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
2011-9
天津教育出版社
魏君子,苹果猪
288
无
导读 魏海军(魏君2001年6月,我开始上网。先在新浪影行天下论坛认识了冷笑对刀锋、要命的小邪(小邢)、李祥瑞,然后转战搜狐论坛,2002年4月8日,在网易开办了“香港制造”论坛,成为内地港片迷聚集地。时至今日,我们这批人由虚拟的网友成为了现实中的“朋党”。网络无痕(王家传)在腾讯网掌管电影频道,苹果猪(荣超)则已成为博纳影业的策划总监,其他多数也都混迹在媒体或者电影界,十年一梦,不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出版于2003年的《香港制造》是我们这批港片迷的论坛文章集锦,在某种程度上,对香港电影在内地的普及起到一定作用。今年本书编辑找到我,想出该书的纪念版,一问才知,她当年也曾“卧底”在“香港制造”,有共同的情意结在。的确,《香港制造》是我们青春的印记,是初出茅庐年代痴迷港片的见证,回首当年的文字、观点、角度,或许幼稚可笑甚至卖弄,但那股现在看来傻傻的激情、执拗,却是如今的我们所缺乏和为之汗颜的。 感谢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将纪念版《香港制造:一梦十年》做成一本录像带的样子,十分契合我们的录像厅情结,内容也顺理成章分为Side A和Side B。A辑是精选“香港制造”论坛的经典旧帖,保留原汁原味的傻与痴。B辑是我们重新撰写的“十年回首”新篇,重在风云变幻后的感悟和经历。这本书,当然对“香港制造”的“我们”意义非常,如果广大读者也能从中得到些许乐趣,就更是我们的荣幸了。 最后感谢徐克导演题写书名,尔冬升导演作序,陈可辛、陈嘉上、王晶、甄子丹、吴镇宇推荐,韩大刀、应声虫统筹,下一个十年,我们再会。独得我,天荒地老—《半支烟》文/ 张晶(环佩琳琅)2001年夏天,我独自一人,从武夷山回重庆,在车站买好自武夷山去邵武的车票,回过头,看见青葱的大王峰,孤单得厉害。想起福建之行一路上如影随形着的,将断不断的恋情,我被山水感动着,便是要流下泪来了。 去邵武的汽车很破,破得叫人想起很多年前那辆自昆明去西双版纳的汽车,我在靠窗的位置,闷闷不乐。满车都是武夷山当地的山民,车上弥漫着复杂的汗味和烟味,车顶上鸡鸭堆满了货架。他们讲我听不懂的话,我在他们之外,是个看客。 这个看客,看着车从车站发出去,看着武夷山火红的山壁由慢到快地掠去。 终于静下来了,车上的VCD开始放一部电影,听到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卡住一样重复着那一句,回过头,惊艳。 片名很快打出来,歪歪扭扭三个字—《半支烟》。 旅途,不再无聊。 那是我第一次看《半支烟》,在那样的环境里面。没有结尾,因为大家都低估了车速,也低估了电影本身的缓慢。可一直很安静,慢慢地,他们都睡了,只有我,睁大了眼睛,看那一部关于铭记与忘记的电影。 因为没有看到结尾,所以,记忆就衰退了。如果不再重看,也许穷其一生,也不会记得了。大家都在拼了命地忘记一些事情,但愿不再忆起。 叶锦鸿这个人,能叫我记住的,也只有那一部《半支烟》。 很反对把《半支烟》看做爱情片的人。我从头至尾,从第一遍到最后一遍,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我要的爱情。我理想中的爱情是有始有终有经过的,而这一部影片里面,我看到了很多,英雄与衰仔,幻想与真相,迟暮与年少,铭记与遗忘……而爱情,反倒成了陪衬。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的幻想。至少香港那么多的古惑仔里面,每一个人,都有那个英雄的幻想,纵然时隔三十年。 曾志伟拖着装满美金的旅行袋,带着那把只有一颗子弹的枪,从遥远的巴西回来,带回来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在那个下着雨的夜里,躲在偷来的钢琴底下,对他的小朋友谢霆锋讲述了一个自欺欺人的骗局。 这骗局看起来是那么真实,是那么有血性,是那么叫人感动。然后,他打开那个香烟盒子笑了,仿佛那个背叛老大、暗杀兄弟、抢兄弟女人的人,的的确确是那一个叫做“九纹龙”的家伙,仿佛那个故事中受尽委屈的,便真的是他自己。 而那个听故事的烟仔,在那个遇见自己父亲的梦里,感受到自己的父亲,便是一个高大、威猛、很有正义感的英雄,但是很遗憾,在那个梦里,他的父亲,没有样子。 都是幻象罢。 因为有着不堪记起的真相,便时时叫自己忘记那个真相,不断地对人讲起那个美丽的泡沫一般的幻象来,讲的次数多了,就连自己也骗过去了,成了真相。 就好像我们讲的我爱你,不停地对对方对自己讲,结局就是,我真的爱上你了。 我们习惯这样自欺,爱情如此,这世上多半的事情,也是如此。 所以电影最后,下山豹与记忆中那个美丽的女子跳了最后的一支圆舞曲,烟仔的母亲抽完一支万宝路终于记起了烟仔的父亲是一个警察。都不用计较那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蒙上眼睛,把真的假的抛在脑后,只需记得最美好的泡沫,就算只是一秒。 一生太长了。 记忆太少了。 你还记不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个老爱揪人耳朵的数学老师姓什么?或者那个十三岁的冬天在你旁边堆雪人的小姑娘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第一次骑自行车摔了几跤?你最爱的人在第几次争执后与你分离?父亲的旧历生日是哪一天?你第一次使用的日记本丢到了哪里?都记了些什么东西…… 不明白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拼了命地刻意忘记。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将会什么也不记得了,连回家的路也不记得了,你去哪里找回那些曾经的记忆? 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曾志伟,在得知自己的记忆一点一点慢慢消失掉的同时,害怕自己连最爱的女人的样子也记不起来了,所以从遥远的巴西回来,寻回自己心底那些最柔软位置的记忆。 而那个女人,仅仅与他,一面之缘。 他记得她,并非她美丽的容颜,只是在那个他人生转变的当头,她刚好出现,叫他鼓起勇气做了一个英雄的样子。他这一辈子,也许就想当那么一次英雄,她见证了,什么话也没说,只一个眼神,一支烟没烧完的时间,他爱上了她。 他不断地告诉自己,他爱她,然后,他就真的爱上了她。 当所有的记忆都慢慢衰退的时候,他叫自己不能忘记她,不忘记她,就可以记得自己一生里唯一的一次辉煌。那辉煌是随着她的,那么,到最后会不会所有的过失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辉煌了呢? 他一相情愿地这样想着,他一相情愿地这样做着,直到烟仔揭开了他的身份真相,直到他站在天台上,看到他所爱着的女人的画像模糊不堪,他才晓得,原来自己的一相情愿竟是无用的。他留不住记忆,当不了英雄,敌不过命运。 他在天台上无助地哭泣,哭泣。 那一段故事,到这里,应该结束了。 因为观者动容了。 接下去,全是剧本对角色的成全,对观者的交代,对票房的讨好。但结果,往往与初衷相背,所以成功的电影,毕竟还是少的。我竟没有遗憾了,那时在车上无法观到的结尾,终于被我完整地看到,结果却叫人感觉无理取闹。原该如此,期待的过程,总是比得到的时候更美丽,像一个肥皂泡,泛着绝美的光,轻轻一碰就破。
一切源于十年前一个叫做“香港制造”的电影论坛。在互联网刚刚发展的那几年,一群当时二十岁出头的网友聚集在这个论坛,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香港电影,聚集在一起,以最纯粹的热情讨论、分享关于香港电影的一切。“香港制造”成为民间港片迷的最大阵地,他们是在录像厅长大的一代,也是亲历了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一代。2003年,香港电影随笔集《香港制造》出版。
十年后,当年论坛的一名潜水员(当时念高中)混迹在出版界,某天灵机一动,联系到当年那些网友,看这十年的光阴过去,他们都在哪里?他们都还爱香港电影吗?
他们还在,因为“香港制造”而生的缘分维系着他们的友谊,而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十年后的今天都正在从事着和电影相关的职业,其中几位更是已成为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于是,事隔十年,当年的《香港制造》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再版——除了从老版《香港制造》以及当年论坛的精华文章中选出一些关于港片、录像厅、影人的随笔(收入上半辑:香港制造)之外,更邀请当年的作者以十年后的视角重新去看待港片,去回顾那一段青春岁月(收入下半辑:一梦十年)。光阴悄悄改变了你我,却仍有一些最宝贵的情怀,始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魏海军(魏君子):新浪娱乐策划部主任,曾著有《香港电影演义》和《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
荣超 (苹果猪):博纳影业策划总监
丁仁山(木雕禅师):光线影业策划总监
王家传(网络无痕):腾讯娱乐版主编
宋子文(迈克阿郎):独立影评人、导演、策划人
邵庆明(冷笑对刀锋):《都市快报》 编辑
邢鹤涛(要命的小邪):《都市快报》 编辑
李祥瑞(李祥瑞):黑龙江宁安电视台 记者
张晶(环佩琳琅):《旅游新报》编辑部主任
叶航(江南偏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在于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学博士
A Side 香港制造
寄一封给港片的不完全情书
你看你看老了的脸
进化,从背对时尚开始
在电影里追忆爱情
爱在录像厅的日子
包围大学的录像厅
人不猥琐枉少年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三级
粗口和火柴杆,证明《英雄本色》
独得我,天荒地老——《半支烟》
流氓和文艺青年为什么热爱《喋血双雄》?
我只是普通的张树海
再见《甜蜜蜜》
借游达志一晚
徐克恩仇录
吴宇森&徐克——江湖相忘十五载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白天不懂夜的黑
看,梁朝伟的眼睛会说话
羞答答的鼻孔静悄悄地挖
十年桃花祭——破解王家卫密码
讲出身数来历——聊聊香港电影导演的师承渊源
枪火中的江湖梦
鸡毛鸭血糖醋江湖
江湖浪子
今夜,有混蛋沉没于江湖……
B Side 一梦十年
谁人知,那一场风华雪月的事儿
被偷去的时光
盗梦十八年——录像厅小弟港片情怀录
爱在香港制造的日子里
我可不可以跳着说啊
港片记忆
好多年
我来自“香港制造”
友情岁月
忽然便欲十年
插图:
编后记 我曾经有幸赶上录像厅时代的尾声。那是在2001年左右,一个昏黄的午后,逃课后的我在一间漆黑的小屋里看了《东邪西毒》,看完后如遭雷劈,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牛×的电影。那时我家有了一台286电脑,在震天响的风箱声中我摸到了那个叫做“香港制造”的论坛。有时你不得不相信,冥冥中有某种因果存在。如果中学时不是那么爱看书、爱看电影,今天的我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不会混迹在出版业,不会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突发奇想去找十年前混过的那个电影论坛的版主。作为当年论坛里的万年潜水员,第一次听到魏君子的声音,我瞬间有种咸鱼翻身的感觉。于是有了这本书,名义上是将老书再版,实际却有一半以上的文章是新增的。编辑过程中灵光一现,邀请当年老版的作者以十年后的视角重新写文,去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我最爱的是给他们看自己十年前文章的时刻,效果非常娱乐,当年论坛里呼风唤雨的文艺青年忽然一个个扭捏起来,“我实在不敢看老版《香港制造》,特别是自己写的文章,羞愧得都不敢回头想”“当年的文章太装×了,现在完全看不下去”“我的天,我当初怎么写出来的,红果果的小清新啊”。但有要求修饰者,都被我拒绝,只因当初看到老六(又一个巧合,当年他是老版《香港制造》的主编)的一段话,“当你年华老去,静坐椅中,抚首往事,也许会想到,应该学会接受那个泥沙俱下的傻小子”。也许就是需要这么一本书,证明你年轻时曾经二过,而没有二过的青春是不完整的。那些曾让你感动,曾让你为之歌颂、为之热血沸腾的美好事物,那些你曾经一笔一画写下的发自肺腑的文字,若干年后或许会成为笑料,但是不要因为在意他人的目光,就忘记那个最初的自己。那个泥沙俱下的傻小子。
我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这种记忆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渐渐消退,他们的热情也将会逐渐冷却。我希望他们不仅只是惦记那些于我们而言已经模糊的往事,更能够与时俱进,从港产片的精华中吸取养分,结合他们积累的见识,能有更多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就。这本书是关于他们青春的回忆,那些青涩的文字看上去充满了对港产片的热情,这热情经过了十年依然在他们略显疲惫的神态中时常闪现,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梦”吧。 ——尔冬升一部关于香港电影的书,一本引起共鸣的结集,组成我们十年来的集体回忆 。 ——甄子丹如果香港电影曾陪伴大家走过青春,希望每个人想起来都没有虚度。 ——吴镇宇香港电影能遇到有人愿意为我们记录,分析,研究和总结。是多幸福的事!为一直不被人重视的港产片谢谢你们。——陈嘉上其实,你们比我更懂香港,更懂电影。——陈可辛祝愿这本书成为香港电影的“圣经”。——王晶
《香港制造:一梦十年》:内有由徐克亲笔题写的书名制作的藏书票哦。现在,当你坐在影院里戴着3D眼镜看大片的时候,你或许不知道,在十年前的今天,还有一种叫做录像厅的场所。也或许你隐约记得,只是印象已模糊了。那里通常黑漆嘛乌、乌烟瘴气,观众不得不挤在长条凳上,闻着别人的臭脚丫子味,而面前的屏幕和电影院比堪称袖珍。那是黑暗的、温暖的,可能还有点臭烘烘的观影体验,是大家可以一起大骂烂片或昏昏欲睡或亢奋或安静的集体记忆。那也是香港电影称霸的年代,很多人就是在录像厅看到他们的第一部香港电影——《猛龙过江》、《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蜜桃成熟时》……第一次知道这些人——刘德华、吴镇宇、叶玉卿、周星驰…… 有时你很难判断年青时的经历会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影响多大,因为“一梦十年”,醒来时我们已老了,记不清年青时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在这本书里,原原本本地忠实记录了同一个人,在十年前后留下的文字,这些都是关于香港电影、关于录像厅、关于青春和记忆的文字,他们在看到自己十年前文字的时候反应都很逗“啊,太装逼了,矫情……”有趣的是,从他们的叙述里却分明可以看到那曾经的装逼与矫情怎样影响了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有时,一直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最后就成了所谓的“实现理想”。这些文字也许谈不上有多绝妙的文笔(十年前的那些甚至确实很幼稚、很装逼,那是青春期特质),却贵在情真意切。这不是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不是单纯的影评集,也不是来自导演、演员的自我剖析,这是关于你、我,每一个普通的曾经历或向往过录像厅时代、在港片陪伴下长大的普通人的记忆,我们有缘得曾在那个最好的年代相聚,又相忘于茫茫人海。
无
立体书模效果
现在,当你坐在影院里戴着3D眼镜看大片的时候,你或许不知道,在十年前的今天,还有一种叫做录像厅的场所。也或许你隐约记得,只是印象已模糊了。那里通常黑漆嘛乌、乌烟瘴气,观众不得不挤在长条凳上,闻着别人的臭脚丫子味,而面前的屏幕和电影院比堪称袖珍。那是黑暗的、温暖的,可能还有点臭烘烘的观影体验,是大家可以一起大骂烂片或昏昏欲睡或亢奋或安静的集体记忆。那也是香港电影称霸的年代,很多人就是在录像厅看到他们的第一部香港电影——《猛龙过江》、《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蜜桃成熟时》……第一次知道这些人——刘德华、吴镇宇、叶玉卿、周星驰……
有时你很难判断年青时的经历会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影响多大,因为“一梦十年”,醒来时我们已老了,记不清年青时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在这本书里,原原本本地忠实记录了同一个人,在十年前后留下的文字,这些都是关于香港电影、关于录像厅、关于青春和记忆的文字,他们在看到自己十年前文字的时候反应都很逗“啊,太装逼了,矫情……”有趣的是,从他们的叙述里却分明可以看到那曾经的装逼与矫情怎样影响了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有时,一直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最后就成了所谓的“实现理想”。
这些文字也许谈不上有多绝妙的文笔(十年前的那些甚至确实很幼稚、很装逼,那是青春期特质),却贵在情真意切。这不是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不是单纯的影评集,也不是来自导演、演员的自我剖析,这是关于你、我,每一个普通的曾经历或向往过录像厅时代、在港片陪伴下长大的普通人的记忆,我们有缘得曾在那个最好的年代相聚,又相忘于茫茫人海
这些文字也许谈不上有多绝妙的文笔(十年前的那些甚至确实很幼稚、很装逼,那是青春期特质),却贵在情真意切。这不是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不是单纯的影评集,也不是来自导演、演员的自我剖析,这是关于你、我,每一个普通的曾经历或向往过录像厅时代、在港片陪伴下长大的普通人的记忆,我们有缘得曾在那个最好的年代相聚,又相忘于茫茫人海。
我们需要的不是去怀旧和解构,个人抒情的成分太多,信息量太少。书中讲的,我们都懂,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篇一篇的作文,想看的是更多的港片信息,不要老是讲我们熟知的几个电影。再好的电影也经不起重复的念叨,念叨多了就生厌了。魏君子的《香港电影演义》本来就太单薄了,我本来以为这书是补充或者展开,结果看了很失望。如果说当年的《香港制造》他们觉得幼稚,那么这书比它也高不到那儿去。说穿了,这书收集的是一些关于当年港片的观影感受散文,感觉有凑数之嫌。
很喜欢封面的设计,虽然也历经过那个年代,但当时还小,没有进过录像厅,很神秘,也很想一窥究竟,但大人们都是告诉我,这个是坏东西,不能去。没有想到,录像厅给了一代人那么多的乐趣和回忆,书不错,写了很多关于香港电影的文章,自我感受。我很爱看电影,也喜欢香港的电影,虽然没有书中的作者们那样的情怀,但也有看到好电影时的惊喜很感动,香港电影,相信会越走越好。
如果我是一叶孤舟,那么香港电影就是一个江湖。 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如书中第一篇文章的标题:寄一封给港片的不完全情书。是的,港片曾经,现在或者将来是无数人的挚爱,是几代人割舍不下的情意结。然而电影和爱情不一样,爱情的规则是只能爱一个人,而电影远比爱情宽容,海纳百川,我们足可以在光影的世界中畅游翱翔......
香港电影 一梦十年
非常完美,书的封面设计让人重回那个年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书并不是香港电影官方出品,是“香港制造”这个论坛的精华帖子合集,希望能帮助大家
封面设计极有心意,纪念了大陆港片的录像厅时代,刚翻开一页便是尔冬升的序言,初看,觉得(尔冬升)文字下透着凉薄,再看(正文),更有“近乡情怯”的惧意,这本书是去年11月2次印刷的,时间如此之近,可叙述的故事又那么远,仿佛那些时代的弄潮儿便站在眼前。那些魂牵梦萦、朝思暮想过、心心念念过的人和事,在眼前一一浮现。怎能让人不感慨万千。推荐那些对港片有着“情意结”的人购买。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佳作。
虽然我没有在录像厅了看过这些港片,但是他们也可以说是办着我长大的,如今对有些片子还记忆犹新哇~~
昨天下班就收到书了快递很给力哦我喜欢死这本书了包装精美有个性关键是开篇居然是尔冬升给他写的序冲这个我就得收藏这本书我是尔冬升先生的忠实fans,而且有很多老照片我也喜欢看反正就是讲香港老电影的我都喜欢这是一个时代成长的记忆他们都开通了微博我都有关注。
看了之后对香港的电影很有了解!看了之后很多经典作品都想找来看看!是一本很棒的影评书!
香港电影在某一时期是里程碑,在特有的时期它是不会被超越的,也正因为这样,它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会激励后来者去追赶,这样时代就会一直进步,社会就会不断发展,用于人生同样适应。
记录了大陆那一帮港片爱好者的新路历程以及香港电影人的期望与感恩
很喜欢香港电影,这书不错,唤醒了不少记忆
关于对香港电影的情怀,影迷值得收藏下
香港电影是一种文化,潜移默化的渗入我们的生活;香港电影是一种精神,带领我们一次有一次缅怀青春,挥洒热血!
记录了香港近10年的黄金电影。
一梦廿年,香港制造
迷恋香港电影的人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香港电影,就是一个奇迹。
看港片长大的我们,又岂止是一梦十年,又岂止会一梦十年。愿这些回忆化作心底的那泓清泉,在淡淡的感伤中温暖了我们在现实中疲惫了的心。
虽然这是本合集,但是魏君子的文章还是让我们这等看着港片长大的人很有收获啊,使我想起了过去种种的看电影的场景啊虽然条件简陋,但是仍然看的津津有味,现在的条件虽然好多了,但是已经没有那种看电影的激情啊
一本能让港片迷产生共鸣的好书,十年,值得回味!
关于香港电影的文化
想了解香港电影 买来看的 活动价买的挺划算的
喜爱香港电影,书质量不错,划算。发货速度快
香港电影情节
了解香港电影,及其变迁的好书。
爱电影,爱港片的,收了
那是热血沸腾的岁月,我们在录像厅流连忘返,做着我们的梦
我们女生不会时常去录相厅,好在我家当时已经有了录像机,常去租片子看。记得有一次是同学生日,在她家卧室里,二十多个人挤在床上一排站一排坐一排蹲的也不知道脚麻,看周星施的鹿鼎记,同笑同叫,那个气氛到现在也不能忘记。只看了一遍,里面的台词就都记住了,什么“今天真是,我喜欢今天”“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后来成了同学之间的流行语。时间过得飞快,如今人各一方,那样一起看录像一起笑的岁月,只能回忆啦。
愛香港電影那個年代 有著那一群人
75-82间生人,录像厅迷必须收的一本书,很好,很强大~!!
喜欢港片,支持港片,这本书有着很多的记忆。
纪念十年前的那些岁月!
喜欢香港
香港不只是购物天堂
看港片很有感觉 尤其是看粤语原声的时候
买错了,一点都不好看,跟电影没什么关系,策划拼凑出来的商品
固然是一些网友的一时感慨,却会将人带入那段岁月,此书可能对90后无吸引力。对7080后杀伤力巨大。值得收藏
一本爱电影的书
作为70后的一代人,这本书无疑可以把自己重新带到那个充满无限遐想的年少时代,也勾起了自己的回忆,此书不是一个人的共鸣而是一代人的共鸣,看后的感觉从容、感动、惊喜,好像是一种情怀始终让人念念不忘,的确很给力!
当年看录像带的情景,历历在目啊。年青真好。
第一页就深深地吸引我了~鬼才徐克的签名啊!内容也很哦。各种影评各种精彩各种文艺范儿。书的质量也很赞。
这一帮人都是我所熟知的,当年网易坛子上出了名的侠人。收藏用,为的是当年的怀旧情。
作者回忆了很多当年趣事,个人很喜欢。
那时岁月已远去,想带走的只是那种味道、气息和于那些味道在一起的人
看得这本书的装帧,就让人唏嘘不已----一盘经年的录像带。魏君子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青葱的岁月。
那一摞蒙尘的碟片中,翻翻看划痕最多的..还记得第一次看时的感动吗
回忆起当年的时光录像带
喜欢魏君子呢 考试阵子看的 还考了第一呢..
这里面有太多我们熟知的人物 也有太多我们未了解的故事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只能凭借照片 文字 追忆。
影评书若能像这样有诚意,倒也算好了
不错的影评
很不错的一本书,带我回到曾经的年代
以前看朋友买过这本书,我现在才买来看看,还不错,很喜欢。
非常喜欢,送人的,很有纪念意义
我们都是看这些长大的
那个时代太经典了。。。
喜欢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的故事,如今只有事故
这本书曾经在图书馆借来看过。很喜欢。所以购买了。
帮人买的,据说很不错
60、70、80年代生人的怀旧宝典
再现热血时代
非常好的书,我正在看,舍不得看完
还没看完,但随便翻了几页很喜欢。。
都是大家的文章,很有共鸣
内容较为浅显易懂,封面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内容还是很不错的,值得购买
书没有想象中的厚
看着特别然后快买不到才买的
纪念自己当初的潜水生涯
促进地方发乳房的一腿嫉妒第
还好 质量不错 内容丰富
值得一读,很好看
很期待的书,很好
性价比极高的精品cd
书很好,值得一买,发货也很快,总之很满意
书是好书,价格很实在,值得购买
一定要收藏的书!
给老公买的,他是个电影迷,我问写的怎样,他说不错呀~~
作为怀旧很好。
买的第二本,准备不拆封收藏了。书质量很好,邮政包裹服务一如既往的**。
被封面欺骗了,还以为是立体的,书很小,不过内容很不错!五分了
不错,此书值得一看,值得拥有!
一切源于十年前一个叫做“香港制造”的电影论坛。在互联网刚刚发展的那几年,一群当时二十岁出头的网友聚集在这个论坛,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香港电影,聚集在一起,以最纯粹的热情讨论、分享关于香港电影的一切。“香港制造”成为民间港片迷的最大阵地,他们是在录像厅长大的一代,也是亲历了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一代。2003年,香港电影随笔集《香港制造》出版。 十年后,当年论坛的一名潜水员(当时念高中)混迹在出版界,某天灵机一动,联系到当年那些网友,看这十年的光阴过去,他们都在哪里?他们都还爱香港电影吗? 他们还在,因为“香港制造”而生的缘分维系着他们的友谊,而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十年后的今天都正在从事着和电影相关的职业,其中几位更是已成为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于是,事隔十年,当年的《香港制造》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再版——除了从老版《香港制造》以及当年论坛的精华文章中选出一些关于港片、录像厅、影人的随笔(收入上半辑:香港制造)之外,更邀请当年的作者以十年后的视角重新去看待港片,去回顾那一段青春岁月(收入下半辑:一梦十年)。光阴悄悄改变了你我,却仍有一些最宝贵的情怀,始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阿眉
我不算特别喜欢陈升的歌,不过《牡丹亭外》是个例外。
读《香港制造一梦十年》的时候,电脑设定为“随机播放”的音乐列表好像特别经常跳到这首歌——或者该说,这首歌的情绪恰合我读这本书的心境,每次听到,都入耳入心,印象深刻。
歌中唱道:“李郎一梦已过往,风流人儿如今在何方?”这本特地设计成老式录像带外形的书,正有着同样浓重的怀旧情愫。而整本书的结构也仿照录像带,分为A面和B面。
A面:香港制造。
书的腰封上是这么一句话:“献给在黑暗的录像厅中,在港片陪伴下长大的一代。”如今那些会去为心爱的电影演员导演捧场首映的、数以T计的硬盘里装满高清电影的、收藏有整箱整抽屉DVD和VCD的影迷,最初大都是从简陋的录像厅起步的吧。门口有个大音箱播放里面电影的声音招徕观众,红色的木牌上白色广告色写出片名,通常是两部交替放映。不分场次,随时买票进场。木牌最下方一行小字“循环放映不清场”,也就是说,买一张票,就可以反反复复一直看下去。因为这种放映方式,那几年绝大部分港片,我第一遍都是没头没脑从半截看起的。
这本书的上半部分,借用其中一篇的标题,是在录像厅里成长的一代人《寄一封给港片的不完全情书》。录像厅当年的生意,正是这群铁杆观众支撑着大半壁江山。他们年轻而饥渴,会像干燥的海绵扔进大海般疯狂地把一部电影连看七八遍,那时的他们一无所有,只有仿佛可以无穷无尽挥霍的大把时间。在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青衫少年,在梦里梦外轮回,这里面有一个梦清新如‘心动’,婉约如‘胭脂’,豪情如小庄,不羁如浩南。梦里有一只永不停歇的无脚鸟和一根牙签支撑起的王朝。”如果您和我一样看懂了每一个字,那么想必您会记得录像厅里螺丝松动的老式座椅,污浊的空气,寒酸到不堪一提的画面和音效……却是整整一代人的电影启蒙课。贾樟柯的《小武》里有一段,主角小武在录像厅前发呆,身后的大音箱放的正是《喋血双雄》的对白,没有其他情节,贾樟柯让观众对着小武的面孔和破败的县城听了整整一场吴宇森的戏。那一段看得我会心微笑,听着那些对白,简直可以逐个镜头在脑中同步放映画面。创作者常喜欢在作品中夹带一点私人的情怀,贾导,绝对也是录像厅里泡过的人啊。
B面:一梦十年
“香港制造”是一个以讨论香港电影为主题的论坛。这本书的A面是论坛的精品文章合集,B面则是对这个论坛本身的回忆。是的,陪伴这一代人成长的,除了录像厅,还有稍后的BBS。虽然在微博大热的今日,绝大部分论坛都已门庭冷落。然而回忆自己上网十几年泡过的几个地方,不得不悲伤地承认:一个论坛能够无风无浪渐渐萧条,实在已经算上上大吉。香港制造这个曾经盛极一时高手云集的论坛,依然逃不掉开版、兴盛、争吵、出走、删帖……这全套大戏。十年后的今天,同名的版区犹在,但“江湖已经不再是我们的江湖”。“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这句老话在互联网上,似乎特别浓烈而残忍。也许因为一个ID到底比一个真实的人轻飘飘得多,只需删光帖子,注销账号,一个ID就可以消失得干干净净——说起来虽容易,但看到下面这段话时,仍然心有戚戚:“离别,往往是最伤感的事儿,朋友尚如此,更何况是自己。真正离开‘香港制造’论坛时,其实就等于是在告别旧日那曾经热血也曾经轻狂的自己,那味道不好受,甚于剜肉割肤,痛得撕心裂肺。”
即使那么痛,文字里却没有半点悔意。《牡丹亭外》里我最爱的一句歌词是:“你问我怕什么,怕不能遇见你。”那些银幕上恍若梦境的一切、那些少年意气和热血、那些夜不能寐灌水盖楼的凌晨……最怕的,不是风流云散,而是不曾遇见。
有时觉得其实有两个香港,一个是真实的香港,一个是电影中的香港。而第二个香港,常令我等内地港片拥趸恍惚间不确定是否存在过。两者的交集——香港电影人在这本书里也有话说。本书由尔冬升先生作序,1977年以楚原导演《三少爷的剑》一片中“三少爷”谢晓峰这一角色成名的尔冬升先生,如今已是华语电影界极有影响力的导演和监制,他为这本怀旧的书作的序却全篇都是“向前看”的精神:“我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这种记忆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渐渐消退,他们的热情也将会逐渐冷却。我希望他们不仅只是惦记那些对我们而言已经模糊的往事,更能够与时俱进……”
音箱里,陈升暗哑的声音苍凉地唱着:“是否你走过了我身边,恍恍惑惑一瞬间……写歌的人断了魂,听歌的人最无情。”
同样的十年,不同样的记忆和步履,作为十年前同样关注不多的BBS之一,一晃就过去了,好似新壶装旧酒,个中味道,五味杂陈。有趣的是翻看后得知,当时的诸多牛人大多果不其然投入了相关的行业,现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放彩,“兴趣”与“劳作”有机结合在这滚滚红尘总算是好事。特别想说的是环佩的心文很率真,道尽心路辗转,生活弄人无常。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若干交集或共识的标注,诸如录像厅、港片、二逼青春,存这盘“录像带”共勉待忆。
或者写的已经不仅仅是港片了,还有那追随港片悠然逝走的年华与青春。
慎重说一下,是因为哥哥才想到买这本书来看。想更了解香港一点,尤其是,香港电影。
结果没有失望。它不是一本探索式的记录数据本,而是一本回忆录。在那些我还不知的岁月里,通过别人的回忆,发现香港的过去,它美过,灿烂过,疯狂过,也暗淡过。
有那么一群人,爱死了港片。只可惜,它最灿烂的时候,我却还是一个连帅与酷都分不太清的小屁孩。
给4分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因为和我的期望相去甚远,我以为会写哥哥,结果果然是写了。但是只有一两笔被带过。很失望。
这本书就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主,香港制造写的好,一梦十年什么玩意啊?
一本 “录像带”式的十年香港电影回顾 足矣勾起我们的集体回忆。。。
香港电影高产,质量也相对高。这本书让人了解了香港电影十年的发展历程。
虽然是一些零碎的散文片段,但对于香港电影的疯狂之情跃然纸上,这本书,可算是一本港片迷的集体回忆录!!!
我没经历过录像厅时代,但是可以从这本书中一窥港片的昔日辉煌。
详细的概述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史,比较喜欢当时的演员
港迷的录像厅回忆录
香港电影,对一部分人来说,代表着一段难以磨灭的时光~
买过《香港电影演义》,估计有很多重复的。
香港电影,无论云卷云舒。都是如恒星般的传奇
好一个一梦十年,爱那时候的港片儿。
不错的一本书,介绍了很多爱看的香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