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许世友和他的一家

吴碧莲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2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作者:

吴碧莲  

内容概要

内容提要
作为闻名中外的将军许
世友,其戎马生涯中可歌可
泣的故事自然不少,其丰功
伟绩更令人钦敬,然而,在
这一切的背后,他与他的一
家,还有母子之情,夫妻之
爱,父与子之间的理解,总
之,《许世友和他的一家》
以其畅达机敏的文笔,娓娓
动情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一
位真实的将军,立体的将军。
本书许多故事情节系首
次披露于世,书中照片系许
家声大校所提供。

作者简介

吴碧莲,女,江苏无锡
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无
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毕业
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二级作
家。曾出版长篇小说《巷
恋》、中短篇小说集《风
流》等书,并参与拍摄《我
们的队伍向太阳》等电视
剧。曾任《太湖》杂志社副
社长、副主编兼编辑部主
任,现任无锡市文联秘书长。

书籍目录

目 录
引 子
第一章 流泪的挽联
“亲密的战友敬爱的爸爸慈祥的爷爷安
息吧!”面对许世友家人充满思念的挽联,老天
爷大受感动,突降暴风雨。隆重的追悼会和花
圈的海洋。
邓小平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
去世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把骨灰撒入大海。
他生前对许世友却表现了极度宽容。军装情
――军装风波――豁口军装。
“老杨,我完蛋了。”当心脏监护仪的显
示波无情地拉成一条横线时,田普悲痛欲绝,伏
在许世友的躯体上撕心裂肺地哭喊:“永别了
世友!”
第二章 少林和尚
一天一个从武汉来的人贩子出现在
许家门口。许世友经常逃学,早上背着书包不
去学堂,出村口就跟着放牛的小伙伴上山了。
母亲对他扬起了巴掌,但手在半空中却停住了。
许世友拜林子金为师傅。八岁的许
世友怀揣母亲的一副银镯子和七个鸡蛋上了少
林寺。少林寺的小杂役。许世友说:“景阳冈打
虎的武松,在少林寺只学了六年武艺,我在少林
寺练了八年,比武松还要多两年。”
小和尚下山。许世友出寺不到半年
竟连伤两条人命。妙兴怕连累寺里众人,掏出
八块银元掷向跪在地上的许世友,说:“少林寺
从来没有你这个人,也从没收过你这个徒弟,去
吧!”
十六岁的许世友听人说:“想吃饭,去
当兵。队伍上管饭。”落魄的少林弟子只身赶到
了洛阳,径直去招收童子军的地点报了名。连
长乐金山是个山东大汉,说:“中!这个兵中!”
许世友生前担任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
第三章 战火中的婚姻
投身农民运动 七次参加敢死队,五
次担任敢死队队长 多次负伤。母亲常常见儿
子提着滴血的大刀回来,既高兴又担忧:该给儿
成个家啦!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第一个妻子
朱锡明,为他吃尽苦头,留下长子许光,后在母
亲的劝说下改嫁而去。二十多年后,已是山东
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手捧朱锡明做的布鞋,长
叹不已。
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第二个妻子雷明珍。红军军长――骑兵司
令――延安囚犯。在最需要温暖的时候,雷明
珍叫人送来剪碎了的毛衣。许世友在原信上签
上大名:“坚决离婚!”
一见钟情 白头偕老――第三个妻子
田普。威风司令――邋遢司令。奇特的相亲
――神奇的婚礼。结婚四十余年,直到将军去
世。许世友感叹地说:“田普是我一生的忠实伴
侣。”并声言,来世还要做夫妻。
身居高位大半辈子,许世友对爱情恪
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贞专一。拒当寨主
的“乘龙快婿”,恼火顶头上司张国焘的“不检
点’,大骂江青是“臭婊子”,他一生最瞧不起的
是“生活作风不好”的人。
第四章 血胆虎将在沙场
一则传闻。许世友说:“打仗总是要
死人的,人死如吹灯,没有什么了不起。”二十五
师从师长到战士,每人都有一把系红布的大刀
都是纯钢打的,连砍十几个铜板都不卷刃。万
源保卫战,躲在后面的张国焘被敌人吓破了胆
用哭泣的声音打电话给许世友:“大面山能不能
守住啊?’
“拼命三郎”许世友声若洪钟:“太平我
不来,我来不太平!”许世友一口气吼出五个
“打”字,“打、打”之声不绝于耳。许世友的战斗
动员只说了六个字:“只许进,不许退!”末了还
补充:“动摇军心,杀头。消极避敌,杀头。见死
不救,杀头。临阵逃脱,杀头。”许世友老虎撵
鸡,三板斧杀得赵保原屁滚尿流。
保卫根据地。鲁东第一大碉堡彻底
覆灭。海阳县炸响的第一颗地雷和电影《地雷
战》。许世友说:“没想到一颗小小的地雷,竟在
胶东引发规模浩大的地雷战。’
七十四师没他妈的什么了不起!许
世友顿时虎起脸一头钻进指挥所里。陈毅说:
“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孟良崮拿下来。你们
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
们补两千!”许世友命令二十五师师长肖镜海:
“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
头冲!”“写《红日》的那个人,他恐怕是王熙凤
偷梁换柱。’
攻克济南,毛泽东临阵换大将,点名
许世友担任攻城总指挥。许世友不顾腿伤还没
养好,乘坐一辆美国军用吉普车日夜兼程赶到
前方。许世友巧用“牛刀子”战术。
许世友刚刚就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就与越南“西贡当局”打上了,而且是一场海战。
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七十四岁高龄的老将军
再试宝刀。
第五章 寻常百姓家
许世友去世时,七个子女都是团以
下的干部或专业人员,没有一个因他而“沾光”,
“照顾”当上“大官”。
亲爱的爸爸――粗心的爸爸。许世
友想“教训”大女儿,可“铁砂掌”却挥向了小女
儿。他带领孩子们高呼:“打倒压迫!打倒法西
斯!”八十祝寿。
“萝卜青菜,各人所爱”。许世友对
子女的婚姻很“开明”,反对搞门当户对。叶群
要调未来儿媳妇张宁去北京,许世友和田普居
然把调令扣压下来。
许世友一生俭朴,严于律己。彭德
怀来视察,许世友只上四个菜:“不是我小气,我
这个人看不得浪费,不爱摆谱 ’
许世友和他一家非常平易近人。一
位记者在许世友背上重重砸了一下,许世友竟
毫无反应。定格在永恒中的镜头。
第六章 忠孝大将军
许世友是当代难得的大孝子。母爱
像潮水般地向他漫来:把他从人贩子手里抢回,
带着他讨饭,七只鸡蛋,二十块大洋,一副银镯
将军泪湿衣襟:接母亲到济南享福!
两次回大别山探母。一个白天加两
个晚上,没离开小屋一步。那盏小油灯伴着母
子俩的乡音直到很晚很晚 .离别时,将军举
起右手,向母亲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将军常为自己不能侍候母亲而痛
苦。一天,他把已是航海长的长子许光叫来,下
了一道“特殊命令”:回老家,代替我侍候奶奶
只要奶奶健在一天,就不能离开一步!
“死了尽孝,为老母亲看坟。”将军弥
留之际,又提出执拗三十年的“请求”――棺葬。
一代伟人邓小平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宽容,挥
毫写下“照此办理,下不为例”八个大字。
父母取名“许仕友’,自己改名“许士
友’,毛泽东改名“许世友”。将军开始敬重毛泽
东 .1953年,毛泽东点将他出兵朝鲜,真的
成了“世界之友”。
延安“叛逃事件”,许世友差点被枪
毙。毛主席救了他:“张国焘与你们没有关系
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是好同志。”许世友流
下热泪:“俺活着是您的兵,死了是您的鬼!”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第二次救
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面对毛
泽东的提问,许世友“噌”地站起来:“我带兵北
伐,保卫毛主席!”
在许世友的心目中,毛泽东是“神”
是“万岁’”,不会“仙逝’。毛泽东去世,他就一口
咬定:“毛主席是被害死的!”
第七章 当代“周勃”
毛泽东叮嘱许世友读的几本书,他
真正读进去的是《汉书・周勃传》。为了立国安
邦,他要当毛泽东之“剑”,当祖国和人民之
“剑”。
“你摸摸,我手是凉的,脚也是凉的。
我只能当导演 不要选我当国家主席。”在庐
山听了毛主席的谈话后,许世友举剑刺向林彪
反党集团。
许世友认定江青想当“吕后”。他一
身正气,拍案而起:“你猖狂什么,主席在世,我
让你三分。现在你再胡言乱语,我敢揍你!”
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 .对这些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
人,许世友这位“重臣”也表现出赤胆忠诚。他
大步迎向邓小平,致了个最标准的军礼。
第八章 并非武夫的“许式幽默”
位高权重时表示:“活着尽忠,死了
尽孝。”退居二线时表态:“一不‘顾’二不‘问’。
这两个政治宣言,是许世友一生最精明的杰作。
红军搞肃反,错杀了不少人,他为何
能步步高升?全军大比武,两个人最卖劲,林彪
把罗瑞卿整得跳楼,为何对他没下手 许世
友为人处事有奥妙!
“造反派”要批斗他,许世友想出“理
由”躲进大别山。“造反派”要冲进来,许世友把
机枪架得高高的,故意放出风声:“谁敢冲,就开
枪!”――越是艰难的时候,许世友越有办法。
不了解许世友的人,都认为他是一
个张飞、李逵,其实,他是智勇双全的一代战将。
如果光凭一把大刀,就舞到大军区司令员,那是
太小看他了。
附录二:我的军人生涯――许世
友将军自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许世友和他的一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