


这是我们写散文的好老师,花钱不多,受益匪浅。


这本散文专著系统,重点突出,很好!


书不错,对写作很有帮助。


选文都很好,分析的角度很独到。


真的不错一本书!看了很受启发!


看了一点,感觉不错错。


老顾客了,不写了,好书。


一口气读了好几章,好书。


不错,感觉很实用,希望能对自己有点帮助吧。


既有散文的固有讲解又有个人的心得体会,是一本散文化的散文讲稿。


真是不错的书。好好看。


初步翻了翻,感觉可以,后面仔细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