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开国英模第一辑

《开国英模》编委会 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

《开国英模》编委会 编  

页数:

249  

前言

  1.本丛书是为配合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英模事迹而组织编写。  2.本丛书共计5册,每册选入20位英雄模范人物。  3.“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是从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联合主办的专题评选活动中,由全国人民参与投票评选产生。  4.丛书中介绍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乃以官方正式公布的人物生平为准撰写。

内容概要

 历史不该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双百”人物评选,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人物评选,世人瞩目; 百位英雄人物,成长与革命,真实再现,读之潸然;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经典,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洗礼,一生奋进的财富。 庞世烨主编的《开国英模(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第1辑青少年版)》选入20位英雄模范人物,包括李大钊、林祥谦、陈延年、赵世炎、张太雷、夏明翰、向警予、罗亦农、王尔琢、周文雍、陈铁军、苏兆征、彭湃、杨开慧、贺英、恽代英、蔡和森、黄公略、周逸群、段德昌、韦拔群。

书籍目录

李大钊(1889—1927)林祥谦(1892—1923)陈延年(1889—1927)赵世炎(1901—1927)张太雷(1898—1927)夏明翰(1900—1928)向警予(1895—1928)罗亦农(1902—1928)王尔琢(1903—1928)周文雍(1905—1928?陈铁军(1904—1928)苏兆征(1885—1929)彭湃(1896—1929)杨开慧(1901—1930)贺英(1886—1933)恽代英(1895—1931)蔡和森(1895—1931)黄公略(1898—1931)周逸群(1896—1931)段德昌(1904—1933)韦拔群(1894—1932)

章节摘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林祥谦,名元德,1892年10月19日出生在福建闽侯县尚干镇一个农民家庭,家中仅有一间木构房屋和五分四厘薄田。父亲终年劳耕苦作,也难以养活一家老小,父亲不得不到八十里外的马尾,在马尾造船厂当了一名锅炉工。  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常年夜以继日地劳动,操持一家人的生活。林祥谦从6岁起就开始随母亲下地干活,到十一二岁,他已学会了各种农活。林祥谦从小渴望读书识字,每当下地劳动或收工,从村塾门前经过时,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都会在门外静听片刻,默默地跟着读。父母看到他这样好学,于是想方设法凑足交学费的谷子,送孩子上学。林祥谦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学习用功,但才读了一年多,就因家庭生活日益贫困失学了。  严峻的生活现实练就了林祥谦从小就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品格。1905年。夏粮歉收,全家盼着仅有的一棵龙眼树成熟后,好换点钱粮度日。村里一些地主豪绅的儿子,像强盗似地爬到树上乱砍乱摘,转眼工夫就把一树的龙眼糟蹋光了。林祥谦忍无可忍,猛冲过去和他们搏斗,但因寡不敌众反遭到他们的毒打。  林祥谦气愤不过,于是跑到船厂向父亲哭诉,要求父亲回去和他们论理,索取赔偿。父亲为了少惹麻烦,就让祥谦在马尾住下来,到附近一所学堂去念书。  从福建马尾到湖北汉口  1906年,林祥谦一家生活更难维持了,他再次被迫停学。父亲变卖家当,四处借款,筹集了100元的保证金,又把年方14的林祥谦送进造船厂当钳工学徒。他和所有工人一样每天早晨五点多,披霜带露进厂,要一直干到下午六点天黑才能下班,劳动时间在12小时以上。  林祥谦聪明好学,进厂两三年就掌握了钳工技术,达到技工水平。他为人正直刚强,凡事主持公道,爱打抱不平,得罪了工头,因此干了五年学徒还转不了正式工。这时物价上涨,工厂大批解雇工人,林祥谦和父亲在马尾的境遇日益恶化,不得不另谋出路。  1912年初,林祥谦离开马尾到了湖北汉口江岸,经考试,被江岸机厂(现武汉江岸车辆厂)录用了。  1912年冬,林祥谦回到尚干,和近邻陈桂贞结了婚。婚后,林祥谦带着父亲、妻子和二弟元成一起到江岸谋生。全家住在一间低矮破旧、阴暗潮湿的茅草房里。林祥谦所在的江岸机厂,是法国人于1901年开办的。工人们每天工作12小时,伤病假不发工资,每月初一、十五两个休息日也不发工资,稍不如意就被踢出工厂。厂方大小头目,对工人敲诈勒索,强迫工人送礼,巧立名目扣发工人工资,至于打骂工人更是司空见惯。和近3万京汉铁路工人一样,江岸机厂的工人们过着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为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林祥谦和工友们多次开展小规模罢工斗争。他们用怠工的办法来对付工头的压迫。但是,这些都无法改变他们的境遇。  “成年累月做马牛,吃喝如猪穿如柳。军阀刀鞭沾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这就是林祥谦和广大京汉铁路工人发出的呼喊声。  成立江岸工人俱乐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工人中广泛宣传通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武汉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项英等人经常深入到江岸区的铁路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很快发现了富有反抗精神又在工人中有着很高威望的林祥谦。他们热情地找林祥谦、曾玉良等六人了解京汉铁路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并向他们介绍长辛店和郑州铁路工人组织俱乐部开展斗争的情况。这次谈话,使林祥谦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几天后,林祥谦又和曾玉良等人,到中共武汉区委所在地,找到了陈潭秋等同志,向他们诉说了江岸铁路工人的悲惨生活状况和谋求改变现状的愿望。  同年12月,林祥谦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  1922年1月,江岸工人俱乐部成立,林祥谦被选为干事。在工人俱乐部,林祥谦负责会计工作,他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节约开支,按时向工友们报告收支情况。工人们在厂里毫无民主权利,到了俱乐部,气氛迥然不同,大家同样享受充分的民主自由,像是生活在另一天地。  林祥谦和工人俱乐部的其他同志,耐心劝说一些工人改掉赌博、酗酒和吸鸦片等不良习气。在俱乐部里设置象棋、围棋、二胡、京胡等文娱器材,供工人们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  经过林祥谦等人的积极工作,工人俱乐部办得有声有色,吸引着江岸广大工人,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在工人俱乐部和工人业余夜校的教育下,许多工人的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家属们称赞:“俱乐部好,赌钱鬼没有了,吃酒人少了!”“俱乐部是工人的家。祥谦是这个家的好兄弟。”  工人俱乐部还举办工人业余学校,组织工人学文化、学政治。林祥谦每天晚饭后就来到俱乐部参加夜校的学习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及时了解工人们的情绪和要求。  通过夜校学习,工人们的觉悟日益提高,纷纷自觉要求改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林祥谦和全体俱乐部委员,代表广大工人的利益,同厂方进行交涉,取得了一些成果。原来病假不发工资,现在14天以内仍发全薪;原来工作期间上厕所受限制,后来赶走了厕所的看守,上厕所自由了;原来工人出厂要搜身,后来废除了;遇到工头随意罚工人的款,工人俱乐部就派代表提出抗议,迫使厂方不得不取消一些罚款。  由于办事公正,乐于助人,为工人谋利益,林祥谦深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1922年夏天,林祥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开国英模第一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