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
2010-1
新蕾出版社
张子昂
280
无
如果天下真有此般神器,能让我们以数倍于光速的速度行走,那我们应该能回到过去吧。在写下自己经历的这段日子里,有两幕场景在脑海里来回出现: 一是在挠破头皮回忆过去的时候,发觉找不到来时的路,丢失了从前的自己。 二是找到路之后,看着自己以前写下的东西,忽而兴奋忽而难过,最后竟然无法坚持看完,就抚掌大笑,或者起身来回踱步。就好像吃到绝世美味时,不忍心狼吞虎咽,而是咬下第一口之后,就在嘴里来回细细地品味。 然而更多时候是介于二者之间,让人体验到一种“考古”的乐趣。 为了找回曾经的感觉,我吃从前吃的东西,看当时看过的电影,然后从其他当事人口中抠出各种各样的蛛丝马迹,好像探案一样。不过我更喜欢把这个过程叫作“文学鉴赏”——沿着作者(也就是鄙人)当年不经意铺垫下来的各种情节,攀爬回去,揣测男主角当时的想法,分析男主角当时的心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不止一次发现,我只能把过去的那些自己当作一个“文学角色”来对待,而并非真的自己了,我只能一次次地苦笑“问君何处来”。 由于阅历和价值观的不同,尤其是所处的时间、情境不同,你甚至会搞不懂那个自己当时在想什么,发现你和那个自己完全判若两人——不是你和你自己,而足你和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可不可以理解为在每一个封闭的时间段内,自己就是一个与别的时候的自己都不同的、甚至是唯一的自己呢?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一个人,存在的只是把生命分成无数份时间片断之后的每一份时间里的自己呢?简而言之,存在的也就是很多个被不同时间标签的自己。而我回首写下往事的过程,也就是去超越时间,捡拾丢落在时间尽头一地的那些自己们。 如果天下真有此般神器,请赋予我们先知的智慧,那我们就能预知未来了吧!
作者是一位17岁的高中生,标准的“九零后”。他的普通之处是:和国内很多饱受高考压力的高中生一样,每天很多课程,很多作业,很多考试,老师的期望,父母的重托,灰色的青春,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的不平凡之处是: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智慧,以及和年龄不符的成熟和思考力,对社会,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见解。 本文以一种回忆录和随笔的形式,回忆了自己逝去的童年,单纯的岁月,以及青春的压力,叙述了逃学在家一月的心路历程,以及重返校园的快乐。文字美丽,感性细腻,情感丰富,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当代中学生的真实心理写照。 同龄人读它,可以体会到青春的宝贵和无奈,启发你去思考:生活该如何拼搏才更精彩; 做父母的读它,有助于理解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想法,化解代沟,做孩子的朋友。
张子昂,男,生于1992年,天津外院附校高三学生。计算机、写作、英语、吉他、足球、唱歌、厨艺样样出色的孩子,连续多年获得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初三获得美国基金会资助赴美参加国际训练营,高二时参加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力快车获得周冠军,是天津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英文委员会主席,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网络中文实践”初中组一等奖(仅一名),在第十七届全国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获“命题搜索”高中组一等奖(仅一名),还是国际青年物理竞赛(IYPT)中国预选队15人之一,他最近还当选天津市第十届“十佳中学生”和“阳光中学生”。
自序 回到过去代序 写给儿子的话第一章 初长夜第二章 不如归第三章 转头空第四章 情难寄第五章 独排徊第六章 应犹在后记 没时间恋爱
时间就好像海绵里的水 某个很雷的前辈曾经日,时间就好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 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句,那得看是谁挤了。 同样一块海绵,让我和施瓦辛格分别来挤,我可以相当肯定地说,结果是不一样的。 结论:臂力小的人总是挤不出时间。 推论:不打篮球的瘦人每天总是忙得乱七八糟的。 而且,我还想说,我就是这种不打篮球而且也不胖的人。 每天越来越忙越来越乱,乱到没有自己的时间用梳子梳一梳我的心情。有很多应该让我很高兴去想一想的事情,都像是被写到备忘录上一样遗忘在笔尖与纸之间的黑色地方。没有惊喜,生活会很无聊;没有期待,同样惊喜也会很无聊。 生活中大部分高兴的事情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提前想叫铺垫,提后想叫总结,能够提到一个恰当的地方想叫作点题。 我本应该是一个善良的思想者。以前想事情想长了会无聊,现在想长了会直接睡着。保持这种轻佻的思考姿势睡着,如同上课时用眼缝看着黑板上的不等式们进入梦乡一样。 开始更不负责任地天经地义地上课睡觉。有一节数学课居然从人丁兴旺睡到人去楼空。睡一个小时应该很舒服,但连下课都没听见,这让我很不踏实。以前睡觉能在手腕上睡出腕带,现在已能睡出王冠来了。大有长进…… 唔,真的真的不行了。我亲爱的朋友们,那个弱小的Lucky真的已经不行了。 抱歉我不能给每一个我的朋友都做网页,从学农的前一天开始,我只写过半张化学卷子背过两篇英语课文写过一篇英语作文,其他的时间都在没日没夜地做网页,而且做到现在我自己的网页还一点也没动。算算也半个月了,我也是累病了的人啊,我也是落了很多课的人啊,我也是要会考的人啊,我也是要去理科班的人啊……唔…… 还有就是,如果时间充裕体力允许,我一定会给大家都做一个很漂亮的网页的,但最近,最近是我无比困难的时期,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迎接这些劈头盖脸的打击行么。我连发泄的时间都没有,我连发泄的体力都没有,我现在做的只能是把这些东西憋到有体力的时候再发泄,然后现在只能装得和正常人一样。我真的已经虚弱到不行了,好像被植入了黑色齿轮的数码宝贝一样。放学回家和同学分开之后,我居然会骑不动车坐在便道牙子上歇了一个小时……我自己都bs我自己了。 这些日子请给我一个倒立RT三角形一样的shelter地方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吧,哪怕是有一点时间让我接受打击也好。 我在床上爬起来,就是想“排泄”一下。连这些话都憋着,觉都睡不着,真有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 感谢J、苗,还有yu对我的关心照顾,十分感激;只是当我嚼着面包坐在便道牙子上看车来车往的时候,还是有一种遗世而独立的感觉。 孤独是我襁褓里的一颗泪痣。
一个好学生的逃学日记,2010年度一部非常值得家长和孩子认真品读的书。追求韩寒一样的智慧与深刻,更有着郭敬明似的忧郁和悲伤。 90后的杰出代表,诉说着青春的美丽与悲伤,聪慧少年与青春岁月的挑战书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思考的青春记录。 我想,每个人都有悲伤,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故事,值得我们一生加快和珍藏。
无
好 不错 逆行(追求韩寒一样的智慧与深刻,更有着郭敬明似的忧郁和悲伤。2010年度一部非常值得家长和孩子认真品读的书,一个好学生的逃学日记) 一个中学生的心路历程,一个帮助家长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参考书
本书以日记体写了一个高中生休学一个月的感受,和重返校园的欢喜。感受到了青春的流逝。
一个中学生的心路历程,一个帮助家长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参考书。
这本书我正在读,真的很不错哦~
书的作者是我的学长,也是我所在的“模拟联合国”社团的主席,学习也好,工作也很负责!
所以,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读哦~
作者的经历是个案,不禁思虑:优秀的少年都如此深沉?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简单点,更多点快乐。
这本书很值得买!
我很喜欢郭敬明的作品
我觉得挺好的。因为我是初二的学生。比较适合我吧。
这本书的确非常的不错,写出了我们90后的真实生活么而且文笔生动
书很好!开始还有点担心,和书店的是一样的!下次还会买的!
内容很真实 文字很有分量 支持一下~~~
不错感觉挺好
朋友送给女儿的新年礼物!他女儿非常喜欢!
没看过, 是送人的,不过别人说挺不错的
这本书很适合给像我这种有点叛逆的小屁孩!
soo good
无条件买了
还不错 很喜欢 还没有开始看呢
我学长写的,很不错
帮同学买的。翻了翻感觉不错
是在飞机上看报纸知道这本书的。因为之前就见过书的作者:张子昂(同事的外甥),所以落地回家后就订购了,给女儿。后来还请张子昂签了个名,哈哈。
大致翻翻了,同龄人值得一读,有正处在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也应该一读。因为书里写了作者成长岁月中一些貌似离经叛道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他最终成功了。当然这和他的良好天赋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
祝福所有的读者能从中受益。也祝福作者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虽然他刚刚考取美国常春藤联盟名下的一所大学,且获得全额奖学金(这个消息时道听途说),但毕竟他人生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十五六的孩子喜欢阅读
本以为是郭敬明写的。。。。。。。
好··我只能说到这···
帮别人买的 就是书角有点烂...
才收到没几天,还没看完,感觉会是一本好书
妹妹很喜欢,我也很欢喜
她说很棒
有一点深奥啊
这本感觉不错。还没拆开。
张子昂的书被我看成韩寒的.....书还是可以的,只不过作者的名字让我想起我以前的男朋友,就让我心情不太好了。
这本书我比孩子先看,感觉现在的孩子负担比我们想象的重,多理解理解孩子吧!
买错了,打算看看,可是我觉得我已经过了看这种书的年龄了(本人20多),要么就是还没到那个年纪,里面的情绪不符合我的口味,勉强看看吧。
以为是像小说一样的,但打开来看是写日记的版式。
怎么说呢,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里面有点像作文书写日记。
不过那些来至网上转载的点名挺有趣的。
就这样
跟我想的有点出入,但总的来说还不错吧
还行吧 感觉很幼稚
这本书是我期盼半年的了、可是正应了那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本以为会是小说。可是却是本类似与随笔的东西。而且貌似离逃学已经隔了很久了 。完全没有那种心情、感觉很矫情
90后的,
看不明想表达什么。
帮朋友买的,结果不是想要的那本
不太喜欢 -- 这本书不好看
保护膜撕开了。不高兴
内容差劲
太水的一个东西了,根本不够出版的水准!
随便找一个一个孩子的日记都比这个有内容,居然点名还占了不少篇幅!!!吹得太大发了!怎么写了什么就韩寒、郭敬明了??
不知道编辑们怎么想的,家长可能是为了孩子出国的时候拿出来骗骗老外,或者就是看不出来有多么差?????
真的,是我在当当网买过的最令人失望的书。
稚嫩。
无聊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