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草原精神文化研究

包斯钦,金海 内蒙古教育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  

作者:

包斯钦,金海  

页数:

494  

字数:

470000  

前言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文化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提升,其作为重要社会资源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文化的视角、手段和途径来审视、处理和协调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问题和各种复杂关系,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文化的审美、娱乐、教育和对社会群体的凝聚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普遍共识。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他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当前,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和长期任务。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这部《草原精神文化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子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要交付出版了,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还有些忐忑、有些遗憾。说实在的,从动笔写作到交稿,历时一年有余,直到进行全书统稿的时候,似乎才找到了感觉,才真正开始进入角色,才发现有一些观点、想法没有充分展开,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问题论述得还很肤浅,没有深入下去;全书的观点、材料以至谋篇布局,都还有不少欠缺,如有可能做进一步完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课题结项的期限已到,不能因为我们一项子课题而影响整个研究的工程的进度,只好不很情愿地交稿了。或许,科研工作注定是一项留下遗憾的工作。因为,整个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思考、探索的过程,有些认识直到最后才形成,有些毛病和问题直到最后才发现,即使是原来满以为找到了不容置疑的答案的东西,到了后来才发现原来那只是寻找答案的开始。这或许就是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只能是新一轮研究的基础,只能是供别人和自己日后超越的一个标尺的原因吧。 草原文化研究是个新课题,开展系统的研究迄今不过也就几年。草原文化研究的困难恰恰在于草原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广阔性。我们说,草原文化是地域文化,是指形成在我国北方草原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化。它不是单一民族的文化形态,是生发在草原这一地域范围之内的历代各民族文化经过无数次裂变-聚变-裂变的反复整合而形成并被传承下来的草原各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在民族文化层面上,草原文化不仅包含了诸如匈奴、柔然、鲜卑、突厥、蒙古等历史上的各个民族接续下来的文化,而且还包括并存于同一历史时期内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如今天的草原文化不仅包括蒙古族文化,而且还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的文化;草原文化是复合型文化,由基于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经济类型的多个文化子系统构成的复合型文化形态。在草原这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狩猎采集文化、原始混合型文化、畜牧游牧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等等。尽管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建立在游牧生产方式之上的游牧文化在整个草原文化当中居于主导地位,以至使人们往往将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等同起来,但只要我们认真回顾历史就不难发现,游牧生产方式历来都与程度不同的狩猎、农业等其他生产方式相伴相随而发展,从而使草原文化一开始就具备了复合型文化的品质;草原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草原文化从形成到现在历经数千年,一代代传承下来,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不仅依然保持着固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前进,吸纳了大量活性元素,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扩展,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因此,草原文化既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又是鲜活的现代文化,既可以指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草原人群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指代今天的各民族草原儿女所置身于其中的活态文化。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草原文化是指以游牧文化为主导的、以蒙古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作为现实文化概念,是指在草原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诸多现代文化要素和多民族文化要素,同时依然保持其鲜明特色的草原文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草原精神文化的生成 第一节 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述略 第二节 早期畜牧经济与文化差异 第三节 草原游牧部族与游牧经济的形成 第四节 草原精神文化的萌芽及雏形 第五节 草原精神文化的形成 第六节 草原精神文化的早期特征第二章 草原精神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匈奴、突厥、回鹘时期的草原精神文化 第二节 辽、金、西夏时期的草原精神文化 第三节 蒙元时期的草原精神文化 第四节 清代的草原精神文化第三章 草原精神文化的内涵(一) 第一节 草原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节 草原民族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草原民族的伦理道德第四章 草原精神文化的内涵(二) 第一节 草原民族的文学艺术 第二节 草原文学艺术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特征第五章 草原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草原文化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草原文化的功能第六章 草原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体系 第一节 草原民族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草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体系第七章 草原精神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草原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及相关理论批判 第二节 匈奴以降草原文化的变迁踪迹 第三节 近代内蒙古中西部文化变迁寻踪第八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草原精神文化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草原精神文化的现实图景 第二节 现代潮与“后草原文学” 第三节 草原精神文化的重构与现代化参考书目后记总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草原精神文化的生成民族学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具体的社会集团(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并有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社会规范总和。本书的研究对象——草原精神文化是相对于草原物质文化而言的草原非物质文化。草原文化是一种特指的地域、民族族群文化,是特指生发于有史以来阿尔泰语系各民族活动的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作为地域文化,草原文化包括生发、成长于这一地域的原生文化、次生文化和共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广袤的北方大草原曾经是众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和自身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民族自己的文化,形成了以文化维系起来的人群——民族。这些民族的文化尽管各有各的特性,但都是以草原为外部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内在联系与统一性,形成为统一的草原文化的。草原各民族有些是并存于一个历史时期,互为有别于自身的外部社会环境,而有些则是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前者被后者更替,后者取代前者,薪尽而火传,草枯又再生的状态。但不论属何种情形,各民族文化之间都有一种彼此吸纳、继承,逐渐完成民族文化自身的进化,然后在较长历史时期内稳定发展的过程。比如,秦汉时期的匈奴文化就是当时众多民族部落文化和此前各“戎”、“狄”文化的集大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文化、隋唐时期的突厥文化、宋辽金时期的契丹、女真、党项族文化、元代以来的蒙古族文化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草原文化是一系列草原民族文化的合称。对北方民族文化抑或是北方草原文化的界定,实际上也就界定了北方草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草原精神文化。如果说草原文化这个大系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等三个层次,那么,草原精神文化则首先指草原文化当中的“表达文化”,即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等。然而,问题还有其复杂性的一面,这就是文化结构的分解阐释,至今没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简单明了的办法。这是因为文化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构造,该体系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界限,很多要素既有这样的属性,又有那样的属性,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其次,对文化体系进行分解,只是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分解并不意味着文化是由多个零部件组装的,任何一种分解的尝试都必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都是一种尴尬的无奈之举。比如,科学技术由于它同物质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不少文化理论著作将它归入第一个层面,称之为“物质文化或技术文化层面”。而不论科学技术研究作为人类精神实践的过程,其产品作为精神生产的产品,都在精神领域存在,且在不同的文化当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当然无法将其与精神文化割裂开来。同样,伦理道德、典章制度、法律等等一般被认为是属于“制度文化”或“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然而其精神属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书的草原精神文化概念是较广义的概念,相对于物质文化,包括草原物质文化要素之外的所有文化要素的概念。它包括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社会组织、法律典章、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等。

后记

历经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主体成果《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即将付梓问世。《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共11本著作,对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草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影响、草原文化的现代发展等基本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多方位的、深入的研究论述,是草原文化研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是我们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份献礼。草原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专家学者们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语言、宗教、民俗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把草原文化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过去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之所以要着重开展草原文化研究,是因为随着考古发现、历史研究的深入,随着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对草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有新的认识和领悟,做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述。我们对草原文化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从2004年4月开始的。此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几次明确提出我们内蒙古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草原文化研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确立和阐释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中应有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编辑推荐

《草原精神文化研究》是草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草原精神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