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免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

丛玉隆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丛玉隆  

页数:

191  

前言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先进的高新技术与设备在国内的普及应用,检验医学作为古老而又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医院检验科的作用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医学实验室不断与临床相结合,促进循证检验医学的开展和实行全面实验室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诊断指标。  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学术素质和技术水平,自1995年开始,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从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及法制化等方面逐步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总结了著者多年来科室管理体会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有关实验室认可标准及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文件编写而完成的,共6个分册:第一分册《质量管理体系与应用》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及建立方法,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实验室管理、实验室认可的基本知识及科主任的工作方法,并附有该科的“全面质量管理手册”供参考。其余5部分册分别为《血细胞分析技术与,临床》、《体液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与临床》、《贫血、血栓及遗传学检验技术与临床》。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介绍了“临床检验专业”各学科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质量控制、标准化及规范化程序,并加入了作者们多年来方法学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供同道们参考。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国内检验科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尽管我们在编写中是认真、努力的,但由于编著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老前辈、专家和同道们指正。由于本系列书籍包括了不同专业,为了保持各分册的特点和风格,对个别重复内容未作删除,以保持各篇的独立性,请读者谅解。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包括:免疫学检验概述、免疫比浊分析技术、自动化酶免疫分析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自动化电泳技术等。

作者简介

  丛玉隆,1982年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血液病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学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检验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等。  近五年来,获得军(部)级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全军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专著12部,参编8部。l 997年获总后系统优秀教师奖。1999年获中国国际交流基金会颁发的“林宗杨医学教育奖”。荣立三等功二次。  主要从事血液学的基础和实验诊断研究。在血栓与止血方面,从基础理论、全面质量控制到临床应用,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各种血栓与止血实验过程中的标本采取、标本保存、分析方法、实验条件、结果表达方式、正常参考值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了血栓与止血实验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的难题。同时,在血小板的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运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这些先进仪器对群体或单个血小板的钙浓度进行测定,并将之运用于临床研究,同时对血小板各检测指标的对比分析、心血管疾病状态下及抗血小板药物作用后血小板的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血液、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试剂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实践,并取得多项成果,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近年来对医学实验室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其管理理念先进,在全国各地讲学交流,深得同行好评。将其管理理念运用于科室管理实践,卓有成效。所领导科室曾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并荣立三等功,得到了院领导甚至总后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检验概述
第二章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
第三章 自动化酶免疫分析技术
第四章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第五章 自动化电泳技术
第六章 免疫电泳
第七章 尿蛋白电泳技术
第八章 细胞免疫功能分析
第九章 流式细胞仪原理
第十章 血型及血型免疫学检验

章节摘录

  天然存在的各种混浊液体(如乳汁);在明澈的水中添加各种不溶性的粉末,如面粉或泥沙等,便呈混浊状,而且混浊程度与加入粉末的粗细及数量相关;澄明的液体经化学、生物学或免疫学等反应变为混浊等,这些现象早已被人们的直觉所认识,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这种测试方法也早已用于医学检验中,并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的发展更为迅速,原因在于混浊或浊度这种自然现象蕴含深刻的科学基础,即胶体化学、免疫化学和光学等领域的理论和分析技术,更得益于仪器制造、计算机和自动化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对许多具有临床意义的标准品、抗血清的产生和标准化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因此浊度分析,尤其是免疫浊度分析已从长期的探索进入广泛应用的起飞状态。在医学领域, 浊度法几乎已成免疫浊度法的代名词。  一、浊度分析的科学基础及其特性  1.胶体溶液 各种分析最常用的样品是溶液。即便是固体标本,也常需溶解后才可作为样品进行分析,医学检验中也是如此。溶液是备式各样的,据其性状大致可分为真溶液和胶体溶液或悬浮液,俗称溶胶。胶体溶液也是多样的,外观上可表现为无色或色彩纷呈的各种澄明液体到浊度不等的各种悬浮液,但它们的基本特征都是由粒径不同的溶质均匀地分散或悬浮于溶剂构成的。由于溶质粒径和性:质的差别,这种分散状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不尽相同,溶胶微粒的表面电荷也与这些性质密切相关。  2.胶体溶液的分类和性质 从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上可把溶胶分为疏液溶胶和亲液溶胶两类,前者为不溶性固体物质在液体中高度分散的一种多相态的不均匀体,常需靠稳定剂维持单分散性;后者是大分子物质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依其与溶剂的极强亲和力而保持胶体的稳定性或分散性。因此亲液溶胶又表现为真溶液,即单相态,如各种蛋白质溶液。但疏液与亲液溶胶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任何胶体溶液的本质是粒子在溶剂中形成的单分散体系,这是它们的共性。但粒子大小或直径的不同可使这种单分散体系显示不同的特性,并对溶胶分类。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免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