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

(唐)王冰|译者:陈大为 天津科技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天津科技  

作者:

(唐)王冰|译者:陈大为  

页数:

807  

字数:

840000  

译者:

王冰 注解  

Tag标签:

无  

前言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典籍,是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千杰圣典,也是一本蕴含中国生命哲学源头的大百科全书。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它的庇佑之下生生不息一一人们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天,让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惊讶不已的是,他们刚刚兴起的如医学地理学、医学心理学、气象医学等先进学科,却在这部2500年前的医学圣典中已有了极为完善的表述。可见,《黄帝内经》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应做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下去。  近数十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方面知识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要想解除这些困扰,确保人体的健康,离开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圣人的医学理论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文字古奥,专业术语众多,人们很容易与《黄帝内经》这样的宝典擦肩而过。尽管近些年许多讲解《黄帝内经》的养生类畅稍书开始涌现市场,也得到人们的追捧。但不可讳言的是,真正能够把这本医学巨著的养生理念充分无误地普及的图书仍然太少,这本传统中医圣典有如一座蕴藏极为富有的金矿,等待我们去挖掘。  本书参考了数千年来人们对《黄帝内经》的大量研究成果,不但将原有经文翻译成了使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白话文,而且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们数千年来对《黄帝内经》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或隐或显的思想采用图解的形式进行全方位解读,为你扫清阅读中的外围障碍,解读更深入、更透彻,力求使您轻松读懂每一句话。编者还对内文中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提炼,使您一目了然,轻松把握每一章乃至每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您的阅读负担。  本书不仅对经文的翻译力求尊重原文,而且图解的科学性也有专家为您把关!别具一格的画风,将具象与抽象结合起来,使本书除了具有知识性外,还具有艺术性、欣赏性,是本书的又一大看点。总之,本书成功地用艺术的图解形式、生动的画面,使原书中看似艰深的哲学和中医原理,变成人人都能触摸践行的日常生活。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证让您轻松读懂《黄帝内经》中的每一句对话,品味原汁原味的经典,并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内容概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堪称中国第一养生宝典与第一生命智慧百科全书。是每一个追求健康长寿人都不应该忽视的一部奇书。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形式向您呈现这部中华巨典,并配以艺术性的图解方式,使本书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让您轻松把握书中的每一个重点、难点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别具一格插画的独特风格。

书籍目录

前言养生要顺天时、承地理阴阳之气是生命的根本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养生之道  人体生长规律  养生的四种境界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季养生规律  阴阳之道与养生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阳气的重要性  四季邪气的更替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风邪是百病之首  事物的阴和阳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变化的规律  三阴三阳经脉的离合 阴阳别论篇·第七  脉象的阴阳  各经脉发病的症状  从脉象看体内阴阳的变化  死阴、生阳、重阴和辟阴  邪气郁结与疾病  从脉象推测人的死亡日期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脏腑的功能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日月的运行规律  太过、不及与平气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五脏与五味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气血与健康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色脉诊察法  诊治疾病的要领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揆度》和《奇恒》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脉象与疾病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诊断疾病的关键  四季误刺导致的后果.  针刺的一般原则  十二经脉气绝时身体的反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诊脉的要点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诊脉的原理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尺肤诊脉法  脉象与疾病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寸口脉与疾病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逆四时的脉象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五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四季的脉象  陴脉的脉象  商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疾病的乘传  五脏的真脏脉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脉象逆四时  五实与五虚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脉象的冬阴夏阳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  五脏、五色、五味 宣明五气论篇·第二十三  五气对人的影响 血气形志论篇·第二十四  三阴三阳经脉的气血分布和表里关系  五脏腧穴的位置  形志疾病与针刺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治病之道  针刺的五个要领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虚邪和正邪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  形和神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针刺补泻和候气  三部九候诊察疾病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气的虚实  疾病与预后  疾病的治疗 太阴阳明篇·第二十九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循行路线对疾病的影  脾的作用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阳明经脉的几种病变 热论篇·第三十一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伤寒病的治疗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 刺热篇·第三十二  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  热病的针刺方法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阴阳交  风厥  劳风  肾风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从症状看疾病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 疟论篇·第三十五  疟疾病的成因  疟疾发作呈周期性的原因  风病和疟疾  寒疟、温疟和瘅疟  疟邪针刺时机的把握  四季疟邪 刺疟篇·第三十六  六经疟疾  五脏疟疾  疟疾的针刺原则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寒邪在五脏的转移产生的病变  热邪在五脏转移产生的病变 咳论篇·第三十八  五脏咳  六腑咳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各种疼痛的区分  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腹中论篇·第四十  鼓胀病与治疗方法  血枯病与治疗方法  伏梁病与治疗方法  厥逆病与治疗方法  热病疼痛时用脉象定病位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六经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各脉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风论篇·第四十二  风邪引起的疾病  风病的诊断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痹病的产生和分类  五脏六腑的痹病  营气、卫气与痹病  彝病的各种表现及成因 痿论篇·第四十四  五脏与痿病的形成  各种痿病的辨别  治疗痿病应“独取阳明” 厥论篇·第四十五  寒厥、热厥  六经厥病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五脏脉象与疾病  经气不足的死亡日期 脉解篇·第四十九  六经病变与成因 刺要论篇·第五十  针刺的要领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针刺深浅程度的掌握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人体的禁刺部位  误刺的后果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身体的虚与实 针解篇·第五十四  针刺的虚实补泻  九针的原理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十二经脉上的络脉在皮肤的分布  病邪在人体的传变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经络的色诊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人体的个气穴  孙络和谿谷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足三阳经穴位分布  手三阳经穴位分布  督脉、任脉、冲脉穴位分布 骨空论篇·第六卜  风邪致病的病证  主要经脉的循行路线  膝病的针刺  治疗水病的腧穴  灸治寒热病的方法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水肿病的成因  治疗水肿病的个穴位  四季针刺部位选择的依据  治疗热病的个穴位 调经论篇·第六卜二  有余和不足  神的有余和不足  气的有余和不足  血的有余和不足  形的有余和不足  志的有余和不足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  虚实证的补泻原则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缪刺  缪刺与巨刺的区别  缪刺时的取穴  尸厥病的形成与治疗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六经有余和不足的病证  四季脏腑气血的分布  违背四时针刺的后果  误刺五脏后病人的死亡日期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病的标本属性与逆治、从治  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五运主管四时  气的盛衰规律    天地之气的循环规律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配合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运气学说的创立  天地运行的动静规律  六气变化与万物的生成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六气的循环  六气主时的地理位置  天符、岁会、太一天符  一年中六气开始和终止的时间  六气的作用  六气的变化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运气化太过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  五运气化不及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  五运之气不及与四时的关系  五气变化与灾害的预测  五星的运转与善、恶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五运的平气、不及和太过  五运平气之年的表现  五运不及之年的表现  五运太过之年的表现  不同地区的发病规律与治疗原则  地势高低对人寿命的影响  司天之气如何影响五脏的变化  运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运气变化对生化的影响  六气的变化与疾病的治疗  服用药物时应遵循的原则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的变化规律  太阳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太阳司天之年养生原则  阳明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阳明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少阳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少阳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太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太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少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少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厥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厥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六气运行与相应、不相应的判断  在泉之气与五运的同化  时令与药性的选择  五运之气与主岁之年的常数  复气发作时的现象和征兆  四时之气时间和位置的测定  五运六气变化呈现出的物象  六气的相互作用和六气的盈虚  用药的原则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六气主岁时的情况  风化的运行与疾病的治疗  在泉之气侵人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司天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在泉之气不足和司天之气不足的治疗原则  六气过盛导致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  六气相复所致疾病的治疗  气的分属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胜气、复气的变动与疾病的发生  客主相胜时出现的疾病与治疗  用药性与五脏、五气的关系来治病  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与治病准则  六气的变化对发病和治病的影响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六气变化对补泻的影响  六气致病的机理  药物的阴阳和配方原则  逆治、从治、反治  君药、臣药、使药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三阳相并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避免治病中的五种过失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治病失败的四个原因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  三阴三阳经脉的雌雄  病人死亡日期的推断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阴阳脉象的逆顺与生死  诊断疾病的“五度”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涕、泪的形成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郁气的预防和排除  司天、在泉之气失守时疾病的预防  刚柔失守对天运和人的影响  五疫的防治  真气的保全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气交异常的原理  气交异常对发病的影响  六气不退位对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刚柔更迭失位对天运的影响  神明失守导致死亡的原因灵枢附录:《黄帝八十一难经》

章节摘录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本篇主要以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分析了人类寿命长短的原因,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养生的依据——男女的生长规律,并向我们介绍了养生的四种境界。  上古时期的黄帝,生来就非常聪明灵活,幼小时就善于言辞,少年时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长大以后,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忠厚诚实,成年以后,功德毕具,登了天子之位。  养生之道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们,大都能活过百岁,而仍然动作灵活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就显出衰老的迹象。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这种差别,是由于时代和环境造成的呢?还是现在的人们不善于养生的过失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期的人,懂得养生之道,能按照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整自身阴阳的变化;使用一些正确的养生方法,饮食有节制,生活作息有一定的规律,不过度地劳累。因此能够使精神与形体相互协调,健康无病,活到人类应有的寿命,即一百岁以后才去世。现在人就不是这样了啊!他们把酒当做汤水贪饮不止,生活毫无规律,喝醉酒后行房;尽其所有的欲望,耗竭他的精气,纵情色欲以致精竭阴枯,用不正当的嗜好将体内的真气耗散殆尽。不知道应当谨慎地保持精气的盈满;不善于调养自己的精神,贪图一时的快乐;生活作息没有规律,所以活到五十岁左右就显得衰老了。


编辑推荐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白话全译图解本)》让你一次读懂中国第一养生宝典。全析:全文翻译、逐句讲解,《素问》、《灵柩》养生学说的全面展现!图解:全书图解、易学易懂,介绍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症学说、诊法学说、论治养生学精要。详解:重点提炼、难点详解,使你不必翻阅大量资料,一本看通《黄帝内经》!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必读经典。一次读懂的完整版白话读本,一遍看会的图解版黄帝内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很好,,好书好在不是一遍就能看懂,,也不是看很多遍还是看不懂,,看一遍觉得只是有个映像,看两遍加深映像,看三遍开始理解,,需要你慢慢咀嚼才能消化,,甘肃老中医李少波,读了一辈子黄帝内经活到了如今已经100多岁,并从中得出一套《真气运行法》。几千年前的东西,到了我们这80后手里,即便是翻译成现代文也有好多无法理解,,这本书也是同样的,,翻译的人很辛苦,我看起也辛苦,不过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看完,,如果有对中医很有研究的老医生,希望可以指导指导我


这书是素问灵枢的合集,比分开卖的版本要好的多,语言解释合理,配图到位,价格比较人到。


读经典的书,学纯粹的中医!


养生的好东西


非常实用的书,送货及时,仔细学习终身受益。


书很好,但是这次的送货员因为找不到大厦的大门,让我围着大厦转圈找他,造成小小的困扰。


感觉很好,


不容易看懂,当成工具书来看吧


正版,应该还不错吧。


邮寄的太慢了!书还行


书的质量很不错,比想像的要厚很多,送货速度也很快,继续支持!!


有图有内容不错


爸爸让买的,看着还是挺费劲的


不错,内容也比较丰富


沒有原文,全是作者自己的白话,书比转头还厚,失望

怎么就能没有原文呢!!!! 作者怎么寻思的,cao ,知道这样我也不买啊


怀着好奇的心情买了这本书,居然大多是看不懂的,我想书应该是好书,只是我的古汉语知识有待提高


书的内容只有白话文,没有原文,有点逊色。


对没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人来说太难懂了,看了白看


没有原文,有点失望。


我收到的书好烂呀!质量太差了,还不如盗版书,本想在这里能买到让人放心的正版书,事与愿违没想到比盗版的书质量还差。


这本书还没时间看。但是书的质量很差,可能是我的运气不好。不知能不能更换。期盼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