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忆昔花间相见时

袁江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

袁江蕾  

页数:

206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诗品和诗话,这些诗品和诗话多是知识分子文艺批评的作品,给诗歌划分门类,给作家排名立派,有多少文人因为李白和杜甫的排名座次而争论不休。这些中世纪的诗歌品评作品,最根本的弱点,就是忽视了个体心灵的感受,从宏观叙事出发,而不是着眼于个人体验,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而不是从人的心灵去品评诗歌。我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字字珠玑,满纸余香,可转念一想,这本书给读者设置的门槛也不小,非得有相当古文和诗词底蕴的文化人不可,古文基础一般,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人间词话》的感受恐怕不会非常强烈,诗词如果仅仅是人们学习的对象,而不能引发每个人的内心共鸣,那么,诗词也就会黯然褪色,我们需要符合当代普通人审美层次的诗词品评之作,将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在当代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应该局限在文化人之间,而是需要把诗词的性灵之火放在每个人的心中,以供命运和人生双重困境中的人们,或悲伤慰藉,或幽然神思,或心灵取暖,或爱恋困愁……袁江蕾的这本新书,就是这样一种诗词品评的薪火相传之作。  关注个体体验,写就诗歌的心灵史,这是袁江蕾的全新的角度,也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能够在紧张劳累的生活中,慢慢地品读诗词,用自己的视野和感觉,从最基本的要素入手,以一个当代大都市女性的爱和理性,去感知千百年前中国人的心灵诉说,袁江蕾不说诗词的写法,也不谈诗词的考据版本,她不是研究诗词,而是在感受诗词,并把个人纯粹的、诗意的、细腻的、美的情怀体验,分享给每个读者。袁江蕾的方法不仅新颖,而且,她的才华和天赋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她的品评方法和个人才华,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也是本书最独特魅力的所在。  我们今天探讨文化重建,这个话题已经是文化界的大热门,文化重建并不是恢复旧有的文化模式和学术体系,恰恰相反,是要在现代民生人文的立场上重新构建中国文化。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大家不难弄懂,但是务虚的高谈阔论太多,务实的创作实践很少,一方面,创作的手法和模式必须是现代人文型的,不能是旧有的知识积累型的,也就是说,新角度、新视野,并不是走过去版本考证的老路,而是要切实地走进入的心灵,文学的本质毕竟还是“入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作者个人的才华和实力,再好的文化理论,也是哲学层面的,如果缺少具体的作品,也是空谈。袁江蕾作为目前活跃在一线的随笔作家,在这本书里,她以严肃的文学立场,生动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诗词品评的心灵之作,我感到很高兴,相信很多读者读过本书之后,都会对袁江蕾崭新的角度,人文的立场和卓越的才华所感动,每首诗词都是心灵的一个感动,诗词品评的作品也让人感动,这是非常难得的境界,我想袁江蕾做到了,她的这本书,是一种恢宏气象的具体缩影,被她感动的将不仅仅是本书的读者……  裴钰  2008年11月23日

内容概要

  一部《花间集》的研读笔记,浓情散文。作者从五百首花间词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感性解读。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诗词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更加鲜活,可读性更高,更加值得珍藏。  花间词发源于晚唐五代时期,以春花秋月、闺闼绣阁、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读之满口皆香,荡气回肠,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本书是《花间集》的研读笔记,浓情散文。作者从五百首花间词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感性解读。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诗词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更加鲜活,可读性更高,更加值得珍藏。

作者简介

  袁江蕾,生于20世纪70年代。爱好写作,2003年起,先后活跃于新浪论坛和新浪博客。曾发表多篇文学作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并出版长篇小说《SHE的疯狂旅程》。

书籍目录

序言\裴钰第一章 早情如好花须初开晚逐香车入凤城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黛眉山两点还似花问见,双双对对飞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见绮筵时私语口脂香远风吹散又相连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第二章 情似落花任飘零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梦觉云屏依旧空红纱一点灯蕙心无处与人同旧欢思想尚依依送君千万里不道离情正苦何处杜鹃啼不歇相见何处是回首挥泪千行正是落花时节含情无语倚楼西第三章 道是无情却有情玉楼春望晴烟灭玳筵一曲当秋夜莺啭一枝花影里一笑动君心故国吴宫远永巷寂无人寂寞上阳宫里天上妲娥人不识第四章 情深已是死生时红楼别夜堪惆怅白头誓不归翠华一去寂无踪伤心一片如珪月风流可惜当年石城依旧空江国笙歌未尽起横流鸡禄山前游骑紫塞月明千里何处戍楼寒笛雁门消息不归来第五章 唯向花间闲情寄春暮黄莺下砌前绣罗红嫩抹酥胸小山重叠金明灭暖香惹梦鸳鸯锦豆蔻花垂千万朵暗里回眸深属意后记

章节摘录

  你又何苦走上街衢,撕扯下自家脸面予人观瞧。光天化日,其状丑劣无比。  有“元才子”之称的元稹,出身贫寒庶族家庭,父亲早亡,长大后名扬海内。除却自身天赋过人,亦有其自传体小说《莺莺传》广为流传,做了帮衬。元稹之早年的一场情事,又经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遂愈发家喻户晓。  有故事的男人,如辗转千里由岭南运抵长安的妃子笑荔枝,让人不禁联想起一路颓毙的匹匹驿马,反愈觉其色润香奇,非凡品堪匹。  来看《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初夜。  “一痕透酥,双蕾含春,芳胸乍露,玉体横陈。张生见了,顿觉神  魂颠倒,他把软玉温香,抱个满怀。但觉人面田田,兰玉满满,春至人  间,花能弄色。柳腰款摆,花心轻折,如牡丹沾露,娇媚初放。于是嫩  芯娇香,随蝶安排,艳体摩挲,缱绻备至。”  彼时,元稹(张生)未曾发迹,莺莺遂以身相许,如此相待,直教这可怜的男人由泥沼,一脚步升天堂。他是“如穷汉做富翁,平民做了皇帝。”  这夜后,他和她便如“比翼鸟,双宿双飞,鸳鸯被底,云雨颇兴,芙蓉帐里缱倦无限。亿万情种,胶中投漆,百千重爱,茧里伏蚕”,简直痴缠得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一般。  如此描写,过白过露。乍看惊心眩目,细品又觉未余些毫遐思畅想的空间。比照孙光宪两阕联章艳词,情境相似,意趣却颇有不同。  元稹在《莺莺传》中说,“大几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他将她比做蛟螭,比做妲己褒姒。唯其可爱,反成妖孽。元才子将身心相许于他的莺莺,直接定位为尤物。  “尤物”一词最早出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其时,晋国大夫叔向,倾慕申公巫臣和夏姬所生的女儿。有母妖冶如夏姬,想其女亦当闭月羞花,差不到哪去。但叔向的母亲却认为,此女切不可娶进门,“甚美必有甚恶”。  古代的这一观点,延至今日,仍留余毒。大凡美丽出众的女子,常难以见容于人。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由《左传》上所载可见,元稹对于“尤物”所下的结论严重缺乏创意。  明明是他辜负了她。只因她是女人,美丽的女人,他便有了抛弃她、侮蔑她的理由。  话说到尽,事做到绝。他多像将她象一块疮疤一样就此忍住剧痛,咬牙剜除。毕竟,他还是做不到。享尽荣华,名利如云烟过眼;遍历花丛,始终难以忘却的,仍是最初与她的那段简单欢好。  元稹后来曾做过一首诗,名为《春晓》,颇似对多年前与莺莺初恋的回忆:  半未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猾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他曾与宦官于驿馆发生冲突,从此脸上落下无法消去的疤痕;而与莺莺的那场情爱,于他心上烙下的,却是永世难以磨灭的憾悔。  且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当情已逝,她曾对他这样说过。多么无奈,多么可怜。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镮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  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孙光宪《菩萨蛮》  孙光宪的《菩萨蛮》,生动如画。两阕联读,竟如电影画面般流畅,景与情皆步步递进。  良宵,不可无月光助兴。他独自进门,将紧跟身后的月光亦一并急急关在了门外。即使爬上屋顶,月,依然无路溜进她的香闺,唯自高挂房檐边缘,撒下一地寒影清辉。  玉钩兀自空垂,帘幕已落下。香炉里有袅袅青烟闲闲升腾,灯花偶然爆绽,如美人惊笑。万般皆上好。床上围屏亦已轻轻掩上。高唐云雨。秋长梦更长。  一梦,至雄鸡啼鸣。黎明的熹微,映上窗棂,有莺声绝早。而昨夜那弯不舍残月,业已划落楼角。轻寒薄雾里,她,一晌欢愉过后残妆未褪。衣衫拖曳未整。执手相送。依依。  只可惜细读之下,终究还是两人戏,唯有一人在主演。他如剪纸般单薄,面目模糊。仿佛随时方便隐退。命中早已注定,许多年后,他于她终将始乱而终弃。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怎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复《诉衷情》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韦庄《天仙子》


编辑推荐

  第一部词总集,第一个词学流派,倚声填词,长歌短句,深闺幽怨,婉约缠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忆昔花间相见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